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传媒 中国农资 业界时评>>正文内容

“天气预报”这样被触发了……

  世界各国农业不论先进落后,都不可能摆脱“看天吃饭”。从天气预报发展的历史看,它走过了从经验积累到实证数据两个阶段,越来越成为农业与人类离不开的助手。
 
  早期,最接近天气预报的就是“天气谚语”。世界各国人民在对大自然天气的变化观测中,逐渐发现一些规律,并以短语或歌谣的形式总结、传播这些天气变化的经验。我国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气象的记述。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记述有天气谚语,如“天气新晴,是夜必霜”等。世界上有很多天气谚语,由于是对相同天气规律的总结,出现了高度的一致。比如中国有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在日本也广为流传。而美国则以另一种韵味的“傍晚天空红,水手乐无穷”谚语,表达了相同的意思。这些各国先民总结积累的观天识云的经验,可以说是今天天气预报的雏形。其中不少至今仍在使用,并在天气预报中作为文化佐证出现。但毕竟古人对天气的认识有空间和认知的局限,因此,经验积累不能解决农业对天气的全部需求。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854年11月14日。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件?
 
  这一天,位于欧洲东南部的黑海,夜幕低垂,乌云密布。海面上巨浪滔天,紧接着一场可怕的暴风雨汹涌而至。当时卷入俄土克里米亚战争的英法联合舰队,刚好行驶到这儿,立刻遭到了这场暴风雨的袭击。主旗舰“阿恩力-4”号翻沉,舰载水兵几乎全军覆没。这场暴风雨给联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给当时法国的执政者拿破仑三世极大震动。他命令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海王星的发现者、巴黎天文台台长勒维耶全力调查这次风暴事件,看能不能寻找到有关风暴的规律。
 
  勒维耶立即从欧洲各地搜集来11月12日到16日的风向、气压和温度等数据资料,然后把这些结果标在一张空白地图上。经过认真研究,勒维耶惊讶地发现:那次袭击英法联军的黑海风暴是从欧洲西北部移过来的,而且以一定速度向东南方向运动。仔细研究使勒维耶认定:如果事先就有一张这样的“天气图”,那次风暴带来的袭击是完全可以躲开的。拿破仑三世闻讯,命令勒维耶成立了气象局。第二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天气预报系统。1860年,法国又推出强风暴预警。1863年,法国的报纸上开始刊登天气预报。从此,天气预报开始在世界各国普及。现在有了卫星云图,人们对天气的观测和预报更加精细准确。
 
  回顾天气预报数千年来的发展演进历史,不难看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透彻。但我们必须铭记:天气可以预报,但自然不可改良,更不可破坏。否则天天是狂风暴雨山洪泥石流,这样的预报又有何意义呢?尤其是深度依赖大自然的农业,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完整和优良,是无比重要的。没有了优良的自然生态,农业何以存在?而失去了农业,人类将会怎样?当鸽子衔回橄榄枝时,诺亚方舟上无人不落泪。但愿人类永远不要再落下这样的眼泪!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