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焦点图新闻>>正文内容

“电商换市”倒逼农业供给侧改革

浙江金华市社探索“园中有馆,馆中有店”电商发展模式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供销合作社大楼一侧的农批市场生意兴隆,这里是人们熟知的农产品集散地。但很多人不知道,在大楼的另一侧,一场永不落幕的农展会被搬上网络,优质的农产品汇聚云端,一单单买卖在键盘的敲击声中悄然达成。

  两年前,在金华市政府的支持下,金华市供销合作社借助淘宝平台,探索出“园中有馆,馆中有店”的模式,在金华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区内设立了淘宝·特色中国金华馆。

  两年后,这个为农服务的公益平台已经汇集金华各县、市的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引导广大农业生产主体和农产品经营户抱团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结下了累累硕果,目前已协助商家实现销售9.03亿元。最近,由浙江省商务厅组织开展的全省淘宝特色馆提升改造工作评审结果公布,金华馆排名前列。

  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展会”

  自2013年金华市将网络经济列为“一号产业”以来,在各类信息经济相关榜单中,金华屡屡名列前茅。得益于信息经济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金华这一产业的发育程度与不少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并驾齐驱,发展电商的氛围格外浓厚。

  金华市社对信息经济的崛起特别是金华“电商换市”战略怎能无动于衷?2013年,他们就已经对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变化作出分析。他们发现,当年淘宝网几乎全类目的农产品销售都迎来了较高速度的增长,新鲜果蔬、海鲜水产、南北干货等重点类目的增幅更是超过300%。而且,根据测算,经营农产品的网店数量在这一年突破100万家,次年的销售额有望迈上1000亿元台阶,这相当于2008年淘宝全网交易额。

  巨大蛋糕十分诱人,如何介入却须审慎。金华市社领导班子决策时认为,自身发展电商最大的优势就是货源,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旗下有300多家合作社,优质农产品比比皆是,一直以来愁的是销路。其实,在金华市社出手之前,就已有不少头脑活络的农民“触网”了。在2013年全市约10万个淘宝卖家中,食品类的商户占了50%。数量虽然不少,但多为单兵作战。

  发展电商不是跟风之举,而是要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金华市社反复研究、多方考察,最终确定了方案。本着服务“三农”,建设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打造“农”字号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的思路,抓住两项重点工作:一是盘活原金华农业展览馆的闲置场地,建设金华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二是充分利用淘宝网,筹建淘宝·特色中国金华馆,助推地方农特产品流通销售。

  2014年8月投入运行的金华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是全省首家“农”字号电商产业园区;次年正式上线的淘宝·特色中国金华馆在省内也属于开设时间较早的地方馆。特别是淘宝·特色中国金华馆的上线极大地激发了“农”字号小散户的热情,也扩充了园区平台的承载能力。两年来,金华火腿、金华酥饼、义乌红糖、东阳木雕等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纷纷入驻,涉及产品品类460种,入驻商家1602家。金华馆成了名副其实的“永不落幕的农展会”,也成为展示金华丰饶物产的“金名片”。

  “金华馆不仅打开了金华农特产品的销路,还通过打造品牌,使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吾土吾香公司总经理严忠伟说,金华馆注册了“婺土婺香”商标,申请SC认证,对产品进行标准设定、品牌授权、专业包装,将非标产品升级为既有标识又有标准、流通更广的商品。很多农户没想到,自家种植的水果、祖传手艺的面条“傍上”品牌后,客户的认可度提升了不少。这个公共品牌也因为有品质过硬的产品“撑腰”,底气也越来越足,去年成功入选“2016中国百强农产品好品牌”。

  “它的快速成长和金华发展电商的优质土壤是密不可分的,政府对项目的支持一以贯之,运营方经营得也很用心,除了创立品牌,在商家培训、溯源服务等方面都推出了有效的举措。”金华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主任陈福雨主任说,这充分证明,金华馆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也说明信息经济虽然是一片蓝海,但成果并非唾手可得,回头看当年考察过的“模范生”,如今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已经暂停运营。

  破解生鲜电商之困

  在入驻金华馆之前,庄益甜已是淘宝个人店铺卖家。他的梦想就是通过网络将金华特产佛手鲜果及其果干制品销往五湖四海。创业之路喜忧参半:2014年他的店铺销售额已经达到50万元,对初创者来说这一业绩振奋人心;但卖家之间竞争激烈,如何突破却遇到了瓶颈。

  2015年6月,随着金华馆上线,庄益甜的佛手店铺首批入驻。金华馆本身就是一个地理标签,其政府背景又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庄益甜的店铺又迎来了一次快速成长。他说,加上金华馆组织了“地道浙江”“中秋大促”“双十二亲亲节”等各种线上活动,他的店铺访客数和成交量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店铺的竞争力比单打独斗时提升了不少,去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20%。

  也正是由于登上了金华馆这坚实的阶梯,他“成长”的烦恼再次得到化解。庄益甜介绍,随着店铺不断做大,现有办公条件、仓储场地都显得捉襟见肘,再租一间大仓库将增加一笔不小的投入,这让他不禁踌躇再三。正当此时,他迎来了一场“及时雨”。2016年,位于金东区的金华馆公共仓储中心和低温冷库正式落成了,仓储中心面积3000平方米,低温冷库有400立方米。它们为入驻商家提供农产品采购、分拣、加工、仓储、物流配送一条龙服务。“金华馆为我免费提供仓储场地,我的产品从基地到仓库只需要十多分钟,大大节约了运输时间,也降低了物流费用和仓储成本。”庄益甜说。

  对庄益甜这样的商户来说,金华馆是他们发展的助推器,而对一些原本是电商门外汉的农民来说,金华馆就是邻家的引路人。眼下又到了葡萄采摘季节,浦江郑义门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期铭如今对葡萄的销路心中更有底了。2015年前,没到成熟季节,合作社的葡萄都是整担整担地摘下来,坐等大客商上门收购,批发价利润低又被动,常常卖得心中不畅快。

  那时,郑期铭已经知道有互联网这条路,对浦江葡萄的品质他有底气,但网络销售怎么整他却一窍不通。这年夏天,种了10年果树的郑期铭找到了刚刚上线的金华馆。金华馆团队认为,运用网售的模式不难,难的是葡萄在快递运输过程中如何不挤压、不散落、不变质。经过对葡萄基地和产品品质的认证后,他们想办法帮助其线上运营。真空袋、冰袋、泡沫、纸箱,反复测试包装;开网店、拍摄、文案、详情页,详细指导销售。郑义门葡萄专业合作社被手把手地扶上了电商这条路。

  金华馆运营团队负责人说:“对农户来说,改变了以往被动等待的方式,通过线上销售利润上去了;对消费者来说,产品直接来自基地,省去了中间环节,也获得了实惠。”2016年8月,通过金华馆淘宝店铺、微信公众平台等多渠道推广,浦江郑义门葡萄专业合作社月销逾5000件,销量达20吨。

  赢得市场,还需创新驱动,金华馆不乏新招。今年5月,兰溪枇杷季,金华市社首试“互联网+节会”的模式即获成功。作为中国·兰溪枇杷节的协办方,他们从3月份就深入基地,开启枇杷预售,销量逾千件。5月12日枇杷节开幕式当天,将地方节会搬到互联网平台与消费者进行直播互动。在枇杷节开幕的两个小时内,淘宝直播吸引了12890人次同时在线观看,网上交易量达4980单,平均每两秒就成交一单。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