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焦点图新闻>>正文内容

河北承德“政银企户保”平台:服务农村产业 助力扶贫攻坚

赵新国在套种大蒜的草莓大棚里梳理枯枝杂草,而套种大蒜是为了防病虫。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协助农民融入现代农业体系,必然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金融服务的短缺和滞后,已成为影响“三农”提升发展水平的突出短板。为此,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中,作为首批试点省之一的河北,专门把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作为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并确定由承德市供销合作社承接这项试点。承德市社从提供担保入手积极探索,开创了一条充分整合各项资源、服务“三农”发展的独特路径。

  -缘起-

  深化改革创建平台

  2015年,承德市社承接河北省社金融服务改革试点后,滦平县委主要领导亲自给县社出题,要求他们抓住改革契机,率先在合作金融服务中取得突破。但是,县社账上连一分钱也没有,怎么试点?

  牵头这项工作的滦平县社党委书记朱武松因此找到了原先工作单位——县扶贫办。当时,扶贫办刚好有100万元资金闲置在账上,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帮扶农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这笔钱借给了县社。与此同时,县社又牵头联合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滦平县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吸收社员入股,筹得社员股金80万元。

  有了启动资金,朱武松又找到当地农业银行,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县社初选并审查需要贷款的社员农户和农业企业,以及提供担保,银行审核通过后再按照担保资金10倍的比例投放贷款。

  经过近一年的试运行,这项金融服务工作不仅帮扶了农民,有了盈余,还为供销合作社锻炼出一支金融队伍,得到了滦平县委、县政府的肯定。随后,县政府专门划拨25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金交由滦平县社管理,让他们全面搭建为农服务金融平台。经承德市社和滦平县政府协商,这个平台最终被命名为“政银企户保”。

  “政”,即政府通过整合政府各部门涉农资金,打造“资金池”,建立集服务性、公益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县级金融服务平台,提供担保增信服务。

  “银”,即政府通过竞争方式选择合作银行,将“资金池”资金存入合作银行,增加银行营业性收入,激发其投放贷款的积极性;合作银行根据平台担保基金额度,按照1:10比例放大贷款。

  “企”,即带领农户发展生产的企业、合作社等,政府对其实行贴息政策,根据其带动贫困户数量,实行差别化贴息政策,带动越多贴息越多。

  “户”,即有贷款意愿、有生产经营能力、有与贷款要求相符条件的农户。

  “保”,即保险公司兜底,当贷款发生损失时,由担保平台、银行和保险公司,按照1:1:8的比例共同代偿贷款本息,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在承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试点范围迅速扩大到了全市境域,成为政府主导、供销合作社实际操作、按市场化原则运行的金融扶贫平台。为支持和规范平台运营,承德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承德市关于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实施办法》《承德市创新金融扶贫实施方案(试行)》《承德市“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平台管理暂行办法》《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巩固提升“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支持“政银企户保”平台发展,隆化县政府将县担保服务中心从农牧局划转到县供销合作社管理;丰宁县政府将县扶贫办扶贫资金平台合并到“政银企户保”平台。

  -成效-

  发展产业助农脱贫

  承德是脱贫攻坚重点地区。针对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缺乏有效抵押物的现实,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政银企户保”逐渐发展成为依托供销合作社渠道、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的农村金融扶贫服务平台。

  丰宁县黄旗镇盛产小米,品质优良。东西虽然好,但是农户自己拿到市场上卖,一斤谷子(未去壳的小米)却只能卖到1.4元。“产自我们合作社有机认证区域内的谷子,回收价是一斤3.7元;不在认证区域内的,也能达到一斤2.5元,都远远高于市场价格。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有品牌,有规模,能向市场提供品质稳定的好产品。” 张书芳是当地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谈到小米产业的发展颇感自豪。

  “好产品要卖上好价钱,需要我们做好基地、品牌和营销。这些都是农民一家一户做不到的。”从2012年起,她就开始打造小米种植基地,先是种自己和亲戚朋友家的40亩地,接着又流转600亩土地来种,其后又牵头成立了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150余户农户发展这项产业,现在合作社的基地面积已经达到1300亩。2015年,基地又顺利通过了有机认证,产品也荣获了河北省优质农产品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还专门报道过他们这里的小米,每年新米下来都有很多北京天津的客商、消费者慕名来买。

  做农业起早贪黑、风吹雨晒特别辛苦,张书芳坦言,最累的还不是劳力而是劳心,尤其是解决流动资金的难题。她算了一笔账,自己为发展小米产业,厂房和加工机械投资用了72万元,流转600亩土地每年的成本将近50万元,有机地块除草完全靠人工,加上其他用工全年用工成本就有36万元。开支这么大,等到收获后农民来交售谷子时,还必须给现钱。筹集流动周转资金,让张书芳操碎了心。

