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有担当 脱贫有实效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定点扶贫工作概述
今年10月17日是第五个国家扶贫日。摆脱贫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是我们党和国家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庄严承诺。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要牢记使命,扛起责任,把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到底。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供销合作社行业扶贫和总社定点扶贫各项工作;指导系统认真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积极发挥行业特点和系统优势,深化综合改革,积极实施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精准扶贫行动,助力党和政府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侠多次带队赴总社定点扶贫县(安徽省潜山县、江西省寻乌县)、对口支援县(江西省安远县)和贫困地区走访慰问贫困群众,开展实地调研,指导帮助贫困县开展脱贫攻坚。据统计,总社累计向2个定点扶贫县选派挂职干部16人;累计安排农业综合开发、电子商务惠农工程等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组织总社所属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等4家大型企业与2个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组织系统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与2个县开展产销对接,帮助销售农特产品。
近年来,各级供销合作社坚持在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脱贫攻坚,坚持把行业优势与地方脱贫实际相结合,通过开展“组织带动、产业发展、电商扶贫、科教惠农、吸纳就业”等扶贫行动,“引农入社、帮农增收、带农入市、教农学技、助农就业”,全力以赴参与脱贫攻坚。
江西寻乌
2015年8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定点扶贫寻乌县以来,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侠三次率队走访慰问贫困户、开展扶贫调研。3年来,总社在为农服务体系、基层社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产业发展、高布村脱贫攻坚等方面,给予寻乌县大力支持和帮助,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了最大的倾斜支持。截至目前,总社通过举办培训班、聘请名师授课等形式,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8期,培训人数达到700余人次,引进技术3项,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总社先后选派挂职干部4名,累计安排、协调的各类项目29个,总投资9017.6万元;开展中国供销集团企业直接对口帮扶寻乌活动,先后安排“中农批”“中农集团”“中再生”和“中合联”等公司对接帮扶寻乌,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其中,总社积极发动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开展各种捐赠帮扶活动,共为寻乌各项事业发展捐赠113.1万元。
寻乌县电商服务中心。
立足全国供销e家电商平台,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高布村取得的扶贫成效。
扶贫成效
产业发展方面,全县采取“党支部领办、能人带领、群众参与”等方式,抓好村级产业基地建设,全县已建立村级产业扶贫基地194个,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9亿元。大力发展“电商+扶贫”,立足全国供销e家电商平台,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并与本来生活网、北京网库等电商企业签订农产品销售战略合作协议,帮助贫困户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产业收入。据阿里研究院发布,2017—2018年全国贫困县网络电商农产品销售额,寻乌排名第五。
环境整治方面,全县扎实开展“空心房”整治工作,去年以来累计拆除“空心房”282.6万平方米,并借助风貌打造、民房整治,全县土坯房基本完成了更换琉璃瓦和内外墙维修,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通过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开展“赣南新妇女运动”,组织农户“五净一规范”集中整治行动等,整体的村庄卫生和家庭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贫困村整村推进方面,全县扎实推进改水、改厕、改沟、庭院整治、文体休闲场所等到户和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共为全县173个行政村安排扶贫项目资金15亿元,村村实现通自来水,改造低压线路552.685公里,建设通组公路213公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为了扶贫 他两次选择留下
——访总社派驻江西省寻乌县高布村第一书记吉志雄
□ 本报记者 白京京
2017年1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派驻江西省寻乌县晨光镇高布村第一书记吉志雄原定任期已满,却并没有离开。“我主动选择留下,继续为高布村的脱贫攻坚战斗下去。”他说。6个月后,吉志雄走进中南海,代表供销合作社人参加中央和国家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座谈会。
2018年1月,第二次任期满后,吉志雄又一次选择了“留”。
两年多前的2016年1月,吉志雄从北京西单来到两千公里外的赣南老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驻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晨光镇高布村第一书记”这一头衔,成了他的新角色。第一次见到他,不少高布人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个瘦弱白净书生,哪像上面来的领导,扶贫能行吗?
