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热点聚焦>>正文内容

农产品冷链物流迎来发展“风口”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了快递与电商下乡的内容,这是一大亮点;文件还表示要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冷链标准化示范等工作。业界指出,当前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统一标准,由此衍生出了大量问题,目前,国家强制性冷链标准正在制定当中,预计可能在年内出台。受上述利好影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迎来发展“风口”。当然,相关方面要把握大趋势,找准应对“关键点”。

冷链物流:方兴未艾的“热”产业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水果、肉类与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逐年提升。不过,因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与损坏,这就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以水果和蔬菜为例,我国每年造成约1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的浪费,总值至少在100亿美元。

    农村电商正受到国家力挺,生鲜电商得到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60亿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1283亿元。高速发展的势头下,生鲜电商盈利困难,2014年仅有1%的生鲜电商平台实现了盈利。多数平台因自建冷链物流导致成本高企,经营困难。

    在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生鲜电商物流要求提高、消费者对食物安全问题日渐关注的背景下,冷链物流市场需求提升,行业前景值得期待。

    布局冷链物流的企业以电商和物流企业为主,其中阿里巴巴、京东与顺丰对冷链物流布局热情高涨。目前,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冷链服务已经覆盖全国210个城市,京东的自建物流体系也将冷链物流下沉至乡镇;而顺丰早在2012年通过顺丰优选发力冷链物流。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规模小、技术有限、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乱象出现是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量高达10488万吨,增长率为18%,涉及金额为3.74万亿元。然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冷链物流覆盖率高达90%以上,在中国这一数据仅为20%到30%。

    许多冷链物流受技术所限,实际效果也不如发达国家,并未做到全程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据不完全统计,分布在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冷链物流标准已达近200项。但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是由部门、地区条块分割管理,制约了冷链物流各相关行业标准化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在一号文件利好、国家强制性冷链物流标准将出台的背景下,我国冷链物流还将有极大发展空间。以中国食品年供应量总额在1700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8000亿美元估算,预计未来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可达数百亿乃至千亿美元。

“热”冷链发展走向何方

    那么,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趋势有哪些特点?中国冷链物流联盟秘书长、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冷链物流分会负责人指出,“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冷链物流产业将产生深远影响,由此,中国冷链物流业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冷链物流市场保持稳步快速增长

    三大因素促进冷链物流市场稳步快速增长,预计未来3-5年年均增速21%。一是国际化。国内自贸区试点扩大,进口生鲜品类和数量大幅提升。二是标准化。国内人均消费力提升,对生鲜食品品质要求提高,对冷链标准认知加强;国内法规和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加之配套基础设施的升级,助推冷链行业健康发展。三是农村市场。农村市场需求激活以及农产品进城、出国,将进一步刺激冷链物流行业发展。

    生鲜电商推动冷链物流模式升级

    电商国际化加快国内冷链服务的国际化对接,推进国际生鲜品牌进入我国市场,对综合服务能力要求提高,具有分销职能的冷链供应链类型的企业快速崛起。国内冷链企业开始跟随国家战略逐渐走出国门,跨境收购成为一种新动向。

    电商下乡推动冷链下乡新思维,城乡结合部的冷库建设迎来大的发展机遇,农产品进城、出国需求加快F2C模式的发展。生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提上日程,类似阳澄湖大闸蟹、东北五常大米、褚橙等产品将增多。

    跨界竞争呈现更加多元化的特征

    新的竞争者不断涌现。历年冷链50强企业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制造商直接切入、传统物流商切入、电商切入外,贸易商(生鲜进口贸易商和货代等)、制冷设备商已经高调进入冷链物流行业,还将有跟进者。传统围绕运输展开的服务,如冷链干线运输、冷库、冷链宅配等冷链包装产业、冷链认证服务,包括产品溯源、供应商等级评定、生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IT技术商,即全程质量监控,如温度、湿度等全产业链架构正在形成。

    资本对冷链物流影响出现新趋势

    传统做规模和提升服务的投资模式依然会继续。围绕产业生态布局的资本也将出现(类似国家冷链行业发展基金、致力于投资冷链基础设施相关的内容,如包装技术、质量监控系统以及行业标准等),资本将助力国内冷链企业进行跨境收购。

    技术革新助力冷链物流标准落地

    技术发展助力冷链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包括制冷技术、食品速冻技术、冷库自动化、包装技术等。互联网应用对冷链物流标准落地产生了倒逼效应。生鲜电商的竞争使得冷链服务标准越来越透明化、标准化,移动二维码等的应用促使标准动态监控成为可能。

应对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点”

    应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大趋势,相关行业也应未雨绸缪,早作布局。主要有四个关键点:一是战略重点,市场选择。国际化对接,跨境电商与APEC定下的亚太自贸区战略,至少中韩、中澳自贸区是可以做出大文章。城市市场,城市共同配送下的前置布局。农村市场,电商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相关的战略布局。

    二是成功要素,货源保障。带有市场培育的属性,如何加快生鲜标准建设以及监管标准落地,冷链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如何搭建产品品牌建设、生鲜产品溯源体系、生鲜产品深加工等。

    三是落地抓手,工具配套。资本助力,资本该如何更好地帮助冷链行业发展,如何布局、如何选择投资领域,进而更好地赚钱。技术创新,包括制冷技术、食品速冻技术、冷库自动化、包装技术、全程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都要有所建树,借助技术手段加快监管标准落地,比如扫码溯源应用等。

    四是模式选择,业务布局。当前企业追求的代表模式,如SFCold的供应链模式、自动化冷库建设、厂家生鲜O2O应用。还要对品牌生鲜产品交易中心、冷链装备制造企业、陆运冷藏标准箱、F端生鲜产品认证(溯源)、冷链企业服务质量评级机构、冷链发展(长短线投资)都有所考虑。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