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服务“三农”天地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文件)已下发一周年。这一年,全系统上下从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到提升为农服务综合实力,围绕土地托管、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等关键环节和领域,在做强做大传统产业的同时,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结构更加均衡。由此,供销合作社内生动力在激发,发展活力在增强,服务能力在完善,经济发展结构在优化,并探索出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以农为基 服务为先

  供销合作社的根在农村,服务是根本宗旨。那么,面对农业现代化、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多样化,供销合作社该如何厚植优势、创新服务方式?“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供销合作社要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以销定产等多种方式,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系列化服务,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决定》给出了指引。

  在《决定》精神指引下,一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了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级探索,到逐步形成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的农业生产生活服务模式;从山东省供销合作社探索起步,到全系统范围内迅速响应。如今,土地托管已由山东的“3公里服务圈”,逐渐在江西、内蒙古、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10多个省推广开来,托管品种包括小麦、玉米、水稻、苹果、红枣、茶叶等等,托管面积超过2500万亩。土地托管服务不仅成为全系统为农服务的一张名片,更成贯彻落实《决定》精神的重要抓手。

  以“创”为机 融合发展

  一年来,全系统在传统流通网络向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转变中,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链条、拓宽服务领域,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如今,全系统正如火如荼开展的电子商务更是为农服务新的广阔平台。

  一方面,全系统围绕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畅通渠道,便利消费,以独特优势服务城乡居民。陕西省社搭建全省农产品展销平台,在省内外建设“三秦”农产品展销馆,组织苹果、猕猴桃等名优特农副产品入馆展销。辽宁省社开展鲜活农产品直采直销,在全省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70个,终端销售网点4000个,为城乡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农副产品。

  另一方面,全系统按照《决定》提出的“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方针,深入推动新兴电子商务与传统流通服务模式深度融合,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发展。2015年1月,总社出台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个意见、三个方案”,确定130个县级供销合作社开展电子商务示范。2015年11月,总社电商平台“供销e家”上线运营,与目前32个省、市的930多家电商企业实现对接,上线农产品1.7万种。各地也加快区域性、专业性电商平台建设,利用原有经营网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提供网上代购代销、农村政务、金融等综合服务。截至2015年底,全系统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达1536家,电子商务和在线商品交易额超过3959.7亿元。

  在农村金融领域,全系统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开展了资金互助、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农业保险等多种农村金融业务,为农民群众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金融服务。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稳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成立了省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并在相关市、县设立分支机构,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及融资服务。浙江省供销合作社重点推进资金互助会建设,组建资金互助组织58家,累计发放互助金22.4亿元,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全系统只有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做到为农、务农、姓农,最终才能实现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并在农产品流通、农村服务、农村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服务,才能推动供销合作社在“三农”工作全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 试点省走访

土地托管已成为农服务名片

□ 本报记者 吉宝飞

    前不久,山东高密胶河生态发展区张家庄村村民杨志洪顺利地从张家庄为农服务中心信用互助部借到了1.9万元,用于购买化肥农药及支付土豆储存费。杨志洪感慨:“从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贷款实在是太麻烦了,尤其在农忙时,等贷款办下来就晚了‘三秋’了,我在服务中心一天就贷到款了!”

    张家庄为农服务中心的信用互助部是去年设立的。这个为农服务中心与2014年10月份初建时大不相同,不仅多了信用互助部,还设立了农村电商平台,按服务功能归类了三个职能部门:为生产服务部、现代流通部和信用互助部,实现了从大田托管服务、产销对接服务到信用互助服务,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代购代销、资金互助等系列化服务。如今,在这个中心,杨志洪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代种代收、网购、卖农产品等多样化的生产生活服务。“我现在遇到问题就来找服务中心解决。”他笑着告诉记者。

    继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之后,今年高密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改革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完善为农服务中心功能,探索为农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为适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新要求,山东供销合作社系统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以规模化服务为重点的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形成了以土地托管为主要形式的服务模式。在总结汶上等地大田托管服务实践的基础上,整合社有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层社、村“两委”等资源优势,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为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全托管、半托管服务,初步探索出一条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以服务规模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受到农民欢迎,土地托管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形式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在全系统复制、推广开来。截至2015年底,山东全省已建成为农服务中心503处、土地托管面积1252万亩。其中,小麦、玉米托管后平均每亩节支195元,产量提高15%左右,帮助农民增收400多元。

    在河北,农业社会化服务让太行山浅山区的荒山变为绿地。葫芦峪,这个曾经“种一葫芦打一瓢”的荒山秃岭如今已被河北省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高标准综合整治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农民富了,平山县5个乡镇、27个村、1.4万人从中受益,农民增收1800万元,1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除了浅山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葫芦峪模式”,河北省供销合作社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特点,还探索出了平原地区农机规模化服务的“南高模式”、设施农业技术服务的“涿鹿物联网模式”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总社在总结提炼山东等地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以服务规模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破解“谁来种地”问题的基本思路。2015年9月总社在山东高密召开现场会,把土地托管服务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目前,全国多数省份都开展了土地托管、代种代耕、以销定产等服务,托管、半托管面积达5000万亩,托管品种由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向林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扩展。土地托管已成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一张名片,连续3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15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汪洋副总理对土地托管服务的生命力给予充分肯定。改革中的供销合作社正以健全服务体系、充实服务内容为着力点,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逐步延伸和拓展服务链条,用一系列服务新举措,践行“为农、务农、姓农”的时代使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