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人物绽放>>正文内容

因为热爱便只顾风雨兼程

记河南省临颍县窝城供销合作社主任王鸿亚

王鸿亚(左三)在新春开学之际,为黄庄村小学的小朋友送去了新书包。

  “晨起望东方,家乡满霞光”。一张张新区的照片、一首首充满朝气的诗歌,这就是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窝城供销合作社主任王鸿亚朋友圈里的日常。微风、细雨、垄上、农忙,这些工作、生活糅杂在一起的画面,组成了最近一如既往忙碌着的王鸿亚的日常。

  建设家乡是责任所在

  王鸿亚在供销合作社一干就是27年,这是使命,更是宿命。王鸿亚的母亲是一名“老供销”,母亲对王鸿亚寄予了厚望。“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继续他们的事业,完成他们未达成的使命。”对王鸿亚而言,母亲的期望和自己对供销合作社的感情完美地契合,在供销合作社干出一番事业成了他努力奋斗的目标。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12年,河南省开始新农村建设,致力于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临颍县窝城镇也开始着手农村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的相关工作。了解到相关政策的王鸿亚,意识到这是供销合作社助力农村发展的重大机遇。于是,他带领窝城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到新农村的规划、布局中,主动承担窝城镇中心社区幸福小区和相关服务网点的建设工作。

  虽然满腔热情,但当时供销合作社仍处于资金匮乏期,有限的社有资产一度让项目跌入冰点。这可急坏了王鸿亚,发展的机遇绝不能错过。为此,他决定发动大家集资入股。他将自家的房产抵押,率先将资金投入到项目中。彼时,在普通人眼里,项目前途未卜,对于王鸿亚拿出自家全部积蓄的行为,他的家人并不支持,但始终拗不过一颗想要为供销合作社、为家乡做点什么的心。也正因为王鸿亚的行为,社员、群众、村集体的入股资金陆续到位,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按照项目的前期布局,在建设幸福家园小区的基础上,要围绕农民所需,打造综合的服务平台。王鸿亚带领供销合作社先后投资建设了幸福家园购物广场、温泉洗浴中心、液化气站、金融服务网点、婚宴公司、文化中心服务平台、幼儿园等,全方位满足了村民们的生活、娱乐、消费等各方面的需求。

  曾经,为推进小区建设,王鸿亚在村民家中一聊就是一下午,为他们开阔视野、规划生活。如今,幸福家园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能形容王鸿亚心情的只有两个字:“值了!”

  服务乡亲是工作动力

  幸福家园虽已建成,但服务乡亲的脚步却想走得更远。做好了村民的生活服务,王鸿亚开始思考他们的生产和工作。

  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农村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针对此,王鸿亚积极开展土地托管工作,以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组建科技指导组合生产服务队。对于半托管的土地,采取农资、种子直供,进行科技指导;对于全托管的土地,实行包耕种、管理、收获的全托服务。2016年以来,窝城供销合作社为300亩土地提供了全托管服务,让农民增收7万余元、供销合作社获利2万余元。

  今年,王鸿亚又有了新想法。他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在他的带领下,窝城供销合作社与村“两委”合作,办起了“土地收储银行”。即,全托管土地如果连片面积超过100亩,交由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连片面积达50亩—100亩的土地,交由家庭农场统一管理;连片面积在50亩以下的土地,交由村民中50岁以上的职业农民种植,由供销合作社为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最近,“土地收储银行”项目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土地资源也已整合完毕。奔波在田间地头的他,期待着项目的顺利推进能让农民继续增收、让土地增效。

  仅安排好本地的生产工作还不够,王鸿亚还想将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吸引回来建设家乡。随着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外出务工的村民对家乡的变化赞叹不已,但回家后如何养活自己?村民王会安一直在新疆打工,收入虽还不错,但苦在离家太远。王鸿亚找到了他,根据他的情况,推荐他开电商服务站。选址、筹资金、买设备,在王鸿亚的帮助下,王会安的“淘实惠”小店开张了。开在幸福家园小区对面的“淘实惠”小店,为村民提供快递物流、手机缴费等服务。“在家工作就是不一样,踏实!以前想都不敢想。”王会安的话中流露出了对王鸿亚的感激之情。

  和王会安一样被王鸿亚吸引回村的人还有很多,在麦收、秋收、春节这3个村民返乡的高峰节点上,王鸿亚走家串户去和外出务工村民座谈,和他们聊家乡发展前景。“自己的家乡自己建设”这是他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正是他的真诚肯干让一批走出去的村里人,心甘情愿地又回来了。根据他们外出打工从事的工作,王鸿亚帮助他们开起了电商服务站、装修公司、婚庆公司,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

  27年间,王鸿亚一直很忙碌。王鸿亚说:“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但每一个新的早晨,能在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上耕耘,就又充满着希望和动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