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特色栏目 理论·实践>>正文内容

“十三五”时期如何把握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2015年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我认为中央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十分清醒,方向非常正确。

    从农业的角度来看,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粮食实现了十二连增,农民收入连续六年增长幅度超过城镇居民,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在“十三五”时期把握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十三五”时期农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第一是定位问题。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定位是,如何跟上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节奏。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的农业也理应是一个大国的农业。从阶段性角度讲,中国的农业始终要与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相协调、相匹配,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农业的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农业方面来说,补短板一个是补脱贫致富的短板,第二个是补农民增收这个短板。中国的农业在数量上基本占到了全球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中国的农业在哪些方面具有竞争力不能仅仅通过数量表现,还要看我们的哪些农业产业在世界上具有绝对的竞争力。

    第二是目标问题。按照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要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现代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新时期我国要走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三是路径问题。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按照五中全会提出的,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走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产供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第四个问题是任务。“十三五”期间,要明确确定以下三大任务:第一大任务是,通过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这里所说的需求与过去对农产品数量的需求有很大的区别,是更加侧重对农产品的质量需求、安全需求和品质需求,也就是在稳定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要着眼于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对高端农产品、差异化农产品、个性化农产品方面的供给能力,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农产品的多方面需求。其前提是,无论结构如何调整、选择何种路径,粮食安全要牢牢把握。在一定层面上讲,粮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从经济的角度看粮食问题,更要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看粮食问题。

    同时要有一个观念转变,要下决心把低端的粮食品种和耕地退出去,把粮食“藏粮于库”转变为“藏粮于地”“藏粮于季”。要让粮食主产区真正发挥更多作用。也就是粮食安全在区域选择方面要注重发挥主产区的作用,在主体选择方面应注重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的作用。

    第二大任务是,“十三五”期间一定要在农民收入方面做文章。2014年—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速度非常缓慢,提高农民收入任重道远,但“十三五”期间必须要有所作为,要像扶贫攻坚一样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第三大任务是,农业必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在全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其关键是“一控、两减、三基本”问题,一控即控制水资源在农业中的不经济利用,下大力气发展节水农业;“两减”是化肥、农药到2020年实现零增长,如何在政策设计上使化肥农药的排放最少、效率最高;“三基本”问题则是指作物秸秆、农膜和动物粪便怎样做到基本回收、基本利用。

    (作者为农业部经营管理司司长,本文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