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标题新闻>>正文内容

江苏江阴:重塑改革的动力机制

“40年·改革印记”系列报道

澄记肉食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敲锣。 资料图

  2016年1月27日,澄记肉食有限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内第一家进行资本运作在股权交易市场上市交易的企业。

  ——这是江阴市供销合作社推进社有资产转型提升的开山之作,也是其构建双线运行机制的一个缩影。

  2014年底,江阴市政府出台文件,把29个基层社恢复由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管理。江阴市社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管好资产才能使一个体系恢复完整的县级社高效运转。

  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资产保留率高达80%,可用资金达到8000余万元。但由于基层社人员老化,资产升级和资金使用的信心和能力严重不足,多年来全系统一直处于资产难以升级、资金闲置账面的被动局面。

  2015年6月,江阴市社出资1000万元,基层社出资3250万元,成立江阴市供销社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组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江阴市社制定了《基层社改制业主租赁房屋的管理意见》,规范基层社社有资产的管理,将基层社所有两证齐全的房屋土地及租赁协议输入电脑,建立固定台账。制定了《江阴市供销合作总社下属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和《关于加强和完善联合社对成员基层社财务管理的通知》,强化财务管理。

  与此同时,江阴市社还制定了社有资产投资决策流程,即以“提出议题—确定议题—调查研究—专题论证—党委决定—决策执行—跟踪问效”为主线,多项具体工作为支线的“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重大事项决策执行流程”,厘清分管领导、各职能部门以及各基层单位职能边界,强化投资项目管理。

  前行永不止步。

  为了规范全市社有资产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确保社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2016年3月31日,江阴市社推出社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

  “全市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使市社真正起到了对基层社社有资产的监管作用。”朱富强介绍。

  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组织架构分总社及基层社,资产分产权和管理权两种权限,实现对土地资产、房屋资产管理,主要功能为平台首页、资产管理(土地管理、房屋管理)、处置管理、租赁管理、查询统计、通知公告、系统管理七大模块。平台首页包括承包人退休提醒、合同逾期提醒、租金收缴预警、申请修改提醒等。

  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做到资产分类详细,而且还能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有关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提高了资产管理质量。

  信息化管理平台高度集成化,使资产的增添、减少、处置、维修等各个环节融为一体,保持良好的连贯性,克服了传统管理中的相互脱节的弊病,提高了固定资产整体管理水平。

  规范高效的资产管理机制,孕育出了江苏澄供合作投资有限公司、澄记农产品销售公司、澄农农资连锁公司等多个社有企业。

  澄供合作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澄记肉食有限公司等多个项目取得良好经营成果;澄记农产品公司创建农产品销售实体店,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并逐步形成以“江阴网上供销社”线上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和“网上双代店”线下综合服务平台的跨区域农产品供应和直销网络,累计建成网上双代店18家;澄农农资连锁公司在全市、镇村布点45个,年销售农资、化肥8000余万元,占全市农资销售份额的85%,同时积极推进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

  2017年7月,《江阴市县级集成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着眼城乡一体发展,从江阴城镇互融实际出发,以理顺农村产权为核心,加强科学规划布局,加快乡村乡创经济发展,加速就地城镇化进程,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彼时,供销合作社参与城镇化建设的基层一线情况并不容客观,基层社人员不足、年龄老化、实力不均、后劲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江阴市社再次以资本为纽带,组建区域性供销合作联合社,构建基层组织新体系,推进组织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基层社发展新路径,提升基层社服务“三农”能力。

  长泾、祝塘、顾山三镇范围内的6个基层社成为启动区域性联合社建设的先行试点。

  本着精简高效原则,区域性联合社的组建不搞简单合并,通过章程,按照理事会、监事会的组织架构,明确联合社和基层社的关系。

  区域性联合社作为区域性合作经济组织,联合社与基层社实行“五保留五统一”,即保留基层社牌子,保留基层社法人主体,保留基层社账务单独记账,改制人员及历史遗留问题仍保留在原基层社处理;统一规划发展,统一管理人员,统一管理资产,统一管理收支,统一绩效考核。

  “组建区域性联合社是希望能以资本为纽带,通过章程约束,促使区域范围内若干个基层社互相监督、互相支持,共建共管。”朱富强说。

  截至目前,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区域性联合社支撑下,已建设起219家三星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实现涉农行政村全覆盖;累计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51家,其中专业合作社联合社9家,入社成员12453人,带动农户22194户,助农增收5.8亿元。

