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朋友圈推送假茶广告为何屡禁不止?


  “卖茶小妹”卖茶救父、“9块9”包邮纯料古树茶、微商茶山“代购”低价原产地茶……近几年,不良茶商通过网络销售假茶的新闻时常出现,加剧了消费者对行业的不信任感,严重影响行业发展。

  卖假茶又出新形式 

  不良茶商盯上“精准推送”

  11月1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上,一篇名为《微信朋友圈明目张胆卖假茶,消费者呼吁管管》的文章广泛传播,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中提及了一种网络销售假茶的新形式——朋友圈推送卖茶。

  相信您一定遇到过,最近想买一种东西,在手机上查找翻看有关产品或资料,没过多久在朋友圈里就有相关产品的广告推送。没错,这些广告就是微信根据您的搜索记录,进行数据推算,对您进行了“精准推送”。人民日报客户端文章中的杨先生,也是因为相似的原因,被朋友圈“精准推送”。广告显示,三块以1988年勐海古树茶为原料制成的茶砖,才298元。这样低廉的价格,必然是以次充好的假茶。文章中还表示,有网友透露,这种不良商家交一万元就可以实现“精准推送”。

  随着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人们每天都在享受网络给大家带来的便利。其实“精准推送”的初衷是好的。它帮助企业很快锁定目标市场,也明确了目标客户。对于消费者而言,也不用费心劳力寻找相关产品了。但是,如果优秀的技术被居心不良的商家利用,势必会出现漏洞。

  《茶周刊》作为茶行业专业媒体,在呼吁微信平台完善广告审核制度,网信办、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检查力度的同时,也在思考,茶行业总是出现类似的问题?

  苍蝇不叮无缝蛋 

  这个鸡蛋“缝”太多

  放眼现在茶行业的市场环境,除传统茶叶以外,茶饮料、速溶茶、茶食品、茶牙膏等茶叶衍生品也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可谓是现代营销模式与传统茶叶营销模式全面接轨。这对于行业来说,这无疑是行业发展进入新高潮的表现。然而,行业各方面基础跟不上行业市场发展,必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比如,茶行业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茶叶标准化、规范化不足。无论是各个茶叶品类、细分品类的品质分级标准,都缺乏专业的标准和规范,茶叶产品价格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价值标杆……这些问题都使消费者购买茶叶产品的时候,很难找到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茶叶的价格往往是茶商根据市场及生产成本、工艺,自主确定茶叶的销售价格。这也正是行业乱象频出的最大根源。

  人们买茶或喝茶的时候,常说:喝龙井,还是毛尖?铁观音,还是大红袍?金骏眉,还是普洱……对,人们说的都是茶叶的品类及公共品牌,很少会有人提及茶企的品牌。

  人们在喝茶的时候更多关注茶叶的品类及产区,比如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安吉白茶等。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大部分产茶区都在政府和行业领导下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推出品牌的整体形象和产品标准,但公共品牌下的企业品牌却相对较弱。

  虽然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活跃且做得较成功的茶叶企业,例如八马茶业、天福茗茶、竹叶青等,但是企业规模最大也就十几个亿,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茶行业整体还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大部分茶企规模比较小,还处于夫妻店的经营状态,无论是在茶叶品质管理还是公司运营管理上,都比较初级。有些不良茶企品牌意识很差,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欺骗消费者。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一个品牌被举报了,大可注销此品牌,重新注册一个公司再次“招摇撞骗”。

  标准化+品牌化 

  让鸡蛋的“缝”少一些

  总而言之,茶行业“洗白”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让鸡蛋的“缝”少一些。

  首先,就是要加快健全茶叶标准化进程。标准化可以解决茶叶从种植、生产、加工到销售的一系列问题,中国茶叶产品从安全质量、等级标准、理化指标等方面都应该是一致的。中国茶要发展,将来一定是标准化基础上的工业化模式。

  其次,加强品牌意识尤为重要。大多数茶企以小农经济为主,由于品牌意识薄弱,导致很多产品只是经过简单加工就流入市场,参与竞争,造成产品价值低,利润微薄。于是偷工减料、制假售假就成为一些企业的无奈之选。

  再次,品牌化也是茶企转型的必经之路。在消费者心中,品牌化产品代表着信赖、安全和高品质,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进入茶行业,从而增加整个市场体量,也预示着行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最后,需要反复强调的是——急功近利要不得!好的产品是品牌化成功的首要因素,造假只能维持一时,且给整个行业带来损失。营销不等于欺骗,而是让好的特色产品得到更多人赏识,通过正确有效的营销方式及宣传、推广平台的赋能,才能以最快速度打开销路市场。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