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供销合作社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也是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新平台、新路径。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围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着力形成新的技术、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带动了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交叉整合和优化重组,既使为农服务的旗帜更加鲜艳,又有效增强了供销合作社的自身实力。

  现状

  从对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调研情况看,目前各地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重组型融合。依托农业优势资源,将种养殖业的若干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了农业内部紧密协作、循环利用、一体化发展的经营方式。二是延伸型融合。以农业为基点,向上下游产业和价值链、产业链延伸。三是交叉型融合。实行农业与旅游融合,把农业与生态、文化、游览等结合起来,有效拓展了农业的原有功能。四是渗透型融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大力提升物流、电商的在线化、数据化,实现线上线下渗透融合。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显著效果,使农业产业链延长了,农村产业范围拓宽了,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新集体经济主体的形成与活跃,成为了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巨大动力。

  启示

  启示之一:面对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势新使命,供销合作社必须认清优势、积极作为。

  供销合作社独特的体制优势体现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行业指导与经营服务上。供销合作社在服务“三农”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地位性质特殊、组织成分多元、资产构成多样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这种体制上的独特性,使供销合作社既能体现党委、政府的政策导向,又承担了政府部门委托的公益服务重任,还可从事市场主体的经营性服务。同时,这种体制上的独特性,也必然要求供销合作社既要办成以农民为基础、以服务农民为主旨的合作经济组织,又要开展市场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

  供销合作社独特的组织优势体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升级的进程中。各级供销合作社围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长期以来植根农村、贴近农民,有着相当完整的组织体系、相当健全的经营网络、相当完备的服务功能等优势,做了大量工作。一些市、县供销合作社和基层社开展的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大田托管或半托管服务,以及农药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合作统筹作业等,都受到了党委、政府的赞扬和农民群众的欢迎。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土地托管、测土配方施肥等规模化服务面积已达535万亩。

  供销合作社独特的资源优势体现在蕴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供销合作社拥有最完整的组织体系、最完备的经营服务网络。在江苏,除1个省级社、13个市级社、84个县级社外,还有1145个基层社、16008个为农服务社和8626个专业合作社。全省供销合作社除庞大的组织体系外,还有1697家社有企业和覆盖着全省城乡的六大经营网络,在推进包括农村产业融合在内的商品流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系统资产总额达2000多亿元,去年销售总额9900多亿元、利润48亿元。

  供销合作社独特的服务优势直接体现在参与和引领农业生产与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上。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业务范围几乎覆盖了农民生产生活,特别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还是与二三产融合前、融合中、融合后,包括农资供应、测土配方、委托管理、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品送下乡、农工商融合服务等,都有供销人的身影。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系统优势、网络优势、流通优势为农服务,是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不二选择。

  启示之二:面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态势新机遇,供销合作社必须挑起大梁、勇站排头。

  一是要在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上挑大梁、站排头。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很多单位研究制定了供销合作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方案,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相当一部分市、县社和基层社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改造提升,创造条件兴办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在产地建成了一批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了农产品转化增值,带动了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增收致富。还有的市、县社对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完善和优化流通服务功能。

  二是要在培育、参与新型经营主体以及推进与其联合合作上挑大梁、站排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涉及面广,跨界融合的要素多,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贯穿其中。以普通农户为代表的传统经营主体如果不能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往往难以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往往更需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近些年,各级供销合作社在培育、参与和引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以及与其联合合作上做了大量工作,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作用。

  三是要在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领域与内涵上挑大梁、站排头。农业社会化服务,既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供销合作社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江苏省各级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展服务,包括引导带动农民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打造田园综合体;引导和鼓励农户发展多种经营,发展食品加工业、农资制造业和农产品流通等;依托农村服务业或农产品加工业向农业逆向融合;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通过招商引资、拓展旅游,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和农业品牌建设等服务。

  四是要在发展和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国家队”作用上挑大梁、站排头。在“互联网+农业”的深入推进中,农村电商日益超越农产品流通的定位,成为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线上线下农业产业链的连接器。江苏省社以农村电商“地平线”为牵引,着力把先农公司打造成投资管理型、经营服务型的综合服务平台。各市、县社及有条件的基层社、合作社也纷纷仿效、对接,使农村电商平台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省62个市、县社在“地平线”开设“名特优农品馆”,2016年全省系统实现电商销售17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已达172亿元。

  启示之三:面对深度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供销合作社必须敢走新路、大胆创新。

  第一,在融合发展的模式上积极创新,开发农业生产的多功能。近年来,江苏省各市、县社和基层社、合作社都着眼实际情况,探索采取了农户主导型、农民合作社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大型超市主导型、“互联网+x”型等多种产业融合模式,有的还在实际运行中根据科技进步、市场需求等适时进行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在融合发展的业态上积极创新,延伸农产品的价值链。在全省供销合作社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运行中,订单农业、超市农业、网络农业、休闲农业、节庆农业、会展农业、联户联销农业、连锁经营农业等关键词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每种业态的实际应用,无一不在延伸农产品价值链上开花结果。

  第三,在融合发展的机制上积极创新,建立多形式的利益联结。去年以来,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在积极探索和打造联合社“双线运行机制”的同时,抓了全省20个乡镇农民综合性合作社即“农综社”建设试点,并逐步推广,初步形成了三种模式:一是消费合作社模式。通过消费合作,以消费带动生产和产业融合发展。二是为农服务社联合社模式。联合镇党委、政府和农业中心、村“两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相关农民经纪人,创办为农服务社联合社。三是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模式。以基层社联合乡镇范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内设生产服务部、流通服务部、信用服务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现代流通服务、农村信用服务,重点依托市供销合作社金融、担保、小贷和保险公司,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实现县基一体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