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人物绽放>>正文内容

为乡亲办实事,让我幸福

记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河北省迁西县上营乡供销合作社主任刘建军

刘建军

刘建军(左一)下乡调研化肥供应情况。

  他生在大山里,长在农村,一心想着为当地农民办点实事,在供销合作社系统一干就是30年;他不忘初心,坚守与改革同行,带领河北省迁西县上营乡走宽了板栗种植的致富路。平和谦逊而又敢想敢干,这就是刘建军。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就是个能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的供销合作社人。

  有人说他“倔”,认准一件事就不回头。1984年来到上营乡后,他经历了供销合作社的荣光和低谷。当市场经济逐渐起步,一些同事纷纷选择辞职下海去做大买卖,他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守。临危受命的他,为改变受市场经济冲击,供销合作社服务实力渐渐弱化的状况,开始着手恢复村级综合服务站。一家一家跑,一个一个谈,逐步重建乡民们对供销合作社的信心。渐渐地,12个村级综合服务站逐一建立起来。而在这一次次与乡民的交心中,他也真正找到了服务“三农”的切入点——科技与服务。为此,他组建了下乡服务小分队,为乡民送去了科学施肥、鉴别伪劣化肥的知识;他也全力保障上营乡的农资供应,将质优价廉的化肥送到乡民们手中,确保他们用上放心肥。

  有人说他“真”,对乡民们的事情时刻放在心上。贾庄子村的彭文清对这一点最有感触。2011年,彭文清还只能到处找活干,做做小零工,收入勉强维持温饱。虽然想要做出改变,可他一直找不到方向。当刘建军得知他的情况后,建议他发展养殖业。方向虽然有了,可是对于养猪,彭文清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此,刘建军带着彭文清一起外出考察,从设备、饲料到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刘建军手把手带着彭文清从零干起。如今的彭文清已经是上营乡养殖规模最大的养猪户,每月出栏60余头猪,行情好时可以给他带来每月5万元的收入。这6年多来,生猪价格的几次起落,刘建军一直在彭文清身边鼓励和帮助他。“说感激都浅了,他就是这么个人,对乡里人都这么好。”彭文清感激地说。

  在上营乡的每个角落,几乎都能看到刘建军忙碌的身影。他不仅能者多劳,还很果敢决断。板栗是迁西县的主导产业,也是乡民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在2011年之前,迁西板栗并没有什么名气。外地产的板栗能买到每斤8元,迁西板栗只能卖到每斤7元。虽说价格差距不大,但刘建军就是不服气。他想着,如果把大家都联合起来,肯定能把板栗产业做大做强。可那时上营乡发展专业合作社积极性不高,很多种植大户对加入合作社持观望态度。于是,刘建军以7个老区村为主体,以供销合作社为主导,2011年领办了誉亨板栗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板栗产量不高、品质也不为外人所知,但通过朋友介绍,20万吨板栗全部运往秦皇岛顺利出口到日本。第二年,刘建军接触到了青岛的客户。经过实地考察,合作社板栗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同时,经过客户间的口口相传,迁西板栗的销路彻底打开,价格也稳定到每斤10.3元。

  在刘建军的引导和带领下,全乡先后建立了19家专业合作社,涉及核桃、中药材、养驴、柴鸡养殖等多类合作社。合作社队伍不断壮大,但是合作社都是各干各的,缺乏一个直接领导他们抱团闯市场的组织,导致有的合作社因为经营不利,效益较差。于是,刘建军又产生了联合其他合作社一同为当地百姓服务,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想法。2016年,他牵头成立了上营乡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下设19家专业合作社,社员达756户,服务范围辐射全乡。联合社成立后,产品销售成为首要任务。有了板栗销售经验的刘建军,拥有了主动出击的自信和底气。他开始积极组织联合社各个成员社参加展销对接活动,帮助大家联系客商、开拓市场,并先后在杭州、北京、天津、青岛、常州等地发展了12个长期的板栗收购商,与京津冀各大中超市及河北信誉楼百货集团公司、河北信合商厦集团有限公司所属39家超市对接,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助农增收7000万元。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刘建军正赶去和林业专家一起研究今年板栗树大面积出现的腐烂病问题。刘建军说,自己是一个能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的人,只有在帮助乡亲们的时候,才感觉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在服务“三农”的路上,他还想走得更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