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热点聚焦>>正文内容

浙江省温州市社:“三优”服务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供销合作社践行为农服务宗旨的责任担当。浙江省温州市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独特体制优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千六万”行动和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深入推进“三位一体”改革,加快发展大合作、大服务、大产业,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努力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优化平台

  打造农村发展新引擎

  市社全面提升市、县、乡镇三级农合联的组织架构,由政府领导兼任农合联理事长,并依托供销合作社成立执委会,组建推进农合联农民合作基金、资产经营公司,初步构建起“一体两翼”发展平台。通过实体化运作,充分发挥农合联的平台作用,为促进农村发展打造新引擎。

  市社依托项目建设,大力提升自身实力。围绕西部休闲产业带, “十三五”重点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十大项目”,并大力推进温州花城、瑞安“三位一体”合作示范城、下林垟田园综合体等重点示范项目建设进度,有序推进农村文化旅游项目、农民创业基地项目、农贸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服务中心、供销文化中心等建设,高标准服务温州100条美丽乡村示范带的建设。

  同时,大力创建培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通过整合产业产品资源、集聚优质服务资源、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价值,进一步打响瑞安农产、雁荡山铁皮石斛、苍农一品、楠溪嘉品、洞头紫菜等区域特色品牌。通过“品牌+合作社+农户基地+‘三位一体’服务”的模式,引导发展“一县一品”的农村合作经济,走依靠品牌拓市场、增效益的路子。

  此外,按市场经济要求,积极培育有凝聚力、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到2017年底,全市系统已培育龙头企业25家,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8家。到2020年,全市系统产值达千万元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51个,特色农业产业群发展到37个。

  优化服务

  激发农业增效新动力

  如何才能更好地通过产业“强农”,市社把目光投向了提供服务上。

  为了提供更优质的生产服务,市社加大推进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建成现代农业服务中心11家、各类服务站点800家、庄稼医院100家,形成了“一中心多站点”的服务网络,将综合为农服务覆盖到各乡镇、涉农街道。瑞安市政府投资1800万元建成马屿农合联为农服务中心,联合农业林业、海洋渔业、粮食生产、水利、气象、农科院等各方面的技术服务,强化信息集成、数据共享、服务延伸,打造集农资农具、种子种苗、机种机收、统防统治、技术指导、农技培训和信息数据等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

  在供销服务上,市社加强了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支持农合联牵头开展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大宗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农产品配送中心、展示展销中心、产销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新体系,依托淘宝网、1号店、供销e家等大型电商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60个,实现网上农产品地方馆全覆盖。

  为了解决生产中遇到的融资难题,市社还创新了信用服务。全市农村资金互助会正式营业的达60家,筹资总额5.5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近2万笔金额达30.5亿元。全市9家农信担保公司累计为农业企业、种养大户担保扶持1万多次,担保额达38.6亿元。农合联还依托农资网络和农信担保体系,面向会员推出“供销一卡通”、“三农贷”、“福农卡”、整体授信、信用评定等个性化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资金难题。

  优化合作

  开拓农民增收新模式

  让农民富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目标之一。为此,市社积极培育示范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产业农合联,引领带动农民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分享产业链收益。目前,全市系统发展农民合作社1110家、合作社联合社49家,培育市级以上示范性“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75家,年实现利润2.4亿元,帮助成员实现收入23.3亿万元。

  同时,市社采取学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手段,实行生产经营型按产业、专业技能型按工种、专业服务型按岗位的分类培训,逐步培育一批“有知识、懂技术、能创业、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形成一支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能带动的“土专家、田博士”队伍,进一步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此外,通过开展“村社共建”,持续助农增收。瓯海区农合联联合103个经济薄弱村成立强村实业发展公司,入股农村资金互助会,回报率达5%。同时,承接小微园、停车场、加油站、菜农房等政府投资的优质项目,每年可为每个村增加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一年就让103个薄弱村全面“摘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