偏僻的地理位置、难懂的客家方言、入夜漆黑的泥泞村道、破败成片的土坯房舍、狭小漏雨的村委会危房,再加上村民些许的疑虑……这些“坎坷”并没有吓倒这位北京小伙儿。相反,军人出身的吉志雄精神头儿十足,一脚水一脚泥,接起地气来毫不含糊。
一点点攻坚、一次次留下,如今的他,不仅是2018年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候选人之一,也用行动做到了让高布人“刮目相看”。
靠党的领导啃“硬骨头”
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晓百家难。
高布村山多路小、产业单一脆弱、基础设施欠账严重、是多年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全村有465户1725人,2015年全村贫困人口104户381人。这块“硬骨头”怎么啃?
“贫困不可怕,甘于贫困、争当贫困户、以贫困为荣才可怕。经济贫困不可怕,精神贫困和思想贫困才是顽疾。现在真的进入了脱贫攻坚的阶段,有时候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我们决定扶贫先扶志,可是,究竟怎么扶?”吉志雄不仅在行动,还把实践答案带到了中南海——让全村党员成为脱贫攻坚指战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高布村29名党员中60岁以上占一半,于是我在生活中就从晚辈和学生做起,常与老党员唠家常,先成为大家的家人和朋友。”吉志雄把贫困户党员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突破口。他说,贫困户党员是相对特殊的群体,既有党员的身份,又具有贫困户的诉求。要让贫困户党员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早日脱贫和带头脱贫是光荣的。如果对贫困户党员引导得好,不仅有利于脱贫攻坚,也会成为党员中的先进;反之,则可能会造成不良效应。
为了做好这项先遣工作,吉志雄决定必须融入这片红土地,除了找党员谈心,带队组织党员参观学习,两年多来他还多次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和主题党日活动——87次组织生活让高布村基层党组织站在了脱贫攻坚第一线。同时,为了深入开展工作,吉志雄选择到党员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元宵节在党员汪海江家里过,端午节在老党员罗廷炎家里过……
与此同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探索各类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贫困村同城镇居委会、贫困村同企业、贫困村同社会组织结对等多种共建模式,为扶贫带去新资源、输入新血液”要求,吉志雄便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对接相关扶贫部门和单位,为打赢各个领域的扶贫战役和打造强有力的脱贫攻坚主力军输入新血液,接引新资源。
在他的对接下,晨光中学党支部、寻乌县供销合作社党支部、中合(赣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经管学院党支部、中华合作时报社第四党支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机关党委党支部共6个党支部和高布村党支部开展共建。晨光中学和高布村共建扶贫电站并为高布村在晨光中学的贫困师生设立了每学年一万元的优教优学基金;寻乌县社派出驻村工作队员和高布村“两委”一起开展扶贫工作;中合(赣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总部迁到了村里,同时成立了驻村公司党支部,公司员工和高布村党员、村干部组成扶贫志愿者服务队;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经管学院党支部安排了暑期大学生志愿者来到高布村开展“三下乡”活动;中华合作时报社第四党支部派代表到高布村开展书报进村委进小学活动;全国总社直属机关党委党支部则与高布村党支部开展主题联学活动,并慰问了老党员和困难党员……
靠大家齐力改变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时刻鞭策着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吉志雄。
苦于高布村小学的危旧旱厕漏雨,吉志雄联系中合联投资有限公司把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做成台历等衍生品进行义卖,用筹集的4万余元新建了干净明亮的水冲式厕所;两年来他联系企业和爱心人士为村里13位贫困中学生筹集助学金5万余元,自己资助的两位贫困生分别考上了江西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高布村学子的高考大专上线率从2016年的8人提高到2018年的15人,高布村小学的教学成绩从2016年的乡镇第10名提高到2018年的第5名。
同时,在吉志雄的带领下,高布村的扶贫志愿者服务队也越来越壮大。比如老党员罗庭炎家经常会成为村民谈心聚集的场所,罗庭炎的儿子罗小明作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带头人,为全村的贫困户免费发放了红薯苗;吉志雄帮扶的贫困户林小燕,多年悉心照顾年迈多病的养母,坚持带头清扫庭院和门前屋后卫生,被市妇联评为“最美女儿”;贫困户刘华安勤劳致富后主动退出贫困户名单,在今年的村委换届中被村民选为村委委员;在高布村在读大学生座谈会上,17位在读大学生表示要利用假期回村进行志愿扶贫,其中暑期毕业的贫困大学生刘长城考取了高布村的扶贫专干,3名大学生应聘了驻村公司的扶贫专员——他们都是高布村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在这支主力军的协作下,占地2000平米的高布村文化广场落成,全村拆除危旧土坯房3万平方米,为村民维修房顶换瓦2.2万平方米,粉刷墙体3万平方米,村组干道建设达4.5公里,入户小道硬化达100%,安装路灯200盏,实现主干道和人口聚集区全覆盖。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投资打造了提供农药、化肥、种子的中国农资高布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投资打造了提供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的中国农批服务三农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打造了提供综合服务和电商服务的高布村便民服务中心。
