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电子阅读 农村金融>>正文内容

正视挑战:突破农信社发展困境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一直肩负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三农”、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的重要使命,积极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的带动作用。随着宏观经济下行、监管政策趋严、同业竞争加剧的不断变化,该省农信社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管理压力。

    经济增长放缓

    信贷风险问题凸显

    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河南省农信社受农业市场持续低迷、去产能、治污染等因素影响,所支持的众多涉农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地方资源型企业等受到巨大冲击,企业经营利润下降,到期贷款本息不能按期归还,造成该省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率直线上升。特别是在“利息逾期90天以上贷款调整入账”刚性监管要求之后,该省农信社不良率处于持续上升趋势。一方面是由于涉农企业经营困难,信贷风险加剧。另一方面是由于受经济下行及治理污染等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农信社所支持的中小企业面临关停、经营困难,不良贷款大面积产生。

    监管政策趋严

    改革推进速度放缓

    今年监管评级的普遍下调,部分内部帮扶不能继续实施,对河南省农信社改制农商银行工作影响较大,改制农商银行工作推进缓慢。一是合意贷款规模管理给农信社信贷业务造成较大影响。该省农信社存贷比相对较低,贷款投放空间相对较大,但由于合意贷款规模影响,新增信贷需求被抑制,不但造成大批优质客户流失,而且造成整体贷款投放困难,对贷款不良率缓释及监管评级等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二是监管评级普遍下调和入股股东资质的新要求,使该省农信社改制“收尾”工作进展缓慢。受经济下行和银行业贷款不良率上升的影响,银监会对银行业2017年监管评级普遍下调。受此影响,该省农信社改制采取的“系统内帮扶”难以实施。今年4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入股股东资质进行“控股股东需满足连续3年盈利、净资产不低于总资产40%”等要求,造成原本合格的农商银行战略投资者被拒之门外,募股工作难上加难。三是不良贷款新监管要求的实施,给农信社监管评级及下步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同业竞争加剧

    传统优势不再明显

    受农村市场萎缩和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该省农信社的传统优势已不再明显。一是农村市场逐渐萎缩,农信社传统优势减弱。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速度加快和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人口和资金向城市聚集,广大农村“空心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基层信用社重点客户流失,组织资金难度加大,赖以生存的农村市场逐步萎缩。二是银行同业无序竞争加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紧盯信用社利率,不惜以“价格战”手段参与市场竞争,利用“贴水”等非正常竞争手段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给基层农信社正常经营造成很大困难。三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无序发展,给农村信用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P2P、现金贷使农村金融市场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

    强管理见成效

    合规经营仍待加强

    内部管控的压力和难度不断加大,风险防范效果不佳,难以令人满意。一是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有待加强。部分市县行社由于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市场风险防范工作不到位,最终形成流动性风险,严重影响到区域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二是经营机制亟待完善。部分市县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尤其在完善信贷机制方面欠账较多,信贷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信贷结构不够优化,信贷管理仍然较为粗放,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步伐较慢,没有真正形成良性信贷机制,影响到信贷业务的发展。

    对策与建议

    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强化党的领导作用。一是切实提高党管金融的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切实加强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三是狠抓以案促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全会精神,狠抓“两个责任”落实,全力做好以案促改,健全惩治腐败体系,着力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自律机制。四是坚决刹住违规恶习。进一步强化纪律约束,加强条线管理,强化督查督办,坚决刹住违规恶习,在全系统形成遵章守纪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五是全面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大高管层队伍建设力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扩大用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全面实现高管人员聘任制,取消行政级别,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以改革促发展,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一是按照改革路线图做好农商银行体系建设推进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增强省农信联社对市县农商银行的服务能力,加快探索职能明确、产权清晰、治理完善、经营自主、功能完整的河南农商银行改革发展路径。二是尽快完成省辖市农商银行组建任务。推动正进行市场准入程序的11家省辖市农商银行于今年年底全部获准筹建。探索发挥省辖市农商银行的区域牵头行作用,更好地推动该省农商银行体系建设。三是全面完成农商银行挂牌开业工作。加大工作力度,今年年底前力争推动剩下的25家县级农商银行全部挂牌开业。四是加快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抓好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资本管理、薪酬激励、高管选聘、服务创新等六项机制建设,加快建立现代银行制度。

    强化内部管理,积极推进六项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促进该省农商银行由“换牌子”向“换机制”的转变。二是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避免改制后出现风险问题再次累积反弹。三是逐步规范资本管理机制,充分利用资金业务管理系统对场内外资金业务进行检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四是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利用行之有效的考核来正向引导干部员工逐步规范业务操作。五是严格高管选聘机制,尤其是要把好“一把手”这一关。六是鼓励支持经营创新机制,尤其要加强信贷产品等重点领域创新,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依法合规经营,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一是加强合规建设。按照银监部门要求,大力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象”等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二是深入开展风险排查。建立健全外围排查与内部查控“双线监测”、员工行为定期排查长效工作机制,严防操作风险、案件风险、道德风险发生。三是严防重点领域风险。减少“两高一剩”产业的信贷供给,严防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严格落实国家房地产贷款政策,严防信贷资金借道影子银行流入房地产市场。四是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理顺各层级风险管理部门职能定位,完善风险监测报告制度,加快风险管理平台和风险救助机制建设,提高风险管理精度,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提高科技支撑,降操作风险,提高运行质量。一是按照“小法人+大平台+大服务”的发展模式,加快先进信息科技建设步伐,构建起地域贯通、客户贯通、业务贯通的科技系统支持平台。二是严把信息科技安全管理。建设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可视化的覆盖该省农信系统业务办公系统,多级连带、内外协同的安管平台,提高事态可评估、趋势可预测、风险可感知、执行可管控的一体化安全运管能力,保障大数据安全。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换应用。强化科技系统与资金营运、信贷管理、资产管理、产品研发、农村电商、电子银行等平台间的对接、转换能力,做好渠道创新、零售业务创新、同业业务创新,通过科技成果投产转换,减少人为因素干预业务正常程度、杜绝道德风险产生,切实满足多元化的客户需求,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