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焦点图新闻>>正文内容

构建“命运共同体” 编织“三农”好前程

江苏盐城市社构建全新基层组织体系夯实服务基石

  河渠纵横,蟹塘密布,金灿灿的稻田一望无际,11月的“鱼米之乡”江苏盐城正是满眼好景致。殷实的农业发展基础使得这里既是江苏省第一农业大市,也是江苏省唯一的百亿斤产粮大市。除了天时地利,更有政通人和,其中不乏供销合作社人对“三农命运共同体”的合力书写。

  “用心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和运行机制创新,最终落脚在为农服务上,我认为这是盐城供销社最核心的特色。”盐城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蒋红萍告诉记者,盐城市供销合作社“三代会”以来的8年是改革创新、为农服务风生水起的8年,也是全体盐城供销合作社人书写新篇章、实现新跨越的8年。

  以“时堰模式”为标杆的

  综合服务全覆盖

  综合改革刚刚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确立试点时,盐城市供销合作社就以基层社建设的“时堰模式”而成为改革的急先锋和开拓者。

  2015年1月,东台市时堰供销合作社与时堰镇农业中心共同发起成立全省首家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东台市东时为农服务合作联社,并由其牵头农机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成员社,实施统一配置机械设备、统一培训服务人员、统一签订服务协议、统一田间作业管理、统一收支核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一举措通过创新组织体系建设,打造综合性、复合型为农服务平台,探索出“党委政府主导、供销合作社主办、涉农组织参与、社村合作共建”的“时堰模式”,并成为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强化基层社建设,创建‘三体两强’基层社示范社,改造薄弱基层社,探索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的首批标兵和“形象代言者”。

  蒋红萍介绍:“综合改革之所以能不断深化并开启新征程,得益于盐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召开全市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置于深化全市农村改革大局中统一部署、统一推进,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两年多来,在盐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盐城市社的得力部署下,“时堰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眼下正值稻子收获季节,时堰供销合作社主任陈礼银手机中的“润田农机工作群”内文字、图片、语音刷新不断。原来,东时为农服务合作联社以成员社润田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核心,以镇为单位,精确计量土地,再将352名机耕、机防手组建劳务合作社,由东时为农服务合作联社统一配置机械设备、统一培训服务人员、统一签订服务协议、统一田间作业管理、统一收支核算的联耕联种。除了在微信群内实时调度、实时作业、实时汇报进展,东时为农服务合作联社还制定了《关于明确2017年秋季田间作业农机操作手考评办法的决定》等规范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条文,并陆续开展了电商服务,新设了撬装加油站……

  如今,通过供销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不断做加法,以“时堰模式”为标杆的“农综社”在盐城已有众木成林之势。

  东台三仓供销合作社创建的东台市东仓为农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融入了三仓特色的“时堰模式”,通过生产、社企、农资、电商、物流等“五部一室”,拉长链条,抱团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与农产品流通上了新台阶。成员社之一的王青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瓜果蔬菜年销售额达6500万元,辐射农户2100多户,辐射土地规模11000多亩,带动农户亩均增收1600多元。

  在滨海县滨淮镇沈滩村综合服务社,记者看到,这里集日用品超市、农产品销售、农资供应、电商服务站于一体,不仅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带来便利,还成了助农创业新平台。残疾贫困户沈子付告诉记者,他在供销社的帮助下经营起了小超市,现在每天销售额达到2000元—3000元,他的生活大不一样了。看到与记者一同前来的滨淮供销合作社主任李克标,沈子付蹒跚地走上前来紧紧地握住了李克标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围绕粮食、瓜果蔬菜、禽蛋、水产品等区域特色产业,盐城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多途径发展土地流转、农机、消费、公共服务、资金互助等产业型或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农民生活全方位的专业合作全覆盖,并通过综合服务社引导和推进专业合作社再合作,实现劳力、资金、设备、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聚合。

  打造“命运共同体”的

  基层社重建行动

  11月8日,记者来到东台市供销合作社,却发现各处室人员基本不见踪影。“办公室没有人,都在田里,一个个晒得不得了。”东台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孟海燕告诉记者,按照盐城市委、市政府和江苏省社的部署要求,东台市社作为综合改革省级试点,正在探索通过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来增强供销合作社的组织网络,夯实为农服务基石。

