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热点聚焦>>正文内容

一株神仙草 产业绽芳华

吉林省石道河镇野山参产业富农增收

 

图为9月14日,吉林省辉南县举办2019年度鲜参采收节采挖出来的野山参。


  图为曹发正在用红绳锁住发现的一株野山参。


  “棒槌!”“几匹叶?”“四匹叶。”这是东北地区放山发现野生山参时喊山的场景。

  采挖野人参在我国属于半仪式化的劳作。放山,也叫“挖棒槌”,是东北地区进山采挖野人参的专有名词。发现野山参后还要“喊山”,还要用缀着两个铜钱的红绳锁住人参,固定在用树枝搭好的架子上,行话叫“锁棒槌”。“因为人参酷似人形,传说有逃逸本领,一遇危险便会消失在人海中。所以,先要将人参露出地面的主根用红绳系住。” 吉林省辉南县林下山参协会副会长曹发告诉记者。

  “但采野山参比找更难,必须用鹿骨针等专用挖参工具,根据自然环境决定山参的采挖方法。”曹发说。人参挖出后,要用新鲜的苔藓或桦树皮包好,用楸树皮捆上。要在人参出土的附近树上刻字,记录下挖出野山参的年头、采参人数等情况,供后人参考。最后还要播撒人参籽,两年后就可以继续繁衍生息。“我们决不能搞斩草除根式的采挖。”曹发说得斩钉截铁。

  曹发介绍,目前我国野山参已濒临灭绝,只在长白山一带还有少量生长。依靠摸索出的人参野植的关键技术,曹发发展林下参产业,并成立合作社,带领农民一起增收致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辉南县地处长白山系龙岗山脉西麓,松辽平原与长白山交错带,海拔高度、气候特征、光照条件、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都适宜人参等中药材生长,当地林农也素有挖参采药和驯化栽培野生药材的习惯。由于野山参是稀少而昂贵的中药材,所以采挖的人很多。连年过度地采伐森林,导致野山参产量逐年下降,每年全国的产量仅有几公斤。

  20世纪70年代,辉南县很多地区开始发展人工栽培人参产业。为扩大规模、提高产量,东北不少适宜种植人参的地区纷纷砍树种参。仅辉南县一地,在90年代初期就栽培了2万多亩人参。但是栽了人参3-5年之后,林地就因为地力损耗和毒素增多而不适宜人参栽植。为提升人参的品质,人们不得不再去砍树,当地也陷入砍树种参的恶性循环。伴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这种粗放式的砍树种参发展模式被叫停,辉南县的人参栽培也遭遇了发展瓶颈。

  “还是要生态养参,人参野植。”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曹发承包了700多亩山林,尝试把通过人工处理的人参籽撒在原始森林中让其自然生长。原理看似不复杂,“就是将几百年来人工引种驯化而养尊处优的家参籽播到森林中去,在对林下山参年复一年的采籽、选籽、催芽、播种、留种与收获种子综合提纯复优的循环中,培育出形和质兼备的林下参,最终接近野山参的性能和指标。”曹发说。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参野植对土壤、海拔、坡度、植被、气候等自然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对种子催芽、播种、留种等技术要求也很高,而且人参生长缓慢,一般8年才能结籽,最快也得8年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提纯工作,还得提防大型动物的侵扰、做好灭鼠和灭虫工作,对看护人也有严格要求,如不能使用化妆品等。

  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曹发只能自己摸索,几十年来,他不断向吉林农业大学等高校专家求教,终于成功掌握了人参野植的关键技术,让家参野植的存活率提高了3倍,每亩林下参可节约种苗成本3000余元。在自然的环境中生长,其药效也更加接近野山参的性能指标。2011年,他研发的“林下参种植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如今,一支成熟的林下参能卖到3500元,而普通的家参一支也就百余元。人参野植,曹发不仅实现了“让生态生金,让山林流银”的梦想,他还成立了辉南县龙岗林下山参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成立了辉南县林下参协会,作为一名创产扶贫导师授之以渔,带领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百花齐放春满园

  爱林村的刘贤润是曹发的“学生”之一,也是合作社的受益者,以前为了种植人参,他曾砍掉承包的森林,但却不挣钱。如今他也承包了一片森林来发展林下参,他说:“要想生活富裕些,必须种野山参,虽然见效慢,但投资少、成本低。”

  目前,合作社已有326户参农加入,林下参栽培基地1700多亩,年均参龄25年,共植有野山参13余万株。野山参濒临灭绝,为保护野山参种源,也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每年7月中旬,合作社都会采集2-3斤野山参种子,播撒到长白山的原始森林间。

  近几年,随着人参市场的日趋兴旺,参与种植人参的农户不断增加,当地形成了“合作社(协会、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新格局。目前,石道河镇野山参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79万亩,形成了林下山参护育技术体系及完善的技术操作规程,全县野山参基地全部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为了让野山参这一“宝贝”凸显价值,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当地党委、政府把打造野山参品牌摆到重要位置,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强化宣传推介,使石道河镇野山参的市场知名度显著提升。

  在良种选择上,当地政府引导种植户采用本地最好的长脖芦参籽、本地二马芽参籽进行生产,全部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栽培,保证了野山参的品质。这些品种的林下参3年结籽,15年以后就可以作货销售。

  同时,当地引导鼓励产业大户和经纪人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实现抱团发展,合力打造品牌。全镇有规模、有实体的野山参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7个。为鼓励跨区域联合经营,鼓励产业大户和技术人员相互交流经验,统一组织生产、销售、展洽,还举办了“辉南石道河野山参节”等宣传推介活动,提升了当地野山参的知名度。当地政府还组织合作社、产业大户开展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帮助办理各种报批手续。目前,曹发合作社的“凤爪顶”牌野山参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爱林野山参场1200多公顷基地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基地认证,“福食得”“四方顶”牌野山参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福食得”牌野山参获得了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农产品称号。当地的野山参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远销到东南亚国家。

  “现在,吉林省人参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而产值却不足韩国的10%,差距很大,我们还得继续努力。”在建立了野山参种源生产基地后,曹发又继续探索野山参的培育、管护、鉴别和加工等系列技术。除此之外,为了推广人参文化,他还发展了野山参生态采摘旅游项目,普通游客也可以在原始森林中欣赏野山参的魅力,体验亲自采挖野山参的神秘与乐趣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