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且末县社:大力度大投入推动基层社薄弱地区供销社综合改革
新疆巴州且末县地处新疆南端,昆仑山北缘。因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围绕基础薄弱地区供销合作社如何发展这一工作实际,且末县抓住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契机,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政府践行“开放办社”理念,加大投入,改造提升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发展水平,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搭建生产经营和为农服务平台,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主要做法
为改变供销合作社发展举步维艰的现状,切实发挥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扎根农民”的宗旨和供销合作社在农村流通领域的主渠道作用,且末县社积极向且末县委、政府汇报,且末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工作,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2017年,按照且末县实施的“一枣二蒜三畜四特色”的经济发展思路,且末县注资3800万元成立新疆且末小宛有机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给予且末县社划拨股份总和达51%,公司董事长由且末县社主要负责人兼任,党建指导员由县国资委领导兼任,供销合作社党委统一管理各支部,日常运营等事务也交由供销合作社负责管理。
新成立的新疆且末小宛有机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且末县龙头企业,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农户种植的且末红枣进行统一收购,由公司集中进行仓储和物流配送,并对收购的红枣进行初加工和深加工后投放市场。收购、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的整合运营,极大地提高了全县红枣产、加、销能力。
近年来,公司积极参加上海农产品博览会、河北唐山且末县红枣推介会、湖南湘潭全国果业订货会等一系列的展会10余次,在唐山、北京、天津、广州、济南、成都等地开展“农商对接”“农超对接”业务,累计建立销售网点38个,初步实现了年销售且末红枣700吨的能力。外销平台的拓展,为且末县红枣销往全国各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且末县还建立了3万亩有机红枣基地,并将全县42个红枣专业合作社以乡为单位,整合为17个红枣专业合作社,共同为小宛公司提供优质红枣标准货源,统一加工销售。2017年小宛公司红枣开秤价高于市场价3-5元,为全县20万亩红枣整体价格提升6000余万元,虽然企业的自身经营基本持平,但为农民增收起到了杠杆作用,真正体现了为农服务的宗旨和能力。
2018年,公司继续加大“天边小宛”红枣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对枣农红枣进行优质优价收购,重点抓好红枣品质、信息、技术、收购、加工、销售等社会服务,引领扩大有机红枣种植面积,扩大“天边小宛”红枣有机认证审批面积,对小宛公司规范化管理,培养一批懂市场、懂红枣、会营销的销售队伍和一线技术工人,通过互利共赢、招商引资等模式引进合作企业,加强与内地果品企业的联系参与全县红枣等农副产品销售,扩大全县红枣的销售渠道。
2018年,且末县抓住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国营农牧场改革契机,将县域内吐拉牧场、昆其布拉克牧场两个国营牧场和种畜场近3亿元的资产进行有机整合,还将县域内唯一的个体屠宰场进行了收购,合并之后的牧场划转供销合作社管理运营,并已于近期成立了且末昆仑牧业有限公司,对牧场资产进行集中统一经营管理,企业法定代表人由供销合作社主要领导担任,两个牧场的党支部也划归供销合作社党委管理。
且末昆仑牧业有限公司拥有2500万元流动资金、400多亩的育肥区、近600万亩草场和6万头牛羊牲畜,在县城建立了4个牛羊肉直销店,初步形成了“山区繁殖、山下育肥、市场直销”的经营模式,成为真正意义上全县畜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目前该公司已基本完成公司组建的前期工作,为今后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推动产业链融合发展、规模化整合运营和强化为农服务能力、积极助农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有企业的发展,成为且末县社发展的一针强心剂。政府推动融合发展,使且末县社找出了一条改造基础薄弱地区供销合作社发展的黎明之路。
经验和启示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党委、政府的支持是关键。党中央提出“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顶层设计。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以党委、政府的名义出台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但供销合作社历史上经过多轮改革,基层基础已十分薄弱,且末县社在综合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在全州乃至全疆供销合作社系统中普遍存在。如果没有党委、政府高位推动,积极指导和帮助扶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困难重重。且末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给予供销合作社资金、政策、资产扶持达几亿元,并要求政府各部门围绕企业发展服务,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对处于改革瓶颈期的县社是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也为供销合作社恢复基层组织、发挥为农服务能力和作用夯实了根基。
要强化农业领域各项改革的融合发展。目前,我国农业领域改革有多个层面的改革和工作在进行,但目前各项改革和工作还是各自为政,导致改革成效并不明显。且末县创造性地将农牧场改革和供销合作社改革相融合,按照国家农牧场改革“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走企业化道路”和供销合作社改革“确保供销合作社资产不流失,强化社有企业发展提升”的要求,强化整合,明确了农牧场和供销合作社的企业发展方向,防止出现国资企业相互无序竞争、无法形成区域规模的局面,为保证食品安全供应、平抑市场价格、增加销售渠道、形成品牌合力、实现为农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整合各领域改革进程,相互关联融合,形成发展合力,也是推动综合改革,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
要高度重视社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靠得住的有力抓手。现阶段全州乃至全疆供销合作社系统社有企业之间关系较为松散,相互合作发展不多,传统行业的企业受市场经济冲击较大,企业体制机制不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仅靠自身发展难以为继。且末县社经历企业改制破产的切肤之痛后,在且末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强整合,发展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在县域经济发挥领头羊作用,减少企业管理的重复浪费,加强了人员、资金和政策的统一调配,最大化减少了企业发展的风险,最大化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水平和为农服务能力,确保国有、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把握机会,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完成好为农服务的宗旨和使命,成为摆在供销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且末县委、县政府准确定位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高位推动,优化整合县域农业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供销合作社的工作职能,且末县社积极汇报,抓住机遇,以社有龙头企业为基础,做大做强社有资产,提升经营服务能力,在供销合作社基层基础薄弱的地区,闯出了一条改造提升之路。
(作者单位:新疆巴州供销合作社)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锻造“三器”:高质量建设基层社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