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蔬果行业要警惕“伪溢价”

  2月2日,国内著名生鲜电商平台——本来生活网总经理刘有才向蔬果种植业者发出了一封公开信,呼吁警惕价格期待过高造成行业伤害,在业内掀起了波澜。

  在这封公开信里,刘有才列举了近段时期以来,国内一些蔬果生产机构存在“投机思想”的做法,有的急于追求商品高售价,水果采收价甚至是种植成本的5倍以上;有的人为制造蔬果种植的“暴富神话”,蔬果价格远远超出了市场接受度;有的生产商依托自身品牌“捂盘惜售”“饥饿营销”,致使一些蔬果有价无市。刘有才称,若这些行为不能得到遏制,蔬果价格一旦出现报复性下降,很可能对全行业带来巨大伤害。因此,他倡议蔬果行业戒骄戒躁,冷静看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和主旨,合理认知品质、品牌、渠道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不追求虚高价格的“政绩工程”,不人为炒作价格为行业累积风险,不急于取利断送中国农业改革的方向。希望大家能切实尊重市场规律,兼顾生产者、渠道和消费者利益,携手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升中国果蔬行业竞争力。

  从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提供的价格监测数据来看,从2017年7、8月起,包括苹果、香蕉、葡萄、橘子、鲜梨等我国主要大宗水果品种收购价格和批发价格都有上扬,有的上扬明显。这一方面与近期天气有关。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风降温和较强降雪不利于设施农业生产,强降温还会造成南方油菜、露地蔬菜、经济林果等遭受不同程度的寒冻害,容易引起农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另一方面,春节临近,蔬果消费进入高峰期,随着蔬果需求量的增加和务工人员回乡、人工费用增长等因素,导致蔬果价格上扬。此外,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有明显成效,优质优价的水果蔬菜正在逐步扩大市场占有量。

  在刘有才看来,蔬果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尤其是标志性蔬果价格的剧烈波动,将危害整个行业。一旦某种蔬果产品价格崩塌,生产者要重新选择种植方向,经销商要从巨额亏损中爬出来,大众对品质商品的消费认知遭到摧毁。急于获取品牌溢价,却没有稳定渠道支撑下盲目追求过高售价,容易使蔬果业陷入低品质低价格的恶性竞争。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常务秘书长陈磊表示,蔬果价格虚高,容易影响出货量,从山东省栖霞市的苹果批发市场日前的情况就可见一斑。由于2017年各地苹果丰收时收购价较高,种植户纷纷把苹果存进冷库,期待后市卖个好价钱。而价格较高导致收购商的采购热情降低。直到今年一月份开始,山东地区的苹果价格逐渐下滑,每斤大致下滑了0.4元至1元,出货速度才明显加快。此外,由于目前国内蔬果市场供应量充足,可选品种极大丰富,消费者有足够的选择空间,自然会舍弃价格虚高的蔬果。另外,我国蔬果业还面临着进口商品的冲击和竞争。

  “要保障蔬果的销售量少不了成功的品牌,但品质的提高才是创建品牌的关键。盲目跟风的价格增长是不可取的。”陈磊说。由于在整个农产品生产消费链条里,市场消费端会反推生产端,所以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味追求高价格。唯有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多赢的局面才是我们的追求方向,单独一方获益必将打乱市场秩序,最终一损俱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