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标题新闻>>正文内容

因产而兴 因融而活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社奏响农村产业融合振兴曲

  2017年7月,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供销合作社被列为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试点。按照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专项试点工作有关要求,上虞区社以“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实体化、规范化为契机,通过培育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创新产业主体、密切产权联结等举措,实现区域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个“融”字,做精一产

  土灶生火做饭、农场仙果采摘、野生鱼塘垂钓……“五一”小长假还未到,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的大通农场已经人头攒动,吸引了长三角地区众多游客前来度假。

  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一产”是基础,发展关键是转型。上虞区社发挥供销合作社、农合联的独特优势,做精大通农场一个精品样板,起到面上引领示范的作用。一期200亩农业经济作物和四季仙果休闲观光园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累计增收600余万元。

  提到大通农场,在浙江绍兴可谓家喻户晓,那是一年四季“仙果”不断的“百果园”,也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精品区”。农场内不仅种植有猕猴桃、水蜜桃、葡萄、草莓、桑葚、火龙果等六大品牌水果,还设有种苗繁殖区、立体种植区、农事体验区、科普观赏区、餐饮休闲区等六大主题区域,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目前,农场一期建设基本完成,二期深化项目围绕美丽农场、创意农场、共享农场、网上农场和产业农场“五个农场”建设,计划再投入1000万元,流转600亩土地(粮食功能区),抓好建设,重点建设新品种培育区、多功能厅、初加工中心等,推动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一个“联”字,做强二产

  今年4月,上虞区社与虞北水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保底+分红”利益联结,按公司化模式入股51%,发挥种苗推广、肥药供应、技术指导、统防统治、产品推销、质量检测等联合作用,打造集种植、养殖、冷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实体化经营试点项目。

  “二产”承上启下,是产业融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上虞区社坚持上引下联,延伸产业链条,创新发展社有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和其他社会化服务力量,积极构建服务链、产业链不同环节主体之间的合作制联结机制,补足“二产”短腿。

  年初以来,上虞区社与信诚物流有限公司、皂李湖绿色有限公司、舜耕桑葚酒业公司合作,开发南美白对虾、年糕加工、果酒、酵素品类的涵生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计划建设生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对生鲜果蔬进行仓储、清洗、包装、分拣等初加工,培育打造了1—2个自有品牌。

  去年以来,浙大、经贸、农商等省内外高校科研教育实践基地纷纷落户上虞,双方约定不断提升农技科研和人才培养水平,建设发展大通农场等经营实体,共同打造“四季仙果”试验田、新品种培育区、新技术研究园等,促进高校的科研成果向农业转化。

  一个“创”字,做优三产

  3月20日,赶在长塘毛笋旺市之前,上虞区社在长塘镇文化中心组织开展了为期13天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旅游服务员”培训班。长塘镇桃园村村民沈新夫表示,培训内容对自己经营“桃园1号”农家乐帮助很大。

  当前,乡村旅游成为“新宠”。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上虞区社加大三产参与度。如以股份合作模式参与开发曹娥江水上文化旅游“江上花海”景观项目,组建上虞区江上花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按照“大田托管”的模式,在3600亩江滩地连片种植向日葵、油菜、小麦以及观赏性花卉等,形成搭配自然、四季更替的江上花海景观。

  在推进花海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上虞区社大力推进农旅结合,形成独特的花海经济。将农业生产过程和曹娥江自然风光结合,对沿岸村落进行统一规划,打造以花海为背景,以农家乐、民宿为主要载体,以“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错位互补为主要模式的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撬动整个综合体板块的建设发展,促进消费增长,增加农民收入。

  针对当前农宅、农地闲置、荒芜现象,上虞区社按照“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运行模式,通过转让、租赁、入股、合作经营等市场化手段,激活现有农村闲置的农房、农田、农权。上虞区社在丁宅芋艿湾等村先行试点,将10处3000平方米的闲置农房设计改造成家庭度假、青年旅舍、城市养老等3种类型,目前已完成农房改造工程量的60%。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