  2016年初,得知丰宁县社有一个“政银企户保”资金平台,扶持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不仅免收担保费,还能享受到贷款利息政府全额补贴的政策,张书芳喜出望外。她的合作社里就有贫困户,自己干的本来就是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事。于是她联系到40个贫困社员户,其中18户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政银企户保”平台的产品设计,通过这些贫困户向平台申请到了80万元贷款,用于回收社员小米。按要求,帮助她的贫困户每年要从她的经营中每户平均分红1500元。

  有了这笔钱,张书芳的小米产业迅速活络起来,2017年,合作社收购社员农户谷子达到26万斤,小米产业越做越大。

  按照这种以贴息撬动贷款,在以贷款入股分红为模式来发展金融扶贫的供销合作社中,深度贫困县隆化县近两来累计发放贷款超过7.7亿元,实现了对152个贫困村的全覆盖。2017年,隆化县因此新增肉牛养殖1.8万头、蔬菜种植面积1.1万亩、中草药种植面积1.3万亩。

  除了这种模式,“政银企户保”扶贫运营模式还有滦平县的“一地生四金”模式。所谓“一地生四金”,就是供销合作社先牵头组织引导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或龙头企业,获得租金收益。接着,这些贫困户就地进入龙头企业务工挣取薪金,学习掌握现代农业操作管护方法。然后,再由“政银企户保”平台对贫困户进行担保,龙头企业对平台进行反担保,为贫困户提供扶贫贷款,贫困户又将贷款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领取股金分红。与此同时,“政银企户保”平台再协调村集体,盘活闲散地、预留地和山场、荒山、荒坡等村集体土地入股合作社,并量化到户,让贫困户持股分红得现金。

  -风控-

  有原则有纪律有感情

  政府注资给供销合作社搭建“政银企户保”平台,目的是让它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出金融服务的作用。如何服务好贫困户、管控好资金风险,是摆在供销合作社面前一道现实的难题。为此,承德市社不仅制定了硬性的规章制度,积极防范风险。同时,也带着强烈的感情,用软性的方法服务农民,用行动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

  获取农户信息渠道不畅、信息采集成本过高,是一般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最为头疼的事。供销合作社依托社员就近采集信息,开展“政银企户保”金融服务,不仅获取信息成本低,信息的真实性也有充分保证。

  为实现对“政银企户保”平台的网络化打造和区域化管理,朱武松把全县20个乡镇,化分成8个片区,由8个信贷员分别各守一个片区,负责片区的信贷营销和初审。

  艾晓德就是其中之一,是“政银企户保”平台在滦平县大屯乡的一名信贷业务员。他开了一家小超市,小超市便成了“政银企户保”在大屯乡的一个基层网点。为了丰富这个网点的服务内容,增加它的吸引力,平台和农业银行协调,还为小超市里配置了一台POS机,老百姓取钱不方便,2000块钱以内,在他这里一划卡,他就把钱交给老百姓,银行收到指令后再把相应的款项打给他,免得农民再往县城跑一趟。此外,平台还联系了保险公司也把业务放在了这里,农民购买车险、寿险都可以从他这里办,这个小超市俨然成了为周边农民提供无偿服务的金融超市。

  在艾晓德这个区域,至今他已累计向平台推荐了近1000万元的贷款,周边想贷款又有诚信的农户通过他都能及时推荐到平台上。由于他对当地情况了解得非常透彻,贷出去的款项也非常安全,至今未出现一笔逾期。

  在滦平县,类似的“政银企户保”基层网点负责人主要都是兼职,有的是村干部,有的是小饭店老板,还有的是家庭主妇,不一而足。但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对周边情况都很熟悉,能满足一个小片区的金融服务需求。

  除了业务员是本地人熟悉民情,可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平台还要对业务员进行考核,保证他们必须对每笔业务负起责任。首先是绩效考核。平台会根据业务员发放多少贷款、收回多少贷款,进行奖惩。比如贷款出现逾期超过30天,那就直接减去10分,你得了80分还可以拿到相应比例的绩效,但是79分,绩效就完全没有了。第二个考核叫廉洁自律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业务员必须“不吃不喝不拿不要”,如果你上人家吃了一顿饭、拿了一包烟、喝了一杯酒,那你就别在平台这儿干活了。

  可是,农村毕竟是人情社会,实在推辞不掉怎么办?朱武松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实在推辞不掉,他就在饭吃完后,自己花钱悄悄地去结账。人家知道了以后,无不竖起大拇指:供销合作社人讲原则,有纪律。“不吃不喝不拿不要”不仅减轻了贷款农民的负担,也树立了供销合作社人的形象。