  “只有整合才有生命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让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吸引力和吸附能力,整合一切有用资源为供销合作社做加法。”在解释为何要在盐城大力推广“时堰模式”时,蒋红萍表示,通过加大开放办社、联合合作力度,将政府相关部门、村级组织、社会资源逐步吸纳到新型服务体系中,壮大为农服务力量,才能为“小生产”与“大服务”的联结提供组织保证。

  与此同时,盐城市供销合作社在全省率先进行联合社治理机制改革试点,盐都区社成立首家县级社监事机构。“三社”建设也全面发力,掀起新高潮,推进基层社空白镇(区)恢复重建工作,挖掘潜力建办经营实体,联合合作创办服务载体。

  两年时间,盐城市供销合作社完成了36个基层社空白地区的恢复重建,实现了基层社建制镇全覆盖,年培植“时堰模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镇10个。

  作为与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东台市“南北联动”的市(县)级综合改革试点,滨海县供销合作社同样将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和拓展为农服务领域作为改革突破口。

  曾经彻底改制的滨海县滨淮供销合作社主任李克标深有感触:“解决不了自己的生存,为农服务也无从谈起。”从破产拍卖到恢复重建,从传统的日用消费品超市白手起家,到做大做强传统业务恢复自身造血功能,滨淮供销合作社加快构建完善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推进实体经营向合作服务、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延伸。2016年9月,滨淮供销合作社联合部分村“两委”、农经中心共同组建“农综社”       滨海县中淮农民综合服务专业合作联合社,吸纳区域内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使其既成为服务的受益者,又是提供者。同时,“农综社”还聘请镇涉农部门、村“两委”担任理事会或监事会负责人,承接政府公益性服务,一步一步地实现供销合作社涅槃重生。

  谈到“滨淮经验”,蒋红萍说,供销合作社一定要坚持“为农是宗旨,联结是方式,改革(创新)是手段,富民是目的”的理念。

  射阳、建湖、阜宁、盐都等盐城下辖区县,多途径联合推进基层社改造也在同步进行:强社提档争创“三体两强”,弱社升级打造“六有”基层社。目前,盐城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创建“三体两强”基层社18个,改造无业务经营基层社15个,以“一院两超三站”(庄稼医院,农资超市、日用品超市,电商服务站、物流配送服务站、基础金融服务站)为服务内容,提档升级农村综合服务社201个。经过不懈努力,“三社”基本覆盖镇村,完善了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成为盐城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重要特色和支撑根基。

  夯实创新基层服务体系,推进共建共享的“三农命运共同体”,如今的盐城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正构建生产、生活、生态和金融“四大服务”体系为农民生产生活保驾护航。

  在盐城市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蒋红萍充满信心地说:“下一步我们将牢记使命,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说改革

  综合实力:2017年,盐城市社系统预计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100亿元、农副产品收购额540亿元、利润2.12亿元,分别是2009年的4.9倍、5.8倍和7.6倍;创办各类农民合作社1297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76个、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40个,培训农产品经纪人2万多人。

  获得荣誉:盐城市社连续3年被全国总社监事会表彰为先进社情民意联系点,连续8年荣获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东台、大丰、射阳、阜宁、滨海5家供销合作社荣获全国总社“百强县级社”称号,东台、三仓等20家供销合作社荣获全国总社“基层社标杆社”称号,民星茧丝绸等26家合作社荣获全国总社“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东台市社成为江苏省唯一被全国总社表彰的“综合改革试点”先进单位。

  生产服务:盐城市社系统创新开展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社会化服务。今年1月—10月,全市系统实施订单种植20多万亩,托管农田108万亩,流转土地11万亩,辐射农民20多万户,助农增收7亿多元。截至目前,建成运营16个农批市场;其中大中型市场5个,年交易额超过160亿元;组团参加海峡两岸农展会及各类农产品产销对接,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市、县两级上线运行电商公司18家,建成“网上双代店”“电商投递站”服务点近200家。今年1月—10月,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商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生活服务:盐城市社系统培育连锁经营骨干企业43个、连锁配送中心128个,建办60多家1000平方米以上的镇村超市。今年1月—10月,连锁经营销售额突破90亿元。

