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热点聚焦>>正文内容

让化肥回归原生态,中华合作时报社《守护土壤安全,拒绝肥料染色》宣传片震撼了!

中国农资传媒推出《守护土壤安全,拒绝肥料染色》大型公益活动宣传片
 
  1000年才能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
 
  守护土壤健康时不我待!
 
  土壤,农业的基础。
 
  肥料,粮食的粮食。
 
  肥料不染色,企业少投入,
 
  农民少成本,土壤少污染,农业高效益。
 
  在中国绿色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守护土壤安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责任,践行生态用肥已经成为一个服务方向。5月13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偕同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守护土壤安全,拒绝肥料染色”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暨中国土壤安全与生态用肥论坛在贵阳召开,并隆重推出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出品的“守护土壤安全,拒绝肥料染色”主题宣传片,引起与会代表强烈反响。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眷顾;但土壤告急,而大地无言!目前我国耕地面积40%以上退化严重,60%以上为酸性土、盐碱土,近30年来我国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升高。我国耕地质量形势已经很严峻了,不能再给土壤新增负担!
 
  江河开始浑浊,土地开始失色。守护土壤、保护生态已刻不容缓!
 
  中国碗要盛中国粮,中国粮要靠中国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中国农业阔步前进的今天,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大方向,生态文明已经绘入国家大蓝图。在此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土壤安全已经成为民众乃至国家高度关注的焦点。
 
  一切不能等待,政府已经行动。从 2013 年开始,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就已着手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工作,2014 年底《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建议稿)》已提交, 2017 年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
 
  2016 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 :“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化肥产业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化肥产业需要新的定位和角色,需要新的发展和理念。
 
  肥料染色剂,看似小环节,却带来一系列问题。它需要我们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2013年5月17日,《中国农资》一篇报道《化肥染色剂中看不中用》一经推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化肥染色剂引起行业广泛关注。
 
  染色剂进入肥料已经20多年,从最初解决二铵外观稳定性问题,到后来发展出复合肥染色。随着化肥产业的科技提升,以及土壤保护紧迫性的上升,肥料染色种种弊端和危害日益凸显。
 
  正如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沈兵所说:“化肥染色无益土壤、无益企业、无益农民、百害无一利。拒绝肥料染色从各企做起!”
 
  2016年3月,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偕同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在行业内发出“守护土壤安全,拒绝肥料染色”倡议书,得到了业内热烈响应和广泛共识!
 
  倡议书先后得到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无机盐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等七大机构认可,先后有张福锁、廖宗文等近百名专家,有开磷、司尔特、中农等百家企业签字……
 
  2016年6月,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在烟台召开了“守护土壤安全,拒绝肥料染色”大型公益活动专家座谈会。会议从科学认识、工艺改进、更新标准、推动立法的角度探讨拒绝肥料染色的可行性,为行业健康发展献计献策。“守护土壤安全,拒绝肥料染色”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肥料染色剂由来已久,真正解决它,需要完善标准、立法规范,需要长效机制,需要农民参与,需要市场焕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拒绝肥料染色小善成大德。
 
  一种社会责任在呼唤“守护土壤安全,拒绝肥料染色”!
 
  让化肥回归原生态,为中国农业、为子孙后代播撒下无限福音!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