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标题新闻>>正文内容

黔货搭上了“消费扶贫”直通车

贵州省供销合作社与省扶贫基金会探索助农脱贫增收新模式

  7月25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平湖物流基地园区华南城,正在举行一场特别的商业推介活动。与会嘉宾和场外爱心人士在线上认筹认购来自贵州赤水的农产品,独唱演员阿鲁阿卓、音乐人张超等爱心人士的参与,让平台上的农产品不到10分钟就全部销售一空,认筹金额达13.4万元。

  在这场由贵州省供销合作社、赤水市人民政府、贵州省扶贫基金会联合举办的“黔货出山·消费扶贫”暨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上,与会嘉宾共同启动了“善行筹”平台,消费者可以在该平台上下单购买农特产品,参与到消费扶贫行动中。

  “消费扶贫”,是指消费者在日常消费过程中,通过购买和消费来自贫困地区的产品,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销售收入从而摆脱贫困。其宗旨是将贫困地区优质的农产品送到城市人的家中,帮助贫困农户打通销路。2016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牵头联合国家发改委、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15个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指导意见》,提出“消费扶贫”概念:组织有关电商企业和网络平台,共同举办“邀您一起来网购”等消费扶贫体验活动,集中购买贫困地区土特产品,培育全社会消费扶贫意识,逐步形成电商扶贫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加强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休闲农业的宣传推介,鼓励支持电商平台常年开展富有特色的网购活动,共同营造消费扶贫的良好氛围。

  201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扶贫思想,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冲刺阶段,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贫困县挂职,助力脱贫攻坚。奉志玉是贵州省供销合作社财务处副处长,也是省委选派到扶贫前沿的一名扶贫干部,亲眼目睹了贫困农民的生活现状,感触颇深。她说:“当农民起早贪黑、日晒雨淋,生产出来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却因为各种原因卖不出去、卖不起价时,着实让人心急、心酸、心疼。迫切需要新的有效销售渠道来帮助农民架起田间到消费终端的桥梁,让农民的劳动获得认可,让优质农特产品实现价值。”

  今年4月,贵州省启动“消费扶贫三年行动”,倡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助推“黔货出山、黔材出山、黔菜出山”。作为城乡流通的主渠道,贵州省供销合作社以助推“黔货出山”为己任,通过建设产业基地、发展农村电商、落实“校农结合”、建立产销大数据平台等方式,不断构建新的销售平台和渠道。赤水市是贵州省供销合作社对口帮扶的贫困县,尽管已于去年顺利通过国务院第三方评估,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脱贫的县级市,但巩固脱贫成效、决胜同步小康还在路上。在此大背景下,贵州省供销合作社联合贵州省扶贫基金会、赤水市人民政府以流通为切入口,尝试将“黔货出山”、消费扶贫与招商引资充分结合,通过省扶贫基金会“善行筹”平台,搭建起消费扶贫新模式;通过省扶贫基金会“百城公益行”活动,联合省直帮扶单位和地方政府共同走进经济发达城市,让贵州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把省外的优势资源引入贵州,助推贵州经济发展。

  “贵州主要发展山地高效农业,规模较小,这就注定贵州的农特产品不能走量,而是要靠质取胜,必须小而精、小而优。消费扶贫的方式正好契合了我们的需求。”奉志玉说,与普通的电商消费行为有别,消费扶贫带着明显的公益色彩,每一位消费者在收获优质农特产品的同时,也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公众参与贵州省扶贫基金会主导的农产品善行礼包认筹活动,购买适合快递运输的米、油、蜂蜜等农特产品,其认筹资金将通过基金会及时送到贫困户手中。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会形成一种产业化的内生动力,能激发农民发展产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效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

  据记者了解,在活动现场,赤水市黔老翁、红赤水等20余家农特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产品展示,贵州省供销合作社、赤水市人民政府、贵州省扶贫基金会共同与深圳等地的9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项目意向投资金额达85亿元,签约农产品善行礼包认购金额达8亿元。“通过本次活动,赤水市丰富的资源条件、良好的营商环境、优质的农特产品都得到了宣传推介,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及个人赴赤投资兴业、旅游度假,助力赤水市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绿色发展。”奉志玉说。

  消费扶贫是一个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精准扶贫模式。今后,“善行筹”平台将陆续上架贵州省其他市州县的优质农特产品,让消费扶贫可持续、常态化。贵州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也将通过在网络上挂单向全国大力推销贵州农产品、发挥电子商务优势和冷链物流优势,做好消费扶贫工作,助力“黔货出山”,为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发展产业、尽快脱贫增收作贡献。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