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西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以农民为主体、以供销社为主导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初现
随着花乡果巷特色小镇·梨花坡牡丹产业园、河北省迁西县神农杂粮专业社杂粮基地挤进全国十大试点;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业运营;供销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正式上线;18家县乡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注册成立……迁西县供销合作社走出了一条拓宽为农服务的“迁西之路”。
自河北省被列入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省以来,迁西县委、县政府抓住供销合作社改革的良好机遇,经多次专题研究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事宜,出台了《迁西县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在迁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部门与供销合作社的通力合作,一个以农民为主体、以供销合作社为主导的全新的全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雏形已经清晰可见,正在加速形成;新型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机制内生动力得以释放,发展活力得以发挥,服务功能得以拓展提升。
创新基层组织
自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以来,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创新发展被纳入乡(镇)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为进一步创新基层组织建设,迁西县社依托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在各乡(镇)政府增设一个新的职能部门——乡(镇)供销站,站长由乡(镇)党委任命,副站长由基层社主任兼任,配备2名以上正式工作人员。同时,为鼓励开放办社,由迁西县社牵头,组织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等5家共同出资500万元在滦阳镇喜峰口村组建了喜峰口供销合作社,开创了全省农民创办基层社的先河。
“我们还依托村级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村级农民合作社,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吸引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依法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神农杂粮专业合作社、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分别建立了2万亩无公害杂粮种植基地和2万亩有机板栗基地,引领全县粮食、果品无害化生产和销售。目前,全县已建47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县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8家。”迁西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张海林如是说。
织密服务网络
完善的基层服务网络是供销合作社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基础和优势。近年来,迁西县社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不断扩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成果。
“我们在进一步扩展服务网络中,重点织密了组织网络、流通网络、服务网络。”张海林介绍,迁西县社通过大力推动“县社+乡(镇)供销站+村集体经济组织”三级组织体系建设,推进基层社、专业社、综合服务中心(社)“三社”建设,打造基层服务“三农”工作新抓手;同时,抓好“供销社+互联网+‘新网工程’”,优先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加快建成“网上供销社”。迁西县社组建了迁西县“供销e家”电商服务平台,与470家专业合作社、260家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站)连接。
“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络就是为农民服务的,为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网络,我们优先推进乡镇综合服务中心(社)建设,加速形成‘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用服务+社区服务’的‘四位一体’农村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广泛开展了帮信息、帮规划、帮物资、帮技术、帮资金、帮运输、帮储藏、帮项目、帮加工、帮销售的‘十帮’活动。”张海林表示,农民需要什么就供应什么,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广大农民群众生活生产提供“一揽子”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职责所在。
稳抓重点项目
抓好项目建设是提升供销合作社实力的主要途径。迁西县社积极与河北省社、唐山市供销合作社建立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服务县域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优势,依托冀东地区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瞄准京津冀等周边省市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张海林介绍,迁西县社通过省、市、县三级社合作,投资10亿元建设“冀通山区特产储运交易中心”项目。该项目占地204.74亩,包括农副土特产品收储、加工、分检、仓储、冷链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批发零售、会展等多种功能;在花院乡投资建设了核心区为6600亩的花乡果巷梨花坡牡丹产业观光园区,成为县、乡重点项目,被列入全国十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成为河北省唯一一个入选项目,两大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交易额达4亿多元,提供约3500个就业岗位。
通过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迁西县供销合作社依托农村产权交易有限公司和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化平台,完成东莲花院乡富贵牡丹园3000亩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随着迁西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系统经营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已涵盖板栗、核桃、水果、栗蘑、鱼类、牛、羊、驴等各项种养殖业的50多种产品。2016年,全系统从业人员达到3000多人,供销合作社资产总额达1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