  江阴市社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实现授权范围内社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营,保障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逐步建立起以产权管理为核心,资本运营为内容,全新的为农服务运营机制和管理体系,优化社有资产结构,提高社有资产的运营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印记说:

  2014年12月25日,江苏省江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供销合作社体系建设的意见》,把自2000年交由所在镇(街)属地管理的29个基层社,恢复由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管理,拉开了全市统筹布局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序幕。

  恢复了组织体系完整性的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从资产管理入手,深化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理顺社企关系,密切层级联系,基本构建起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形成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江阴特色的县级社机制治理和价值再造之路。


一个县级社的价值再造

——江苏省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发展纪实

区域性联合社为农服务现场。资料图 

  江阴市是江苏省辖的一个县级城市,在不足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出了47家上市公司,县域经济发展多年保持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资本第一县”。它是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江苏省唯一的县级集成改革试点。

  在江阴人独具特色的方言表述里有一个“缠”字,这个“缠”字在不同情况下有三种意思:一是干、做的意思,二是争先的意思,三是绕、缠住不放的意思。一个“缠”字再生动不过地刻画了深植于江阴人骨子里不服输的英雄情怀。

  在这座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标杆城市,一群供销合作社人齐心聚力书写的改革故事里、奋进的改革征程中,铺满了这片土地的精神底色。

  一条县级联合社机制治理和价值再造的交融之路,正在江阴市逐渐成形。   

  整合资产 建立市场化的管理体制

  江阴市的改革与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一直交织交融。

  2000年8月,江阴市委、市政府调整基层供销合作社管理体制,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基层社由所在镇(街)属地管理,以便解决基层社社员股金兑付等遗留问题。

  在艰难的改革进程中,基层社主任们风雨坚守、矢志不渝,徐霞客供销合作社主任徐志刚是其中之一。他为保全社有资产,两次被当地镇政府免职又重新起用,用江阴人骨子里的刚烈保全了社有资产的完整,最终赢得了政府的理解和认可。江阴市基层社正是因为众多像徐志刚一样的主任们不懈努力,才有了“房屋面积14.04万平方米,土地面积17.34万平方米”这样一组资产数据。

  将近15年后的2014年12月25日,江阴市政府再次出台意见,明确全市29个基层社脱离镇(街)属地管理,恢复由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管理。以期加强供销合作社体系建设,统筹布局综合改革工作。

  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序幕正式拉开。

  一个体系恢复完整的县级社,到底应该如何治理才能高效运转?迈出的第一步,承载着政府、基层社对江阴市社的双重信任和期望,千钧重担。

  恰在此时,让全国供销合作社人都为之振奋的“1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出台,改革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迫在眉睫。

  “综合改革就是要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每一个困难就是一个结,我们只要找到其中最关键的那个结,其他困难就会迎刃而解,改革才能事半功倍。”江阴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朱富强很快就锁定了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关键的结——资产管理,“这是一块硬骨头,但再硬都必须啃!只有下定决心走出这一步,才能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构建起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

  多年来,江阴市社首次对全系统的可用资源进行了全面摸盘。由于基层社人员老化,资产升级和资金使用的信心及能力严重不足,江阴市29个基层社,虽然资产保留高达80%,可用资金有8000余万元,但一直处于资产难以升级、资金闲置账面的被动局面。

  “我别无所求,只希望供销社能重新站起来、强起来。我觉得走资产整合这条路是对的。”在供销合作社最艰难时期,与基层社主任们同舟共济保全社有资产的江阴市社资产管理科科长黄天祥谈及此事有些动情。

  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管、一级抓一级,资产管理这块硬骨头很快被啃出了滋味儿。2012年,借江苏省社在江阴开展资产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契机,成立了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2018年9月,江阴市社和基层社共同出资3250万元,成立了江阴市澄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江阴市社制定了《基层社改制业主租赁房屋的管理意见》,规范基层社社有资产的管理,将基层社所有两证齐全的房屋土地及租赁协议输入电脑,建立固定台账。制定了《江阴市供销合作总社下属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和《关于加强和完善联合社对成员基层社财务管理的通知》,强化财务管理。

