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科技让劳动更轻松

  “棉花田间管理不用再奔波于田间地头检查农田墒情,也不必穿梭在棉田里开阀为棉花灌溉。只需坐在家中定时接收智能装备发送来的信息,按照信息提示在手机软件上进行操作,即可等待棉花收获。”这并非是棉花种植户对未来农业发展成果的畅想,而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四团棉花种植户陈志坚目前正在使用的种植管理技术。

  “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成了真,多亏了马教授和他的团队开发的农田墒情监测与灌溉控制系统。”5月24日,陈志坚分享了自己从事农业生产由以前“汗流浃背”到如今“轻松愉快”的秘诀。

  陈志坚口中的马教授,是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的作物栽培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富裕。多年来,马富裕致力于开展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实践应用的转化工作。

  “科研成果如果不能落地,就只能成为好看不好用的花拳绣腿。”秉承这一理念,马富裕带领一批石河子大学科技人员于2005年创办了专注于农业信息化研发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新疆石达赛特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石河子大学首个以科技成果为支撑创办的科技型企业。据马富裕介绍,新疆石达赛特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农业灌溉智能装备、自动灌溉系统、智能施肥系统、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4大核心产品,产品综合运用水过滤处理技术等实现过滤标准化、灌溉自动化、施肥智能化、生产过程数据化,把种植户从繁重的农活中解放出来。

  “不管是以前的沟灌还是如今的作物膜下滴灌技术,灌溉的时间及灌溉量的多少均依靠种植户的传统经验来判断,判断的准确性不能保证,而且无法精确掌握田间墒情和对未来灌溉方案作出预测性设计。”马富裕说,农田墒情监测与灌溉控制系统的结合,好比为每一块地配备了一个经验丰富的专家。这个专家全天守候在田间查看墒情,种植户不必奔波于田间,只需在家中定时接收信息,按照信息提示在手机软件上进行操作,就可以轻松完成田管工作。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校开展社会服务主要依靠教授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为种植户传授科学种植管理知识。如今,有了科技的支撑,像马富裕这样开展社会服务的高校教授越来越多,这对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积极作用。

  科技成果重在转化、应用和推广,只有让科研成果真正“落地”,才能惠及千家万户。截至2018年年底,新疆石达赛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农田墒情监测与灌溉控制系统系列产品累计推广面积超过50万亩,研发的“精灌”牌自清洗过滤器和灌溉远程自动化控制的农业信息化系统,在昌吉地区、塔城地区等地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年,秉承“产学研用”的科研发展理念,马富裕带领团队马不停蹄地为现代农业发展奔波。“公司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学校对我们的支持。现在,学校成立了农业信息化教研室,针对农业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努力攻关,进一步推动了科研成果与市场对接。”马富裕说,他和团队成员将继续攻坚克难,让更多种植户享受到科技发展的成果,更加轻松、愉快、体面地工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