除了村容村貌的变化,产业发展成为吉志雄推进脱贫攻坚的“利器”。全村先后打造了包括中农批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及小龙虾、红薯、光伏和脐橙育苗等5个扶贫产业基地,2年多来高布村投入项目资金累计超过3500万元,村集体的经济收入由零增加到40万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由2800元增加到6000元,贫困户数由104户381人减少至8户32人。
如今的吉志雄从白净的“书生”变成了又黑又瘦的“战士”,但他认为值得。村民们笑着说:“高布村这两年的变化超过了以前的20年。”
安徽潜山
自2002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对口帮扶安徽省潜山市以来,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聚焦精准、突出特色、创新形式、注重实效,积极开展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教育扶贫和企业对口帮扶,为该市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活力,取得显著帮扶成效。
扶贫下的坛畈村新貌。
利用总社扶贫资金在当地建成了村级165千瓦光伏电站一座。
总社在当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茶叶生产基地,开展产业扶贫。
扶贫成效
构建“20分钟就业圈”。全市建设就业扶贫驿站20个,认定就业扶贫基地60家、居家就业扶贫基地324家,驿站与是内各类基地串珠成链打造“20分钟就业圈”,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
打造“旅游扶贫名片”。全市成功探索“公司+村委”“龙头+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旅游扶贫模式,放大旅游扶贫效应,入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市19家旅游企业与乡村联姻,带动发展贫困村33个,带动2211户贫困户增收。
开展电商扶贫。连续两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物流配套、乡村网点“三个全覆盖”。
光伏受益“长”。2015年至2017年,潜山市累计建成6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62座、3千瓦户用光伏电站6036个,目前累计发电2659万度,产生收益2606万元。
发展生态保护。今年新增生态护林员320名,拨付2018年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443万元,生态保护扶贫惠及全市60个贫困村、6295户贫困户。
接好精准扶贫“接力棒”
——访总社派驻安徽省潜山市官庄镇坛畈村第一书记陆刚
□ 本报记者 叶梓
对于今年8月才进入到安徽省潜山市官庄镇坛畈村的第一书记陆刚来说,在扶贫方面是一名十足的新兵。进入坛畈村,每天陆刚的手机总是“嘀嘀嘀”的响个不停,都是来自于他手机微信和QQ中的“扶贫工作群”的信息。
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工作已有9年的陆刚,到坛畈村做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是自己主动报名的。“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深入基层一线与农民兄弟朝夕相处,才能更好地完成为农服务的工作。”说起来坛畈村扶贫的初衷,陆刚说,作为一个供销合作社人,能够更多地贴近“三农”、了解“三农”、熟悉“三农”,深入基层掌握真实情况,锻炼为农服务基本功,直接感受新时代下基层发展的点滴变化,对做好本职工作也是有所助益的。
从潜山市区一路向北,途径68公里的路程,大部分是山路,大概两个小时才能抵达坛畈村。坛畈村所属的官庄镇位于国家级贫困县潜山市的北大门,属于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大别山区。坛畈村坐落在安徽省金紫山森林公园腹地,区域内山路蜿蜒盘旋,坡陡沟深,交通出行不便;村庄四面环山,山势险峻,呈“六山一水三分地”的特点,村民人均耕地较少,四年前坛畈村的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
说起坛畈村的扶贫难度,陆刚直言:“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为了尽快能够进入工作、了解村里的情况,陆刚专门向他的“上一任”总社派驻到坛畈村的第一书记杨凤彬虚心请教。为了全面了解当地的扶贫进度和难度,陆刚的QQ和微信中加入了7—8个工作群。说起工作群的重要性,陆刚表示:“除了了解扶贫情况,我们还要定时在工作群中汇报扶贫进度,只有多了解、多交流,才能查找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潜山是总社的定点帮扶地区,各级领导多次实地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自2016年,总社就向坛畈村选派了机关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抓党建、促扶贫、谋发展,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了解,两年来累计脱贫44户169人,坛畈村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19%下降到11%。
为了使贫困户脱贫,当地政府开展了石材加工产业,让小部分的村民能够实现在本村就业,而不是外出打工。“2017年以前,村里最大的产业支撑是石材行业,原有石材加工厂22家,为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大部分石材企业现已关停,目前仅剩6家,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转型。”陆刚告诉记者。