  与此同时,江阴市社制定了社有资产投资决策流程,即以“提出议题-确定议题-调查研究-专题论证-党委决定-决策执行-跟踪问效”为主线,多项具体工作为支线的“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重大事项决策执行流程”。厘清分管领导、各职能部门以及各基层单位职能边界,强化投资项目管理。

  一系列动作之后,江阴市社基本架构起了社有资产监管、营运的制度基础。

  资产的管理和运营并不像预想的那么简单,江阴市社很快发现了问题。

  全市基层社共有29家,各类资产主要由各基层社兼职的资产管理员进行管理,属传统的管理模式,市社难以对资产的使用情况、闲置情况、维修情况以及各类统计汇总情况做到及时高效的掌握。

  为了规范全市社有资产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确保社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江阴市社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调研。最终提出建立全市系统社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

  2016年3月31日,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社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正式运行。

  “全市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使市社真正起到了对基层社社有资产的监管作用。”朱富强介绍。

  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组织架构分市社及基层社,资产分产权和管理权两种权限,实现对土地资产、房屋资产管理,主要功能为平台首页、资产管理(土地管理、房屋管理)、处置管理、租赁管理、查询统计、通知公告、系统管理七大模块。平台首页包括承包人退休提醒、合同逾期提醒、租金收缴预警、申请修改提醒等。

  “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做到资产分类详细,而且还能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有关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很好地提高了资产管理质量。”江阴市社副主任黄伟庆介绍。

  信息化管理平台高度集成化,使资产的增添、减少、处置、维修等各个环节融为一体,保持良好的连贯性,克服了传统管理中相互脱节的弊病,提高了固定资产整体管理水平。

  市场化的资产管理体制,为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县域范围内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着力培育规模化服务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转型提升 建立市场化的经营机制

  经过40年发展的江阴,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迫切、“城市病”问题显现、环境压力变大等一系列“成长的烦恼”。面对这些“发展起来的问题”,江阴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

  江阴唯一一家三星级屠宰中心——澄记肉食有限公司,是供销合作社融入江阴市社会经济改革发展,推进本级资产转型升级的开山之作,也是得意之举。

  2010年左右,江阴屠宰生猪的小作坊众多,环境和猪肉质量监管难度很大。2011年,江阴市社借当地政府建设民生实事工程之机,上与无锡市供销合作社联系,下与利港镇供销合作社沟通,三级供销合作社联合控股,吸收社会资金,以1540万元的注册资本组建澄记肉食有限公司。次年公司即投入运营,年生猪屠宰量保持在22万头以上,既实现了资产转型提升,又有效遏制了江阴市生猪屠宰和消费市场的混乱局面。

  2016年1月27日,澄记肉食有限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内第一家进行资本运作在股权交易市场上市交易的企业。

  与此同时,江阴市社组建成立了江苏澄供合作投资有限公司、澄记农产品销售公司、澄农农资连锁公司等本级社有企业,回购了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地块产权。

  一系列动作之后,江阴市社本级资产基本完成转型升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17年7月,《江阴市县级集成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着眼城乡一体发展,从江阴城镇互融实际出发,以理顺农村产权为核心,加强科学规划布局,加快乡村乡创经济发展,加速就地城镇化进程,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彼时,供销合作社参与城镇化建设的基层一线情况并不容客观,基层社人员不足、年龄老化、实力不均、后劲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经过细致调研,江阴市社决定以资本为纽带,组建区域性供销合作联合社,构建基层组织新体系,推进组织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基层社发展新路径,提升基层社服务“三农”能力。

  长泾、祝塘、顾山三镇范围内的6个基层社成为启动区域性联合社建设的先行试点。

  本着精简高效原则,区域性联合社的组建不搞简单合并,通过章程,按照理事会、监事会的组织架构,明确联合社和基层社的关系。

  区域性联合社作为区域性合作经济组织,联合社与基层社实行“五保留五统一”,即保留基层社牌子,保留基层社法人主体,保留基层社账务单独记账,改制人员及历史遗留问题仍保留在原基层社处理;统一规划发展,统一管理人员,统一管理资产,统一管理收支,统一绩效考核。