  生态服务:盐城市社系统积极建办草业合作社,增加收购网点,组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供销社在行动”等活动,拓展秸秆综合利用渠道,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建办各类草业合作社102家,年收购加工能力达150万吨。

  金融服务:盐城市社系统创办涉农金融服务企业7家,入社社员1万多户,年投放互助金2亿元以上。


党政声音

积极发挥供销社在“三农”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访江苏省盐城市政府副市长崔浩

  记者:盐城市“三农”现状及下一步总体规划如何?

  崔浩: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目标,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抓手,努力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在突出创新发展,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进程中,我市实施的土地联耕联种改革,既有助于解决秸秆禁烧难题,又探索了一条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有效路径,被写进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推广。积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创造了在全国有影响、全省树标杆的“时堰模式”。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网上平台建设。推行村务卡结算等资金管理方式,形成了以“数据共享‘一网通’、管理责任‘一单清’、阳光村务‘一点明’”为核心的农村三资管理‘盐都模式’”。启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全市引导培育11个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2018年,我市“三农”工作将围绕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部署,加快三产融合,促进产业兴旺。坚持绿色导向,促进生态宜居。繁荣农村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治理有效。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生活富裕。凝聚扶贫合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记者:如何看待盐城市供销合作社在“三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崔浩:供销合作事业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销合作社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近年来,我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充分发挥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的优势,在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探索了全省首个为农服务组织的“时堰模式”,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您对盐城市供销合作社今后的工作有何建议和期望?

  崔浩:希望市供销合作社以即将召开的第四次代表大会为契机,围绕新的奋斗目标,凝心聚力抓落实。

  拓展经营服务领域,为“小生产”提供“大服务”。积极开展多形式社会化服务,扎实抓好优质日用品下乡、优质农产品进城的“双优工程”,推进全市农村综合服务社提档升级,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创新经营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不同产业、不同经营主体间的融合对接,形成一体化的完整价值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加工服务业,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加快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

  强化为农服务宗旨,积极投身“富民主攻仗”。在组织上引导农民,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农民生活全方位的专业合作全覆盖。在利益上联结农民,让其享受更多增值收益。在服务上吸引农民,加快推广“时堰模式”,增强供销合作社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完善联合社治理机制,增强服务“三农”的综合实力。切实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更加高效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快构建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创新各层级间的联合合作。


主任谈改革

牢记使命 向“三二一”目标砥砺前行

□ 江苏盐城市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 蒋红萍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我们有更多的担当。打好“富民主攻仗”,需要我们有更大的作为。实现供销合作事业跨越式发展,需要我们有更高的视野。

  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三农”工作的新战略新部署,盐城市供销合作社将紧密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绿色发展,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的优势,加快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建成“强富美高”新盐城作出贡献。

  今后五年,全系统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健全完善三个体系”“显著提升两个能力”和“基本建立一个机制”。

  “三”即基层组织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这五年,计划改造薄弱基层社38家,所有基层社都达到“六有”标准;建办“三体两强”示范基层社40家,累计占基层社总数的50%;培育综合性农民合作社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50家,创办“时堰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镇的覆盖率不少于30%,构建起产加销服务链条完整、全方位、系列化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到2022年,五大连锁经营网络和农产品市场体系更加完善,连锁经营销售总额突破120亿元,农产品市场交易额突破250亿元。

  “二”即综合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这五年,计划全系统商品销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额稳步发展,利润年均增长8%以上;领办创办为农服务合作联社60家、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50家、一二三产业融合综合体50家,村社合作共建为农服务载体500个,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面积达200万亩,形成上下贯通、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

  “一”即“双线运行机制”。这五年,计划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基本建立,行业指导、服务基层、资产监管等功能有效发挥,联合社各层级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所有县级社按照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体制运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企业间建立起紧密的产权和业务联结,市场化运作水平明显提升。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