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发挥优势 找准乡村振兴发力点

  吉林省吉林市供销合作社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深刻把握供销合作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和作用,围绕创新生产服务方式、发展多种适度经营模式、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城乡商品流通、打造培养人才队伍等方面,找准供销合作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和发力点。

  强化推进土地托管,掌握农村市场主动权。通过规模化的土地托管,在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有利于解决现存的“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供销合作社可以利用这一优势,重新掌握在农村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通过土地托管方式,掌握大规模集中连片土地使用权,企业进驻农村或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订单农业,需直接与供销合作社对接,可缓解农村劳动力减少、耕种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以土地托管为基点,向农村市场辐射。

  探索推进“10+3”模式,实现小农户对接规模生产。如今,农业社会化服务日益规模化,分散农户对接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弱,耕种不统一导致农机作业低效,更是提高了农民生产成本。在这种大背景下,供销合作社可以尝试推进“10+3模式”。这种新型模式中的“10”是指农民内部协商,大约每10个农户把土地集中到一起,选出责任人,成立家庭农场,集中进行管理,化解小户农田面积小且位置分散、使用大型机械作业效率低的难题。“3”是指这些家庭农场联合起来,由供销合作社组织,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基层供销合作社这3个合作社,为各个家庭农场提供育苗、保值、烘干、仓储和销售等服务,同时要求农民需以家庭农场为单位申请加入合作社组织,在此背景下,分散的小规模生产者可被组织起来,避免在服务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被替代。

  通过“电商扶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力军。“新网工程”项目的推进,将农村与现代市场对接,把农产品变为商品,实现商品价值,农民得到的收益能为其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提供支持,而供销合作社也可以在服务中发展、壮大。当前,要把“新网工程”建设和电商扶贫结合起来。电商扶贫已经成为我国精准扶贫的成功模式之一,国家多次会议研讨并推广电商精准扶贫经验,从供销电商领域实施精准扶贫,也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吉林市社在推进“新网工程”项目时,依托吉林市供销亿家城乡流通服务公司打造城市端和农村端服务中心,扩展乡村物流体系网络,畅通城乡流通渠道,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探索解决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同时,供销电商还应多渠道发力,利用线下实体销售平台,开设扶贫专区,实施精准扶贫;反之,通过开展扶贫工作反哺供销电商,利用供销合作社的流通资源优势,同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搭建原产地商品旗舰店,着重打造线上扶贫产品专区,进而实现农产品流通多元化发展格局,既帮助贫困村脱贫,又实现了供销电商资源的整合。

  打造地域或系统特色品牌,引领组织农民与现代市场对接。现有的供销电商平台,主要致力于经销各供销联社优质产品,占据市场份额比重不大,缺乏知名品牌在市场流动。因此,供销合作社必须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来抢占市场。吉林市社正在注册“吉供销”专属品牌,依托电商平台以及线下年货大集和秋季展销会,打响吉林市社地域特色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将进一步整合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资源,主打地产无公害、可信赖的品牌口号,以城市特色、季节更替为突出卖点,推出更多的优质特色产品,保证种类齐全、充足的货源供应市场,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供销合作社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理应利用知名品牌连接农业产业链,帮助农民与现代市场对接。

  创新人才观念,打造新型农民队伍。优质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留守的农民主体年龄偏大,种植理念和方法比较传统和保守,相对素质不高,预防和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也有极少部分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虽有理论知识,但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对土地陌生,实践经验不足。为改变这一现状,供销合作社既要做好人才引进,更要分类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引进项目、技术的同时引进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同时,要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定期举办公益培训班,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的思想素质和职业技能。

  (作者系吉林省吉林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主任)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