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标题新闻>>正文内容

合作之花绽放昆仑山下

  8月的格尔木天高气爽,“省报社长总编看格尔木”主题采访活动报道组来到了位于青海省海西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镇的一纯藏族村——长江源村,这里街道整洁有序,两边的房子白墙红框,整齐划一,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格外醒目。

  地处长江源头的唐古拉山镇是三江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该镇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草场面积4.9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乡镇,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乡镇。2004年11月,唐古拉镇128户407人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自发搬迁至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规划建设的新村,形成今日的长江源村,总占地面积525亩。长江源村寓意“来自长江源头和饮水思源,不忘党的恩情”。搬迁后,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现已发展到245户568人。他们除了享受国家草原奖补政策和困难补助外,多依靠进城务工、从事运输业、手工编织和担任草原生态管护员、湿地管护员等形式增加收入。

  就在这一地处偏僻的小山村,合作之花悄然绽放。

  “岗巴布藏族手工艺品合作社”火了

  走不远处,临街一户人家门框上方挂着“岗巴布藏族手工艺品合作社”的牌子吸引了记者。不巧的是,主人出去旅游了。

  据镇工作人员介绍,这家合作社由一位名叫三木吉的回乡女大学生创办。三木吉毕业于西南大学,毕业后做过志愿者、大学生村官。2015年,三木吉回乡创办了合作社,致力于藏族手工艺品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短短3年,合作社由最初的7个人发展为现在的13人,其中市级非遗传承人3名。由每人每年最初分红2000元发展为现在的三四万元。

  据悉,牧民老一代人穿的衣服、头上戴的饰物、用的被子、垫子以及劳动工具等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的。但近年来,很多民族手工艺品都在慢慢消亡。合作社成立后,三木吉带领社员向老人学习编织手工艺品,社员在家就可以赚钱,还能把民族手工艺品传承和发扬下去。

  目前,岗巴布合作社的手工艺品主要包括羊毛线编织成的藏式门帘、绑腿绳、氆氇毯及藏靴制作、手工雕刻、手链、小泥塑、玛尼石等物品。社员多数不懂汉语,三木吉帮他们把这些特色手工艺品卖给当地人和来观光的游客,还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开设了网店,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长江源村支部书记才让昂毛说,合作社成立后,他们编制的手工艺品品种逐渐增多,量也大了,有利于统一品牌销售。特别是近年来长江源村旅游、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合作社慢慢红火了,还小有名气。“岗巴布藏族手工艺品合作社从无人知晓到上了央视新闻,从省内外到国内外,正是三木吉凭借着‘传承民族工艺、发扬民族文化’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合作社的发展之路。”才让昂毛感慨地说。

  格尔木加快发展农牧业合作组织

  才让昂毛说,由于世居唐古拉高原,牧民文化水平整体偏低,汉语言障碍较大,且观念滞后,劳动技能较差,都是制约他们发家致富的因素,而发展合作社给他们带来希望。合作社有带头人、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业务,让牧民多了增收的途径,下一步,长江源村还将因地制宜成立有特色的专业合作社,让藏民们更加安居乐业。

  据悉,2009年6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支持科技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和民营企业、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兴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并支持多领域创办专业合作社。除在农牧业生产经营方面开展单项或多项合作外,引导农牧民围绕农牧业生产服务开拓合作领域,支持农牧民在农机服务、植保服务、土地草原流转服务、农村能源服务以及在林业、渔业、水利等行业范围内积极组建为农牧业服务的合作社;支持农牧民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创办农牧业生态旅游、特色手工业等专业合作社;对同一产业的专业合作社要通过引导组建成联合社,实现跨区域、规模化、集团式发展。

  三木吉创办的岗巴布藏族手工艺品合作社仅是格尔木发展专业合作社的一个代表,近年来,格尔木加快培育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现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各类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214个,占农牧区总户数的68.3%。

  在昆仑山下,合作之花正在绽放,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正在组织、加入各种专业合作社。合作之花也将越来越壮美,成为高原美丽的景色,更是人们心中的幸福花。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