  朱武松说:“供销合作社做金融服务,要带着感情给老百姓服务。”做金融时间久了,几乎没有不出现逾期的。经过近3年的运营,滦平县“政银企户保”平台也有了逾期,总计60万元,占比不到0.6%。其中有一笔是西沟乡一个贫困农户贷的。他家里有个老妈,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借了3万元买了三四十只羊,循环使用了3年。

  去年腊月二十八,朱武松来到他家。一见到朱武松,他就特别惭愧,马上表态:“不行我把羊卖掉还你钱。”“唉呀!你别卖羊啊,大过年的我又不是来催你还贷款的,我来瞅瞅你!”说着就掏出平台印制的一张宣传品,“我是来给你送年画的。”

  显然,朱武松就是去看看他家情况的。“但是大过年的,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直接就要钱,那跟旧社会的黄世仁有啥区别?”

  通过考察,朱武松发现,他只是想让老羊再带带小羊羔,好把冬天熬过去,并没有赖账的恶意。就告诉他不用着急,先把小羊羔养好,贷款平台可以为他先代偿。他随即郑重保证:“朱书记,我6个月之内保证把钱还上!”春暖花开,最近,他卖了老羊,主动把贷款还给了平台。卖掉老羊后,他还余下了近40只小羊,离彻底脱贫已经不远。

  如今,深入承德各地,一说到“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平台,贫困农民无不拍手叫好。据统计,截至2018年2月,承德全市“政银企户保”平台累计筹集风险补偿金为8.7亿元,累计发放担保贷款72.25亿元,带动农户11万余户。其中,贫困户3.92万户,切实发挥了金融扶贫的拳头作用,对承德市的脱贫攻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问题探讨

从长计议 明确平台性质与定位

  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中,承德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创性地搭建了“政银企户保”平台,把政府、银行、保险各方资源统筹起来,立足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通过资金投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不仅为打赢当下脱贫攻坚战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也为带动农户持续增收打下了制度创新的基础。

  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政银企户保”平台是市场化运作的金融扶贫平台。因此,政府才会积极注资,为其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基础性的风险保证金,并规定平台要以服务贫困户为主,要免收贫困户贷款担保金,对涉农企业的担保费多数地方也限定在1%以内。规定突出强调了平台的公益性,体现了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产品提供者的责任担当意识。

  然而,农村金融市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抵押物不足、信息不对称,存在较高的道德风险,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相对较高。把担保费用限制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如果没有政府或其他来源的资金补贴,平台显然难以在经营中实现收益对成本的覆盖。

  有人建议,可由政府再拨出款项为平台提供工作经费,将平台转变成完全公益的性质。其实,历史经验早就告诉我们,没有市场经营的压力和激励,完全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很多服务最终不仅难以有效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还会变成工作包袱,阻碍改革事业的发展。承德市在“政银企户保”平台搭建之初即将其定位为市场化运作显然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脱贫攻坚终有期,服务“三农”无止境。完成脱贫攻坚战后,若要“政银企户保”平台继续承担推动农民增收、农业产业持续发展进步的重任,平台则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在经营中获得盈利。对平台盈利性实行过低的压抑,显然不利于平台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从长计议,尽早明确平台的性质和定位,让其更好发展,更好服务农村、农民和农业。


典型案例

协助农户与企业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滦平县大屯乡路南营村村民赵新国,是最早一批受益于“政银企户保”金融服务实现脱贫的农户。今年49岁的赵新国,原先家里的收入主要靠他在北京打工。可是,家里有老人孩子,农忙还得回家种地,两地奔波,一年下来,能带回家一两万块钱就算不错了。外出打工挣不到钱,赵新国干脆就在附近一家名为兴春和的农业企业上班,负责园区内瓜果蔬菜种植,跟着技术员边干边学。

  让企业带动贫困户

  兴春和从办养牛场起步,立志打造现代循环农业园。牛粪进入沼气池处理,形成有机肥供应给蔬菜种植,沼渣和养鸡场的鸡粪混合麦草后堆置发酵可以制成种植蘑菇的菌棒,产菇后的废菌料再养殖蚯蚓,蚯蚓加工成饲喂蛋鸡和鱼的饲料,蚯蚓粪再加工成有机肥。自2014年起,企业累计流转、征用土地1900余亩,养牛、大棚蔬菜种植和养鸡都已初见规模。2016年,企业计划投资6500万元建设工厂化菇房,有近1000万元资金缺口需要通过贷款解决。

