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焦点图新闻>>正文内容

香蕉大镇如何转身产值超千万的黄栀子产业?

在长誉黄栀子种植基地,栀子花开美不胜收 资料图

  5月初夏,栀子花开,馥郁香远。广东省化州市宝圩镇满目的黄栀子树青绿点白,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作为化州农特产的拳头产品——栀子花系列加工产品,4月16日进驻粤西农批的‘粤西旅游手信城’,10多天来,栀子花干销售1300包,栀子茶销售1100盒,可见栀子茶及栀子花加工产品在‘农业+旅游业’市场大有可为。今年,仅栀子花干一项订单就达2万公斤,我社组织了约1万公斤优质栀子花供应,仍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广东省化州市宝圩镇长誉黄栀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周英杰表示,如今黄栀子种植范围从化州市宝圩镇发展到高州市和广西北流市,带动周边17个镇、超过3000农户致富;种植面积达1.1万亩,年产值为1.3千万元,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新支柱产业。

  然而,5年前,这里不仅是香蕉种植大镇,还是国家级“绿士牌”香蕉和“无公害香蕉”生产基地,全镇98%的耕地都种植优质香蕉。

  是什么让昔日的香蕉大镇走向了黄栀子产业发展道路?

  调整结构转型黄栀子

  “要感谢供销合作社带领我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说起黄栀子种植,当地种植大户们齐声赞叹!

  由于连续多年种植香蕉,土壤变化,香蕉产量下降,加上外省大面积种植香蕉,使当地的香蕉生产优势逐步减弱。为寻找新的发展之路,2012年,化州市宝圩供销合作社组织相关人员到广西、福建、江西、浙江、安徽等地考察,经调查研究,化州北部和高州西部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非常适宜种植黄栀子,种植在这里的黄栀子生长速度快,易管理,产量高,色价高,最高亩产量竟是其他产区的近5倍,天然色素色价高达23(其他产区一般只有16)。

  于是,当年宝圩供销合作社领办长誉黄栀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当地农户以“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黄栀子。当时,黄栀子鲜果收购价每公斤10元—12元,栀子鲜花的收购价每公斤10元,3亩栀子花年收益近2万元。种植黄栀子的可观收益瞬间传遍乡里,随后黄栀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长誉合作社也不断发展壮大,并涌出了大量种植大户。宝圩秧地坡村的陈国权、大塘村的陈正维,既是宝圩区域3000亩黄栀子生产的负责管理人,又是长誉合作社的社员。

  “宝圩公路旁,栀子花开漫漫似雪,漂亮至极,但这些都不是长誉合作社的。长誉合作社只选取山清水秀、无污染,远离公路厂矿村庄的山岭作为生产基地。这些基地不施化肥,限用未经沤制的农家基肥,使用黑光灯杀虫的天然原始有机种植,保证原料品质的纯天然及原生态风味。”周英杰告诉记者,“从生产到销售,每个种植户要按长誉合作社的要求建档填写好‘种植情况跟踪表’和‘质量溯源跟踪卡’,合作社都要到农户家里检查跟踪表,以求保证原料的原生态品质。”

  “从四月中下旬迎来黄栀子花期,我每天上午8点至11点,到自己地里采摘当天刚刚绽放的栀子花,日采摘量基本维持在25公斤左右。由于合作社对栀子花标准化生产有严格要求,从花型到品质都有规定,栀子花开到第二天,花蕊变色,花瓣、花缘开始转黄色就是‘老’了,就绝对不能要了。”广西北流市清湾镇良冲村的陈仁静表示。他不但是长誉合作社的社员,也是北流市龙南村、香田村、禾界村的1000多亩黄栀子生产和收购区域负责人。2013年、2014年,他种植了20亩黄栀子,年收益约15万元,家庭生活改善不少。

  截至目前,长誉合作社社员从初创时的4户,发展到1960户,黄栀子种植范围从化州市宝圩镇发展到高州市和广西北流市,带动周边17个镇、超过3000农户致富;种植面积达1.1万亩,年产值为1.3千万元,并成为全国最大天然色素原料合作社生产基地。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宏观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早已开始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给化州市供销合作社提供了机遇,更是其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

  “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

  黄栀子俗称“黄金子”,是国家颁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植物之一,从花到果、根皆是宝,可食可药,特别是果实含有黄色素,可提炼天然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 随着国内企业对天然色素成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天然色素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种植黄栀子也越来越受重视。周英杰表示,良好的氛围加上坚实的技术支撑,黄栀子种植势头不断扩大,只赚收购价就太落后了。开设产业加工链项目、增加产品附加值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也更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因此,长誉合作社开始了“接二连三”的产业延伸。

  “原生态、健康的饮食,是当前的一种潮流,也正是我的发展理念。”周英杰介绍,2014年11月,长誉合作社在宝圩镇河东开发区建立代用茶厂,利用黄栀子原料加工“绿世旺饮——栀子茶”及“绿世旺饮——杜仲雄花茶”等代用茶。该产品于2015年3月获得QS生产许可证,4月正式投产面市,广受消费者喜爱。2015年9月,长誉合作社又与云南的一个合作社合作建立日加工能力为30吨鲜果的烘干厂,打出“产业融合”牌,从而增加了黄栀子附加值,增加了社员收益,增强了农户种植黄栀子的信心,降低了种植风险。

  为让农民可以在农忙时节种地,农闲时节参与乡村旅游接待,既不离乡又不离土。2016年4月中下旬,长誉合作社在沙河村基地开展“栀子花赏花节”乡村旅游活动,吸引游客约15000人次,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黄栀子农家菜、栀子鸡、栀子茶、栀子花和盆景、树苗销售火爆,一农户卖了3天栀子鸡汤就赚了2万多元。今年4月中旬,长誉栀子花茶系列产品进驻粤西农批的“粤西旅游手信城”,推广活动中,有不少游客试饮后,当场购买。

  两年前,周英杰定下了黄栀子的发展目标:成为全省、全国重要合作社生产基地。两年后,宝圩镇黄栀子品牌越叫越响,品牌效应有了明显提升。现在,每到栀子花开时节,越来越多人前来观赏,栀子花加工产品也供不应求,周英杰的“小目标”如愿实现。

  周英杰还有更大的目标,那就是通过生产跟踪及产品溯源制度,使化州、高州成为黄栀子、南药最大集散地;建立中国最大、品质最优的天然色素股份公司,让黄栀子成为茂名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