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电子阅读 农村金融>>正文内容

再出发

    历史在此刻沉思。

    回顾既往,四十年改革风雨洗礼,奋战在农村金融战线上的广大同仁,卓著勋劳。

    展望未来,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农信社系统,如何继往开来?

    此刻,金融改革的主线,使我们更加清醒。

    农信社改革是金融改革重要组成。以市场化建设真正的银行,是过去四十年我国金融改革的主线。

    1979年,改革春风拂面。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1982年,中央政府明确提出,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真正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1989年,中央政府明确提出,把城市信用社真正办成集体金融企业。

    1993年,改革风雨兼程。江泽民同志继往开来,中央政府明确提出,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1997年,中央政府明确提出,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

    2003年,改革奋勇推进。胡锦涛同志继往开来,中央政府明确提出,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现代金融组织。同年,农信社新一轮改革启动。

    2013年,改革努力深化。习近平同志继往开来,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农信社系统投身其中,风起云涌,蔚为壮观。

    “真正”和“普惠”,指引我们奋力前行。

    此刻,新一轮农信社改革的初心,使我们更加坚定。

    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大幕开启。

    “15号文”,明确了农信社改革发展的宗旨和原则,初心难忘。

    农信社,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深化信用社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明晰产权关系,促进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二是按照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为“15号文”早发先声的“南京讲话”,至今回想,同样振聋发聩。

    2000年12月8日,朱镕基同志在南京主持召开农信社改革座谈会,提出几点重要原则:“以县为单位”“农村信用社无论如何要贴近农民,为农民服务”“要端正服务的态度,明确服务的对象,改变信贷的结构,向农民倾斜,不是去装门面,不是为‘县太爷’服务”。

    宗旨和原则,指引我们奋力前行。

    此刻,正在展开的战略机遇期,使我们更加紧迫。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乡村振兴战略宏伟蓝图。以“三农”为广阔舞台的农信社系统改革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性机遇。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推动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

    农信社系统的“本源”,正是“三农”——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农业尤为关键。当前,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内外部环境,我国农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金融支持。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下大力气补上农业农村这块“短板”,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公开资料显示:农村资金供不应求,但仍在大量外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都需要大量资金,但投资缺口巨大……

    无疑,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农信社系统特别是脱农已久的个别行社,正面临回归本源、责无旁贷的“根本挑战”。

    机遇和挑战,指引我们奋力前行。

    四十年弹指一瞬。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除了肩负职责勇猛精进,我们,别无选择。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