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人物绽放>>正文内容

始于“惠农” 忠于为农

记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甘肃省康县长坝供销合作社主任汪永明

  全县农民合作社的“领跑者”、核桃产业的“先行者”,用此形容汪永明,可谓实至名归。作为甘肃省康县长坝供销合作社主任、康县果品协会会长、惠农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领办全县第一家合作社、注册产品品牌、稳定销售渠道到引入“互联网+”战略、实施精准扶贫,43岁的汪永明生动诠释了“服务农民,合作发展”的办社理念,更彰显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的时代风采。

  “为农、务农、姓农”,一直是汪永明的工作信条,长期的基层工作更坚定了他服务“三农”的信念。也正是如此,他率先进行了供销合作社改制,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2002年,他对康县长坝供销合作社进行了“两置换,一保障”的改革,在全省率先解决了供销合作社历史遗留问题,对职工进行全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对供销合作社资产进行了重组改造,成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改革标杆”。

  为了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更好地为农民谋利、让利于民,汪永明顺应“三农”合作发展理念,于2007年9月,领办了全县第一家农民合作社——惠农核桃专业合作社。之所以取名“惠农”,不仅源于他服务农民的初心,更是他为农服务理念的彰显。“我是供销合作社人,根就在农村,一直与农民打交道,职责就是为农民服务,和农民也有感情。”汪永明如是说。

  作为“中国核桃之乡”,康县的核桃产量逐年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汪永明意识到,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必须要靠产品质量说话,打造特色品牌、严把产品质量才是合作社长久生存下去的关键。于是,2009年合作社注册了“长坝”品牌,并从源头严控生产质量。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的发展赢得了社会认可:2012年,被甘肃省供销合作社评为“全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2013年,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国家级示范社”。

  与此同时,鉴于合作社产品的好品质和好口碑,2013年,汪永明迎来了合作社发展的第一次机遇。2013年9月,“六个核桃”生产企业——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找到汪永明,并与他签订了超过千万元的核桃仁购销合同。仅此一项,便为合作社盈利40万元。自此,合作社成为该企业的一级供货商,稳定了销售渠道。

  汪永明说:“有了这一次成功的合作,我开始把目光放在更多的核桃饮品加工企业上,与他们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着手将康县核桃品牌做大做强。”在他的主持下,合作社扩建了厂房,新建了核桃仁挑选车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同时,还新建了原材料库400平方米、成品库500平方米、核桃仁产品展厅200平方米、硬化核桃晒场800平方米,并购置核桃仁加工设备40套,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年加工量达1000吨的核桃仁生产线1条,借此积极调整产品经营结构,延伸产业链,推出了核桃果、枣夹核桃、核桃油等系列产品。

  对于汪永明来说,第二个机遇是“互联网+”。2015年,汪永明洞察到电商发展之势,便把其作为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的主要途径。在康县供销合作社和长坝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建成了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中心1个及淘宝网“康县特产核桃馆”,当年线上销售额就达到了200万元。

  正如合作社名字中的“惠农”二字,汪永明立足资源禀赋,将合作社的社员从最初的十几户发展到如今的120户;销售额从每年的几十万元发展到如今的3500万元,不仅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还成为政府脱贫攻坚的主要力量之一。

  如今,合作社被命名为“陇南市电商扶贫服务点”,形成了“互联网+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同时,合作社从培训农户掌握核桃种植加工技术入手,多次聘请核桃种植、加工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户和社员进行核桃栽培、病虫害防治、核桃仁加工等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9期,培训农民2800人次。此外,他主张吸纳当地农民进合作社务工,每天务工人数有30人,年发放农民务工收入28万元,人均增收达9000元。近两年,合作社已带动入社的5个乡镇60户贫困户脱贫摘帽,有力推动了该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谈到此次获得“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汪永明说道:“获此殊荣,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与鼓励。今后,我要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核桃产业发展及精准扶贫工作中,为实现乡村振兴努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