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企业寻踪>>正文内容

多元经营谋发展 高效服务暖民心

    今年,正值重庆市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成立60周年。在这60年中,重庆农资始终初心不改,服务“三农”。近年来,重庆农资坚持“立足西南,走向全国”的市场方针,遵循“农资为主,实效多元”的发展思路,秉承“诚信经营,服务三农”的企业宗旨,围绕农资产业链不断拓展为农服务范围和领域。在做大农资主业的同时,主动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通过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在提升自身经营网络的同时,也推动了经营转型升级,开启了为农服务的新篇章。

    多方合作  布局全市农资供应网络

    重庆农资是重庆市供销控股集团公司的独资企业,是重庆市最大的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的流通龙头企业,是中央和市级化肥商业承储和市级农药储备保供重点企业,担负着保障农资市场供应、稳定农资市场价格的社会责任。

    重庆供销集团下设农药分公司、电商分公司等4个分公司,重庆农资连锁有限公司、重庆隆资市场投资有限公司等3个全资子公司,重庆市两江新区重农商业保理公司、贵州桐梓县渝黔小额贷款公司等5个控股子公司,重庆西部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浦东银行巴南村镇银行等4个参股公司,江津朱杨溪等8个区域农资配送中心和500多个“重庆农资”连锁网点,年销售收入逾40亿元。

    “构建完善的农资供应服务网络,是集团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所以,首先要恢复一些、改造一些区县农资公司,为顺利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造更好的环境。”重庆农资公司总经理陈松如是说。对此,集团在整合上游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优质产品资源和先进的农化服务技术基础上,通过与区县供销合作社所属的其他农资经销商合作,坚持“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恢复改造区、县农资公司。

    “恢复和改造区、县农资公司,是实现供销合作社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工作。”陈松说道,对此,重庆农资按照渝西、渝中、渝东北、渝东南4个区域规划,对18个区县的农资公司进行改造,并与秀山、南川、巴南、大足等区县达成了共同组建农资公司的意向。

    此外,重庆农资正在有步骤地盘活资产——对闲置近20年的朱杨溪化肥专线升级改造;与新疆煤交所合作,投资3.5亿元建设成为公路、铁路和长江水路联营的农资综合物流基地;利用政府拆迁补偿政策新建了农贸市场、改造了经营设施,使集团资产得到了保值增值。

    同时,重庆农资还将目光投放在了农村金融业务上。在重庆参股了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投资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和商业保险公司,让自身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这些新业务的成功开拓,不仅使重庆农资公司的经济实力快速壮大,而且极大地促进了集团公司农资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和为农服务实力的显著增强。

    自2013年起,重庆农资还通过加盟和直营的方式,在全市新建了610个标准化的“重庆农资”连锁店,围绕全市的“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了7个区域性农资配送中心,并与中科院合作开发“重庆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地图及手机庄稼医院,建立重庆农资质量追溯系统和农资智能机械化仓库,助推“重庆农资”连锁店提档升级。目前,“重庆农资”已覆盖了全市70%的农业乡镇,农资服务体系逐渐完善,为农服务作用逐步彰显。现在,重庆农资在全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排位已由第44位上升到第19位。

    多样服务  贴心方便暖农心

    张隆庆是铜梁地区的一名果农,由于缺乏管理技术,他已经连续亏损了3年。在其他果农的推荐下,他接受了重庆农资的技术指导。今年,他的果园实现了大丰收,张隆庆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虽然去年遭受了严重的雪灾,但在重庆农资‘作物全程技术方案’的支持下,我家的葡萄如今长势良好,我非常期待丰收时刻的到来。”张隆庆对今年的收入充满了信心。

    和张隆庆一样,受益于重庆农资帮扶的农民朋友还有很多。重庆农资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农资为主,实效多元”的发展思路,狠抓农资主业发展,稳步推进拓展业务,通过不断完善服务,为农户送去了更加多元化的暖心服务。

