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电子阅读 农村金融>>正文内容

顺应变局:农商银行要清醒有为

    11月2日,央行公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经济稳中有变,风险整体可控。如何在变局中掌握先机,如何在关键时期行稳致远,作为“农字一号”的农商银行要清醒有为。

    知己知彼  洞察先机

    主动捕捉“三大红利”。

    人口红利。随着二胎的全面放开,人口基数将适时增大,对源自“三农”的农商银行来说是一大长期利好。只要深耕农村,聚焦主业,业务将越做越大。

    政策红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对农商银行来说不只是打开了一扇窗,而是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可以预期“三农”事业将会步入一个发展的快车道。农商银行只要对接好乡村振兴战略,出实招、干实事,将大有可为。还有减免税红利,涉及了农商银行的大部分贷款,等于间接减少一大笔支出。

    监管红利。随着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清理向纵深推进,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平台现出了原形,老百姓的风险意识开始增强,资金体外循环得到了遏制,金融环境得到了净化,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系数明显减少。

    密切关注“三大背离”。

    供需背离。“贷款难”与“难贷款”现象并存,信息不对称问题短期内仍无法解决,随着理财门槛降到1万元起步,存款分流加剧,传统存贷款领域的竞争将走向白热化。有些银行存在明显的“喜新厌旧”思想,新客户利率优惠,老客户“选择性屏蔽”不能享受同等待遇,结果导致了客户流失率居高不下。这是对忠诚客户理念的违背,时间一长就是“作茧自缚”。

    资产背离。信贷资产质量从账面上比较亮眼,实际上新增不良贷款却控制乏力,呆账核销和不良资产转让成为消化不良贷款的主要手段。究其原因,主要是“以数字论英雄”的考核导向扭曲了正常的资产管理,追责不力助长了侥幸心理,特别是外调人员的责任一笔勾销,使不良贷款终身制无法落地。

    创新背离。服务实体经济,做强主业是正道,可有些管理者喜欢“新思维”。如一些银行,把宝押在做大资金业务上,小银行大票据,结果撞到了2018年的“治乱像、维秩序”上,元气大伤。又如一些银行,把竞争力放在盲目提高客户黏度上,把做大ETC业务作为突破口。结果付出很大,却看不到效果。如果车牌自动识别功能在近期实现,这方面的付出将彻底归零。

    正本清源  提升管理

    经营管理要实事求是。

    为民要实心实意。农商银行要牢记服务“三农”的宗旨,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才不会迷失了本性、迷失了方向。农商银行不是纯粹的商业机构,不妨少点功利,多点情怀。优质、廉价、大众化不只是一种竞争的手段,更是一种责任的承诺,农商银行要做负责任的社会企业公民。

    便民要实实在在。便民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要全面、深入、可持续。农商银行要在资源整合上做文章,对那些交易量少,长期没效益的离行ATM要顺势主动撤下来。而对那些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要主动融入进去,如社保卡可与劳动社保局联手,将其嫁接到银行的厅堂上,让老百姓实现就近“最多跑一次”。

    惠民要实至名归。简单地说,就是真实、有料、可推广。如国家为支持银行支农支小,对金融机构发放100万元以下的个人贷款、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减免营业税,但在政策传导机制上却出了问题,一些金融机构没有适时降低贷款利率。银保监会近期要求银行业贷款利率环比有下降,并纳入考核指标,可谓用心良苦。银行业应协同地方政府在设立信保基金、政府担保基金上出力,共同打通供需双方的信息“孤岛”。

    风险管理要统筹兼顾。

    要创新有度。农商银行要因地制宜进行创新,不要借口创新在灰色地带活动。如一些银行发起第三方网络直销平台,并为其背书。试想想,如果该平台因没有及时上缴存款准备金被央行处罚,因期限错配而资金链断裂,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公安查处,作为主发起行该如何托底?现在中央政府的态度很明确,谁牵头谁负责,农商银行不可不慎。

    要合规先行。人人合规、时时合规,处处合规,要渗透进业务的方方面面。重点是避免三大误区。误区一随大流。相信法不责众,看人家投机钻营得到了好处,明知不对也要干。如为了完成上级考核指标,月底虚增存贷款。为了虚增电子银行类交易量,通过淘宝刷单;误区二形式审核。对客户和一线客户经理提交的资料,在形式审核上很到位,一些小问题拎出来要求立即整改后再上报,看上去很规范。但实质性风险审核却跟不上,看不到风险点,看不透问题所在,提不出控制风险的有效意见;误区三选择性审计。具体表现为审计对象选择的随意性,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马后炮,审计通报的过滤性发布等等,审计作为第三道防线,一旦失真、失效,其独立性、权威性就无法保证。

    要有效风险。风险无处不在,确立经营风险的理念很重要。重点是分析哪些是表面风险,哪些是实质性风险?分清哪些是原则性风险,哪些是权宜性风险?哪些是政策性风险,哪些是选择性风险?在此基础上对有效风险进行控制和经营,向风险要效益,以风险促管理。

    人事管理要刚柔相济。

    决策者要坐得正。人是最大的生产力,用人成功与否事关事业成败。用人是方向标,公正与否不仅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会影响群众对组织的判断。有些领导将市场经济的交易原则引入到人事管理上,信奉“感情是喝酒喝出来的,关系是跑动跑出来的”社交原则,用人玩圈子,推荐定调子,交往好交易。“两面人”做不得,领导者要懂得自尊、自重、自律,少点私心,少玩权、势、术。

    执行者要挺得起。正确领会上级意图,快速行动抓落实是关键。工作是干出来的,业绩要禁得起检验,执行者要挺直腰杆,做细,做实,做到位。“做实不做虚,做小不做大,做土不做洋”是农商银行通过实践检验得出来的经验,需要在工作中一以贯之的执行到位,不能口是心非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多做打基础的事。

    操作者要跟得上。银行业今非昔比,银行员工工作压力大是常态,但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在其位,谋其政”是最基本要求,混日子最后会消磨了斗志,消蚀了组织的生命力。所以,农商银行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点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要使他们明确一个道理,他们是主人,不是打工仔。

    生态管理要顺其自然。

    有序进化。农商银行底子薄,负担重,需要量力而行。要兼顾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落实好量、质、效三大标准,必要时携手竞争对手共同进步。当前可着重在信用乡镇、道德银行、绿色金融上发力,划定负面清单,共同完善金融生态。

    包容发展。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发展遵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推进的规律,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不会在真空中完成,银行业的发展更不会在真空中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所以,不管形势怎么变,不管科技怎么发达,都要对银行业持包容发展的态度,在实际执行中可划定三条底线。不将老人拒之门外,这是科技的包容性。不将处罚挺在前面,这是监管的包容性。不将农村低看一眼,这是文明的包容性。

    道法自然。生态是一个系统,它需要动态平衡和不断升级,参与者的个体行为会以一定的方式投射到系统中。所以,一个好的生态需要众多个体的自觉和维护。道法自然,农商银行要坚守一条原则,做金融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志愿者、传播者,不做破坏者、掠夺者、享受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