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几任总社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当地开展起了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项目,茶产业便是其一。坛畈村,四面环山,自然环境、气候条件都比较适宜种茶树,当地的农民有着较为丰富的种茶经验。为此,村集体与潜山市供销合作社合作,建立起坛畈茶叶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95亩,对当地的农民进行茶叶种植技术指导以及解决茶叶销售问题。该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还带动了周边水口、友谊、东榜、同心、周榜、高店6个村民组的44户贫困户发展茶叶种植。为了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还建了供销e家电子商务村级综合服务站,以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为依托,大力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引导村里多个贫困户通过开网店,销售本地毛香粑、豆皮等农副产品。
产业扶贫、电商扶贫为坛畈村村民收入注入了新的增长点,有了“造血”功能村民们不再只是依靠政府资金救济,还开始了自己创收。 为了给当地村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出行条件,截至目前,驻村第一书记们带领村“两委”完成村级道路硬化工程2.4公里,改造村级为农服务中心150平米,整修水塘4口、河道1500米,完成路灯安装46盏,完善了村内主街的绿化卫生工作,逐步改善村内人居环境。另外,两年来,在驻村第一书记们的对接下,总社供销集团财务公司和中棉公司还捐资25万元,在当地建成了村级165千瓦光伏电站一座,年帮助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6万元。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至今,惠及贫困户35户,累计增加收入4万元。同时,总社两家公司同安徽省青金会联合开展贫困小学生送温暖活动,为全镇303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送上价值25万余元的崭新过冬棉衣、棉被和书籍。
为了更快地开展扶贫工作,陆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向总社汇报近期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他的扶贫思路。作为一名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城里人”,如何尽快和村民打成一片,是陆刚进村后的第一关,虽然对村民情况不了解,听懂老乡口音很吃力,但识别真正的贫苦户从而实施精准扶贫等工作却都刻不容缓。他信心满满:“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就目前的我而言,了解当地的情况,和村民沟通就是重点工作,只有了解问题、弄清了农民想要的,才能找准扶贫的方向。”
江西安远
自2013年对口支援以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一直把改变江西省安远县贫困状况当作分内之事,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给予倾力帮扶。总社利用自身优势,在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社会化服务项目、“新网工程”、 基层组织建设等项目资金上支持安远4186万元。在总社的关心支持下,中国供销·赣南脐橙交易中心项目于2015年11月18日落户安远,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将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脐橙交易集散中心和赣南唯一农特产品交易集散中心。2015年6月,安远县供销合作社被总社列为全国供销系统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单位。
高云乡铁丰村江口组公路改造后。
高云乡铁丰村江口组公路改造前。
安远县凤山乡千亩蔬菜园扶贫基地。
扶贫成效
培育做大扶贫主导产业。在总社鼓励帮扶下建设的上濂农贸市场于2016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2015年起,总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每年安排中央财政资金不少于500万元,支持安远县重点发展脐橙加工流通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人销售脐橙,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1375元/年。
帮助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总社组织直属商贸流通企业与安远县开展产销对接合作,帮助安远县销售脐橙、温柑、生态米等农产品3.2万吨。利用全国供销e家电商平台扶贫专区和牵头搭建的“国家贫困县名优特产品网络博览会”,定期对安远县的农特产品进行营销推广,优先将安远县农特产品推荐到“中国社会扶贫网”上展示展销。
助推贫困村脱贫攻坚。总社2017年安排不少于50万元定点扶贫专项资金,2018年追加到2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帮助高云山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重点对高云山乡铁丰村猕猴桃等产业和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进行补助,直接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72人。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以合作制为核心建立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机制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