    测土配方施肥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一项主推技术,重庆市已实施多年,拥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在这项技术上,重庆农资做出了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根据土壤和作物特性独家订制的具有靶向施肥功效的个性化定制产品项目。自2014年4月该项目在潼南桂林镇正式推广以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已达到140万亩,应用配方肥面积达到81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产11.08万吨,减少不合理施肥5586.7吨(纯量),总节本增效2.5亿元左右。这一项目不仅做到了科学用肥,其增产、提质、环保效果尤其显著,在所推广地区受到了农民朋友的热力追捧。许多农户纷纷表示:“以前施肥都是我们自己摸索着瞎弄。现在好了,我们有了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像中医一样,缺啥子补啥子,也不浪费肥料了。感谢重庆农资引进这么好的项目。”

    借势电商  开拓服务新模式

    众所周知,农资4.0时代就是要围绕消费者开展的产品、价格、渠道以及促销等多种形式的创新,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

    近年来,重庆农资积极应对4.0时代的到来,抢抓重庆市供销合作社承担的全市农业大数据项目建设机会,将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等技术与传统农资购销模式融合,积极推广建设区域农资配送中心、终端配肥站、庄稼医院、农资电商和“重庆农资”连锁旗舰店,着力构建一体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重庆农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区县供销合作社建设农村电商产业园,为入驻电商平台的商家提供电商产业园区功能定位、网店代运营服务、农村网商人才培训及农产品、民俗产品品牌设计、网站建设、美工装修、营销策划、客服在线等电子商务“一站式”服务。

    日前,在得知长寿区供销合作社确立发展农村电商工作之后,重庆农资积极接洽,与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公司派出专业电商团队帮助其所属的村村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培训电商人才、选定农产品、拟定电商发展规划,并从“借平台销特产、联网点促转型、设村站优服务”三步着手来帮扶村村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入驻淘宝等电商平台。此外, 借助淘宝、1号店、“供销e家”等电商平台为村村淘公司开设了农产品销售网店。

    农资电子商务公司自成立以来,以服务区县为宗旨,全力为区县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统一服务和智力支撑。截至目前,已为长寿、巴南、秀山、彭水、巫山、丰都等6个区县供销合作社的电子商务提供了包括代运营、电商产业园建设、人才培训在内的全套服务,成效显著。

    除此之外,重庆农资与区县供销合作社通过优势互补,依托区县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和“重庆农资”连锁网络平台,探索出了代耕代种、大田托管等创新性的农村经营模式。同时,公司还建设了“爱农资”手机APP终端,建立“一物一码”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重庆农资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共同构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新体系,真正做到为农、务农、姓农。据悉,未来3—5年,重庆农资将紧紧抓住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历史机遇,全面提升农化服务水平,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争取营业收入达100亿元,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名片

    陈松

    重庆市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记者:测土配方已经是比较完善的技术,在这方面还存在其他问题吗?

    陈松虽然我们的测土配方施肥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在配方肥加工环节上,还是存在一些难题。大家都知道,重庆是山区,土壤差别非常大,即使是同一山坡,沟上面与沟下面的土质可能也大不相同。此外,目前配方肥生产的运作模式多以某一区域向肥料生产厂家提供订单,厂商根据配方来进行批量生产。如果要为一个村、一个合作社,甚至一家农户来量身定做,往往会因为量小而被生产商家拒之门外。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正在摸索中。

    记者:如何解决测土配肥中规模和效益之间的问题?

    陈松针对此问题,我们研制出了不同档次的测土配方施肥终端机。终端机的价格比价适中,比如,第一代终端机价格在1万元左右,可以满足村一级的测土配方需求;二代机增加了自动化功能,适合大一点的城镇;三代机可以自己进料并进行自动配比,全程智能操作,可适应大批量的定制需求。

    记者:接下来,在农资主营业务上有什么新的计划?

    陈松在做好农资主营业务方面,我们计划围绕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县级市场。以农资物联网为抓手,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此外,还会以物联网为依托搭建平台,打造连锁店、配肥站、庄稼医院、农资电商以及重庆农资旗舰店,构建起一体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此外,集团还将不断寻求企业经营发展的空间和挖掘企业的经营潜力。一是加强与农业相关的化工和农资供应链管理,拓展新业务;二是开展出口业务,通过与化肥企业进行联营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按照“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重点拓展东南亚化肥市场。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