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推进茶叶事业
在开展茶叶科普宣传活动中,茶文化专著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力和较强的社会效益,对此我深有感触。
2014年,我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邀约,为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资助项目著一套原创性茶文化科普读物。接受任务后,我历时3年时间,撰写整理、校正修改、不断完善,终于让《秦风茶韵》《陕茶论道》两部茶书在2016年8月和12月份出版发行。两部茶书走向图书市场后,受到众多读者的好评。下面我就这两部茶书的创作经过作成果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努力寻找前人的陕茶历史记忆,既可证史,又可补史,推陈出新,书写亮点。
陕西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全国乃至全世界茶文化的历史进程,“丝绸(茶)之路”的茶文化学术体系研究建设就建立于此。为了更好地呈现陕茶史料,我们需要走进前人的茶叶生活深处,从我国茶文化史中钩沉陕茶史料,确凿事件,让茶文化的质感、茶叶科技知识渗透于字里行间,保证真实自然、客观实际,诠释出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基因。这两部茶书在此基础上做了深入探索,传承文脉,冀能抛砖引玉,也是它们的社会效益价值所在。
其次,在陕南茶乡及广阔的三秦大地上,不断寻觅写作资源,提取含金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写好这两部茶书,我做了30年的准备工作。当我屡次踏进陕南茶乡,在茶园、茶企、茶市场进行采访报道、体验茶生活时,就有一种责任意识,要为茶农服务,为行业服务。《秦风茶韵》就是秦茶文化的巨大缩影,其“含金量”就是把陕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用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通俗易懂,达到了“秦风有清韵,笔墨尽风流”的意境,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而从《陕茶论道》一书最初的雏形样本到最后样书,主要是说自己对茶叶这一特定行业的独特发现和感悟,再加上一些思考,有针对性地道出自己的观点,力求提高茶叶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
再次,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著书立说,用笔墨纸砚中的人文情怀促进陕茶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当代著名作家柳青曾说过:“文学是愚人的事业。”这句名言,对我这个“业余作家”启发很大。著书期间,我一度精疲力尽。前行缺乏支持,内心煎熬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还是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现在两部茶书出版了,用亲朋好友的话来说:花费这么大的精力,耗费那么多的时光,论经济收入,划不来啊!但我只问耕耘,不图收获。我几乎用了半生光阴来书写陕茶发展变化,始终关注着这个行业,深层次研究它,反复推敲,咬文嚼字,希望书中论点、论据、论理能产生深远影响,助推陕茶产业的发展。
现在,带有陕茶独特清香的这两部茶书已经在广大读者中传阅,其中难免有不足之处。但是,对于文化大省陕西来说,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反映陕西茶叶变迁的具有地域风情的百科茶书,颇具权威性。往事如烟,面对今朝,我仍要在茶叶事业中埋头工作,在悠悠的茶时光中,以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唤起奋发向上的力量,书写好自己的茶叶人生,以优异的成绩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敬献一份厚礼!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茶馆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家级评茶师、陕西省茶人联谊会会长)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大型面塑“茶马古道”亮相昆明市博物馆
- 下一篇:四川乐山消除茶叶出口“恐惧症”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