  “组建区域性联合社是希望能以资本为纽带,通过章程约束,促使区域范围内若干个基层社互相监督、互相支持,共建共管。”朱富强说。

  江阴市社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实现授权范围内社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营,保障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逐步建立起以产权管理为核心,资本运营为内容,全新的为农服务运营机制和管理体系,优化社有资产结构,提高社有资产的运营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网络得到拓展延伸——

  布局农产品销售网络,以澄记农产品公司为依托,按照“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格局”四个统一要求,创建农产品销售实体店,2017年完成5家,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并逐步形成以“江阴网上供销社”线上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和“网上双代店”线下综合服务平台的跨区域农产品供应和直销网络,累计建成网上双代店18家。

  围绕农民所需,推进经营服务方式革新,把农民需要的生活用品、农资送到乡间田头,实现零距离、全方位服务。依托澄农农资连锁公司,在全市、镇村布点45个,年销售农资8000余万元,占全市农资销售份额的85%。积极推进农药零差率统一配送供,会同农林、财政等职能部门,积极向市政府汇报申请,形成《关于我市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争取通过1—3年的努力,基本建立农药统一主体、统一配送、统一回收、统一拨付的全市农药集中配送体系,确保农药的质量和安全。积极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处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惠农实事工程。

  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按照“政府引导,供销牵头,部门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起219家三星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实现涉农行政村全覆盖。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充分体现经营性、服务性、公益性三大服务功能。服务中心整合各类公共资源,设有生活超市、农资供应、农贸市场、图书阅览室等活动平台,村民可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服务。服务中心缩小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成为各部门探索、支持新农村建设,培育农村精神文明的基地,成为各部门向农村延伸服务功能的窗口,成为“政府树形象、企业得市场、农民得实惠”的民心工程。在江阴市审计局对全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进行的专项审计中,回收的调查问卷好评率达到92.76%。截至目前,累计创建省级为农服务社样板社8家,无锡市为农服务社示范社48家,为农服务社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建成青阳建义村澳华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南闸建荣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澳华综合服务中心设有农资超市、庄稼医院、网上双代店、农产品展销厅和农民讲堂,开设冷链物流配送。建荣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流转土地2000亩,社会化服务3000亩。

  带动能力日益增强——

  通过联合、合作等互助共赢形式,把农产品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村能人等组织起来,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联合会,累计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51家,其中专业合作社联合社9家,入社成员12453人,带动农户22194户,助农增收5.8亿元。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社及社有企业自发成立江阴市农村供销合作经济联合会,推动江阴农村合作经济发展。

  依托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无锡鉴定站和江苏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两个平台广泛开展农民和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作,累计举办培训班16期计1160人次,其中获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293人、初级职称310人。

  每年组织专业合作社参加海峡两岸(江苏)名优农产品展销会,推荐江阴特色农产品,参展商品品质、参展规模逐年提高。

  “供销合作社是一个有着极强凝聚力的组织机构,有资源、有优势、有思考,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演进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苏南发达地区同样开始面临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新一代农民能力提升等各类问题,供销合作社系统,尤其是县市一级供销社应该而且也能够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江阴市社想干事,也干成了一些事,有为就有位,江阴市政府一直把供销合作社工作纳入‘三农’工作大局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江阴市副市长郁秋皓如是说。

  吐故纳新 建立市场化的用人制度

  刚过而立之年的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监事会主任冯亮,2017年12月以江阴市年轻科级干部统筹选配考试第一名的身份,从江阴市纪委走马上任江阴市社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一职,与其同年进入供销合作社的还有另外5位初入职场的年轻大学生。

  年轻人的工作节奏和工作方式,打破了这个平均年龄53岁、18年没有进过新人的系统原有的平静。仅仅半个月时间,“供销全澄”微信公众平台在冯亮和其他5位年轻人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在全市系统成功推出。

  这让一直主张改革核心在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朱富强更加坚定了吐故纳新的信心和决心。

  2017年初,江阴市社决定吸纳新鲜血液,为系统培养锻炼接班人时,基层社老主任们顾虑重重,他们一是担心新人到岗需要额外增加一笔开支,二是担心人招来了没啥活儿干。然而不到一年时间,担心就变成了惊喜。在年轻人的带动下,老主任们不仅学会使用了电脑、微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思路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僵化,还找到了不少业务创新点。

