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供销社应如何助力特色农业发展

  讲述:四川省汉源县供销合作社主任  王洪

  整理:本报记者  高瑞霞

  四川省汉源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33万,其中农业人口29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90%。近年来,汉源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确立了“农业兴县”的产业发展思路,把农业作为兴县之基、富民之要,把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作为撬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杠杆,构建起了综合性的“三农”服务大平台。

  “农业兴县”的战略如何才能落到实处?汉源县供销合作社从汉源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的现实出发,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发展思路,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之一。通过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百里果蔬走廊”是汉源县重点打造的农业特色产业带,长廊总长266.8公里,将分布在全县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但又相对集中连片的金花梨、甜樱桃、黄果柑、白凤桃、花椒、核桃等特色产业基地贯通起来,同时也将农村的优势资源、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串联起来。在百里果蔬长廊上,四季鲜果、鲜菜不断,将花海观景、鲜果采摘、农家体验、山水鉴赏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条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经济带。

  借助“百里果蔬走廊”的项目优势,汉源县社不断扩大为农服务范围、拓展销售渠道、塑造农产品品牌,把优势转化为竞争力,推动了农村、农业的发展,让农民共享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带来的红利。

  果蔬走廊全线果蔬资源非常丰富,从这一点出发,县社包装推出了“汉源甜樱桃”“汉源红富士苹果”“汉源高山蔬菜”“汉源坛子肉”“汉源花椒”等特产品牌,开发了“三样菜、四种肉、五瓶酒、六种果”特色精品,实现了把汉源农特产品变商品、变礼品。同时,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四川省著名商标5个、四川省名牌产品3个。其中,社有企业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的“黎红”商标连续15年被评为“四川省驰名商标”,目前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

  有了产品,有了品牌,如何才能把这些优质农产品转变成农民致富的“利器”,县社可没少下功夫。凭借量大质优的优势,县社加大了宣传力度,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以此来吸引大量川内外客商到田间收购。同时,县社通过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和“超市+协会+农户”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实现“农超对接”,推动汉源水果走入高端市场。此外,县社还充分利用每年举办的“赏花旅游文化月”“把汉源带回家”等赏花、品果会活动,全方位开辟农产品销售渠道,打响“阳光汉源”生态农产品公共品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2017年8月,汉源湖联合社举办“坐船游湖品葡萄、我把汉源带回家”大树葡萄采摘节活动,成功与成都永辉超市、四川省老领居商贸连锁有限公司、成都青清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签订销售意向书,销售葡萄350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县社按照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五个一”要求,着力打造县域电子商务营运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孵化园。现已注册电商企业12家,建成赶街网、乐购等村级服务站点333个、县级运营中心2个、企业网店500余家。“汉源甜樱桃”“汉源花椒”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在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的红云电子商务公司实现线上交易,并成功与全国总社“供销e家”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对接,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品尝到汉源优质的农产品。

  在推动农产品“走出去”的过程中,依托社企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县社还重点打造了花椒产业。花椒是汉源的名片,更是汉源农业的优势农产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汉源供销合作社从花椒繁育、种植栽培、病虫害防治到构建家庭承包、花椒专业合作社、花椒协会经营主体,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引领了当地花椒产业的发展。依托“百里果蔬走廊”项目,五丰黎红公司与天府商品交易所合作共同建设了汉源县花椒交易中心,开展以“汉源花椒”为主的“互联网+特色农业”发展,确保了供销合作社资产保值增值。目前,五丰黎红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优、检测齐备、质量最佳的花椒油生产企业。

  如何进一步扩大生态农业的效益?汉源县委、县政府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新村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农旅大融合,破解增收致富路子不宽的难题。按照这个发展思路,县社综合考虑农村的特色产业、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等优势资源,推广“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模式,保留“柴方水便、水响磨转,前庭后院、瓜果飘香”的韵味,将新村民居打造成“花香农居”,致力“田园变旅游公园”,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文化元素挖掘、新兴业态培育,着力打造产村相融示范点。目前,已成功打造了九襄镇梨花山坞、双溪乡桃园胜景、清溪镇樱桃溪谷、大树镇月亮湾葡萄园、晒经乡芍药岭等14个农业景观点,推动了“新村变旅游景区”。燕山红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九襄镇三强村,处于“花海果乡”的腹心之地,现有农户348户,是以生态梨产业文化旅游为主导的汉源县百里果蔬长廊起步节点村。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花香农居的20余户农户联合成立了旅游协会,组建了乡村旅游合作社,统一了旅游接待户的形象标识、接待用品和服务承诺。目前,接待村农户的床位供不应求,在旅游旺季需提前1个月预订,每户农民仅乡村旅游接待一项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产业优势为供销合作社更好地实现为农服务找到了着力点。但是,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县社也发现很多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围绕“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针对无劳动力、少劳动力的贫困户土地经营不善、甚至闲置的实际情况,县社提出了“给农民打工”,让农民和经营主体就近享受“从种到收”全程托管或“菜单式”托管。县社在后域乡千峰村实施土地托管试点,采取“财政补一点、农户筹一点、合作社让一点”方式,与燕山红、九洪专业合作社签订土地托管及时服务协议,土地由合作社管理,确保托管农户省力、省时、省钱,增收益,构建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合作社、农场主和农户的利益联结在一起,带动农村劳动力融入农业产业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农民被吸附在当地,也有效防止了土地被撂荒和农村“空心化”。目前,全县已托管土地面积达2万余亩。

  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归根结底属于农村改革的范畴,从机构机制、模式内容再到产销关系,改好了、理顺了、调优了,就能更好地激活“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而接下来,县社也将继续紧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把“为农、务农、姓农”统一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在推动产业升级、建设全域新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下功夫,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