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赢在线上:农商银行开启“场景争夺战”

“互联网+”的热潮让银行业金融机构看到更多可能性,农商银行也不断尝试着跨界融合,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才是目前农商银行的当务之急。

    银行利润下滑的压力越来越迫近。

  近日网络上一则新闻正被热议,某培训师在培训一家农商银行员工时竟使出了体罚的招数。不当行为很快被叫停,然而其背后折射出的银行员工业绩压力却不能不让人深思。

  一味地压榨员工潜力或许会延缓危机袭来的速度,却无法阻止其始终跟随的步伐。“互联网+”的热潮让银行业金融机构看到更多可能性,农商银行也不断尝试着跨界融合,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才是目前农商银行的当务之急。

    利润增长点一:线上缴费

    近日,光大银行发布了2016年《便民缴费白皮书》,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生活缴费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99万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8.73%。其中,线上缴费金额绝对值由1.18万亿元增长至1.35万亿元,增幅为14.41%。

    “以线上支付手续费来计算,银行的费率要略高于线下的刷卡消费佣金。”某股份制银行电子银行部人士告诉记者,巨大的刷卡手续费是各家银行虎视眈眈的利润来源。

    中国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再平认为,银行业单纯依靠息差的业务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亟须转型升级。而互联网便民缴费是“互联网+金融”在中间业务上的很好运作,可以成为银行业务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生活缴费属于中间业务,成本低、收益高,可以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湖南一家农商银行董事长说。

    今年3月初,江苏海门农商银行将微信公众号与江苏省联社微信公众号对接,正式开通“生活缴费”业务。

    “客户只需关注海门农商银行微信公众号,点击‘我的银行’—‘生活缴费’,选择自己所在地区以及需要缴纳的项目,填写‘户号’并绑定圆鼎卡即可足不出户实现缴纳水费、电费、有线电视费、电信费等各项生活费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金融服务。”该行工作人员介绍说。

    “生活缴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固定支出,我们可以通过这项业务来发展绑定稳定的客户资源,并推广圆鼎卡。”上述工作人员认为,推广线上生活缴费所带来的后续利益更大。

    利润增长点二:线上支付

    在移动支付发达的今天,线下POS机刷卡的习惯已经逐渐被线上支付所替代。

    来自个人记账理财平台挖财的数据显示,2015年POS机刷卡频率四季度连跌。2016年第一季度,POS端信用卡人均刷卡量为10笔,不及线上刷卡量的三分之一。

    “移动支付行为本身很难单独实现较大的财务效益,但其作为一个创新的便捷服务模式有利于吸引客户群体并提升客户黏性。”中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曹汉平认为,通过“开放平台+智能终端+大数据分析”打通线上与线下的应用场景,构建O2O交易闭环或许是有效的途径。

    山东青岛农商银行推出的互联网小微云支付系统可说是非常好地体现了这一观点。

    一块手触显示屏、一张数字键盘、一个密码输入器,简约的外形构建出互联网小微云支付系统智能终端。“小微云支付系统是以银行支付结算为核心开发的,专为小微企业及客户提供经营管理、移动金融、支付结算等一揽子金融服务的创新系统。”青岛农商银行科技部负责人介绍说。

    他告诉记者,互联网小微云支付系统陆续运用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商场超市、电商平台等诸多领域。

    实现线上支付结算并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在于支付信息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系统将企业和农户生产经营活动中最直接、最真实、最及时的资金流等信息,通过互联网导入银行系统平台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这些信息,农商银行可展开有针对性的信贷支持。”上述科技部负责人表示,该行自有电商平台——“鑫动青岛”电商平台融入该系统后,就可以为产业链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从结算、物流到融资、撮合、销售等全环节系列服务。

    可以预见,随着电商平台在农村用户中的推广,线上支付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博弈

    农商银行要发展线上业务,除了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之外,还面临着一个庞大的竞争对手——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对银行而言确实是极大的威胁。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代表,所有用户和应用场景都抓在互联网公司手上。银行则成为第三方支付的清算后台,接触不到核心用户而被管道化。”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移动支付行业的地位不容小觑。独立于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是当下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主要推动者之一。

    央行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16.5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83%;移动支付业务2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08.28%。

    不过第三方支付的竞争优势或许也将很快不再。

    7月1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即将正式实施。多方评论认为,此次新规将把以第三方支付为主导的账户体系彻底转变为以银行账户为主导的体系,这很可能会是近几年行业业态的一次根本性变革。这将大大降低第三方支付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威胁。

    然而,第三方支付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许无需你死我活。从长远来看,两者的合作是必然趋势。

    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拉卡拉公司总裁孙陶然就认为,第三方支付企业和银行之间是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关系。“整体上来说,支付企业的每一次交易都会为银行带来收益;银行的开放则为支付企业实现进一步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如果将银行比作持卡人的保险柜的话,那支付企业就是持卡人的钱包,只有保险柜与钱包的融合创新才能为用户带来真正的便利。”

    事实上,此前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时,就有不少解读认为,监管将禁止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P2P资金托管。因此,多家银行开始争抢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金存管蛋糕。农商银行自然也不放过这一机会。

    广州农商银行就积极争取寻求和第三方支付的合作。

    “去年我们与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共同开展了‘交易资金监管平台’研讨会议,就协会单位平台与银行进行资金存管具体事宜进行了闭门商谈,并积极研发‘交易资金监管平台’。” 广州农商银行网络金融部相关负责人坦言,考虑到投资人已经习惯使用第三方平台,更倾向于让其成为农商银行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完全取代第三方支付。

    当然,未来农商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并不仅限于此,合作的方向有很多。

    一位业内人士就给出了三个方向的建议:“第一,网上银行可以借助第三方支付拓展自己的业务;第二,银行为第三方支付提供网络专有技术,确保网上支付信息的安全;第三,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可信息共享,第三方支付掌握了大量的中小企业交易行为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企业的信用等情况,很多内容是银行贷款与监管方面所需要和了解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