  “人才队伍建设解决的是最根本的观念问题,这对一个老系统来说非常必要。”江阴市社党委副书记包云丹说,“招进来、用得上,市场化的用人制度不能缺失。”

  由于2015年1月之前的15年时间里,基层社由镇(街)属地管理,分而治之致使各社工资水平制订的参考标准不一,有的按乡镇政府公务员工资,有的按乡镇企业职工收入,有的按市社机关科长待遇。如此一来,导致有的基层社主任年收入可以多达20余万元,有的只有3万元。基层社恢复由市社管理后,“都是基层社主任,为什么差距这么大?”的抱怨不绝于耳。

  2016年,江阴市社成立基层社人员工资福利专题调查工作小组,调研摸清全市基层社行政岗位人员工资福利现状。

  2016年3月3日,江阴市社下发《关于印发<基层社人员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关于基层社在册行政岗位管理人员工资报酬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两个文件,以规范各基层社工资福利发放行为,完善基层社工资报酬体系,强化绩效考核,推进综合改革。

  这两个文件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奖和罚。江阴市社以3万元作为年度基础工资,结合年度业绩考核积分,核发工资总额。2017年,基层社主任业绩考核积分最高的为122分,工资总额核算为3.66万元,最低的只有80分,工资总额相应地降低为2.4万元。

  这样的利益分配方式,必然触动既有利益格局,削弱一部分人获取利益的权利和机会。如何找到各方利益平衡点,使之对改革的阻力尽量降低?

  “解决棘手问题,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克服万难解决它。”朱富强这个在人事工作岗位上锻炼成长起来的干部,在处理利益平衡的问题上有着江阴人独有的智慧和刚硬。

  江阴市社在基层社人事制度改革中抓的第一个主要矛盾是,确保80%以上的干部职工工资增长。正是基于此,在两个文件试执行之前,市社召集所有基层社主任民主投票,测评结果65%的人认为可以执行。第二个主要矛盾是,确保维护在职老基层社主任的利益。对于即将退休,工资总额又高于文件规定标准的老主任,市社维持原有工资水平,但需要配合市社在本基层社规范工资报酬体系。

  在抓好两个矛盾的基础上,江阴市社又进一步规定,把年创收的30%利润返还给基层社自由使用,而对于当年没有利润或者透支的基层社,第一次诫勉谈话,第二次予以免职,以激发基层社干事创业的热情。

  至此,基层社的内生动力被彻底激活,靠收租金维持生存的沉寂一扫而去,取而代之的是跑机关、进企业、下村庄找经营路子的忙碌景象。

  在两个文件一年多的试行中,江阴市社先后10次召开意见征求座谈会,听取联合社主任、基层社主任和行政人员及市社机关人员、离退休干部、人社局等系统内外专业人士意见,同时走访调研江阴市国资企业,听取意见建议。其间,市社党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对文件有关条款进行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关于基层社在册行政岗位管理人员工资报酬的实施意见》。2018年1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

  制定制度是为了建立和加强文化,制度一时难以满足发展之时需要文化来化解——江阴市社清醒地认识到了这点,在严苛的制度之外,倡导建立系统上下有难相助、有事相帮的供销社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包裹下,基层社对市社的信任逐步建立,这种信任包含精诚合作互利共赢,也包含敢于试错风险能担。

  经过艰辛的努力,如今的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正在加快完善学习培训机制、锻炼培养机制、激励考核机制、选人用人机制,积极探索具有江阴特色、具有合作经济组织特点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江阴过去的成就来源于改革,现在的发展得益于改革,未来的辉煌也必将维系于改革。江阴正在开展的县级集成改革,突出先行先试、集成推进,很多改革事项都是对现有体制机制、治理方式方法的根本性颠覆,供销合作社作为这场意义深远的改革试验中的一分子,恪尽职守,为“开创江阴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全国最前列”的目标砥砺前行。

  2018年5月20日,时隔34年,江阴市供销合作社再次召开社员代表大会。会上,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诸纪录指出,江阴供销合作社积极推进改制攻坚,致力增强为农服务功能,监管机制不断完善,江阴的发展历程,是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的生动缩影。

  江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上下以决不服输、敢为人先的信心和决心,用系统化的思维谋划改革,用科学化的方法推进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江阴特色的县级社机制治理和价值再造之路。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