  政府既然让供销合作社牵头打造“政银企户保”助农金融服务平台,供销合作社就有义务帮助农民融入到现代化农业生产,并从中获益。而要融入现代农业,最为便捷的方式就是在农业企业和农民之间建立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经反复协商,兴春和以20名员工(这些农户同时也是滦平县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户)的名义,通过“政银企户保”平台贷款990万元,兴建蘑菇基料发酵隧道和工厂化菇房,并将它作为生物资产抵押给平台,确保企业5年内还清所有贷款。企业因此可以享受政府关于扶贫贷款利息和担保费用补贴政策。前提是,这些本该由企业承担的成本应作为贫困户的收益,通过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形成股份,以股金分红的方式反馈给贫困户。

  兴春和让农户分享企业收益的方式是,让这些贫困户社员免租金承包它的蔬菜大棚。同时承诺确保农民蔬菜种植的收益,不足部分由它从食用菌项目产生的利润中补贴给农民。通过近2年的学习,学到了大棚种植基本操作技术的赵新国也承包了两个棚,每个都是100米×13米规格的标准大棚,分阴阳两面,朝阳的一面种植蔬菜,背阴的一面养鸡。建这样的大棚,一个至少要30万元,两个大棚价值就有60万元。企业把它们交给农户,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政银企户保”贷款资金安全作出的又一重承诺。

  承包下大棚,种什么怎么种都由企业指导,农户只用负责管护、干活,种出来的东西也全交给企业销售。有了这两个大棚,赵新国每年都能获得1.6万元分红收益。他家流转给企业的5亩土地,每年也可带来将近6000元的地租收入。同时,企业每月还付给他3000多元的工资,一年下来又有4万元。这三项加起来仅他一人一年的收入就能达到6万多元。用承德市社总结出来的话来说,这就是“流转土地获租金,务工劳动获薪金,入股合作分股金”。

  赵新国有收入,他的妻子也有。妻子在村里负责环卫工作,每天干3个多小时,一个月也有几百块钱收入,基本上够家里吃穿用度。和以前在外打工不同,现在赵新国每天回到家,就能吃上妻子做好的热腾腾的饭菜,衣服也洗得干干净净。

  “以前去别人家,别人都以为我要借钱,都躲着我,没等我开口说话,人家就说家里没钱,都怕我了。”今昔对比,赵新国感慨万千,“现在俺们村里都脱贫了,共产党的政策真好啊!”当初因为家里困难,大女儿初中毕业就没再念了,现在小女儿上大学,再也不用为学杂费操心了,一个月能给她2000多元生活费。而他自己也正在学车,准备驾驶本一到手就买辆车。

  共享发展成果

  然而,像赵新国这样,依靠“政银企户保”平台支持,通过企业直接吸纳就业并分红来实现脱贫致富的,在数量上终究极其有限,并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而平台提供金融服务,真正想要做的,是让企业和农户彼此需要、互为发展的基础,形成合力,共同迈入现代农业的高速路,共享成果。

  赵文华现在干的活,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开展的一项试验。她负责的项目,是看上去非常高大上的自动化微型菇房管护和蘑菇采收工作。这种微型菇房规格为15米长×2.5米宽×3米高,投资10万元即可建成。只要按照技术员的指示操作,点一点菇房系统电脑触屏上的按键,就能根据房内蘑菇生长的需要,实现对室内温度、基料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的自动调控。和当地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赵文华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手上也没有技术。但是,干了大半年,她现在已能熟练掌握菇房管理操作流程。

  赵文华能干,其他农民就也能干。试验和预期的效果完全相符。目前,“政银企户保”平台和兴春和公司正在当地农户中全力推广微型菇房项目。只要农民向企业和“政银企户保”平台提出申请,获批后平台就可以向他提供担保,帮助他获得银行10万元菇房建设贷款。贷款分5年还清。按照平台的要求,兴春和还要再为平台提供反担保。

  在具体运营中,菇房建设、种植技术保障、产品采购都由兴春和负责,农户只需做好日常管护即可。

  把农民带动起来,做大蘑菇产业,兴春和是显著的受益者。因为只有产量做起来,它在市场上才有价格发言权。有了产量,消耗的基料才会更多,制作和销售基料对兴春和来说本来就是变废为宝的盈利项目。如果不发动农民来干,仅仅用工短缺这个拦路虎,就足以阻挡它扩大规模的脚步。为吸引农户参与,市场上平菇菌棒售价为700元一吨,兴春和提供给贷款农户的价格则低到700元。 企业主动对农户让利,明面上是让利给了老百姓,实际上是让利给市场。因为只有老百姓跟着他干,他才有更大的市场。当然,农民跟着企业干也不吃亏,即便是还贷期间,农户每年从蘑菇种植上还能获得2万多元的净收入。

  目前,滦平“政银企户保”平台和兴春和公司已着手开建50个示范棚让老百姓充分了解情况,然后再在全县发展1000户这样的种植农户,真正让农户和企业在共同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