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区划引领产业发展 推进供给侧改革

   苹果是我国第一大水果,相关从业者众多,其产业发展趋势也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2017年我国苹果产业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

  2016年苹果产业发展状况及问题

  2016年,我国苹果种植面积与产量稳定增加。2016年,全国苹果总产量预计为3405万吨,比2015年增产5.85%。部分主产区虽遭受冰雹、霜冻、干旱及高温等自然灾害,但对整体产量影响不大。与此同时,价格持续下降,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根据对主产省果农层面的实地调查,2016年苹果价格持续走低,一级果平均收购价(果农门口价)为4.70元/公斤,同比下降18%。全国苹果平均批发价为4.22元/公斤,同比下降20%;其中,富士苹果平均批发价格为6.30元/公斤,同比下降为20.55%。

  另一方面,浓缩苹果汁出口量价同长,2016/2017榨季,全国浓缩苹果汁产量预计为66万吨,同比增长约28.65%,浓缩果汁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鲜食苹果出口数量有所增长。低效果园改造稳步推进,2016年完成低效果园改造面积20.97万公顷,占到低效果园总面积的51.12%。新建果园中,矮砧密植果园面积比例达到70%以上。围绕克服水资源短缺瓶颈,注重果园生态保护,精准施肥施药技术、保水保墒措施、肥水一体化管理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

  2016年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市场风险加大,产销衔接矛盾加剧,新型果业人才匮乏。

  2017年苹果产业发展趋势

  1.优质苗木繁育推广实现突破

  围绕苹果产业“节本、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区域适宜性优质大苗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栽培模式,健全优质大苗繁育推广体系。优质苗木产业化培育进程加快,苗木生产的工艺技术规程得到规范,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提高,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苗木基础。

  2.矮砧宽行密植栽培成为新建园主导模式

  矮砧宽行密植栽培模式既便于果园机械化作业、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果园用工,同时也极大改善了果园生态系统、提升了果园经济收益水平。经过近年的技术示范与推广,矮砧宽行密植模式已成为我国新建果园的主导模式,也是我国果树栽培发展的主要方向。

  3. “减肥减药”行动推动绿色发展

  在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引导下,苹果业界积极响应农业部启动的“减肥减药”专项行动,通过测土配方防控、精准施肥施药,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物理防治等果园综合管理方法,不仅提高了果园生产效率,而且对保障果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果农收入也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各级政府主导的“三品一标”、标准园建设等,在强调农业生产全过程控制、标准化操作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4.简易水肥一体化技术普遍应用

  随着整形修剪、促成花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树上管理技术的普及和提高,肥水管理逐渐成为果园增产增收的瓶颈。作为现代作物生产的重要技术,轻简化肥水一体化技术既适合我国小规模经营果园的生产需要,同时能大幅提高化肥利用率,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等诸多优良效果,已在苹果主产区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2017年苹果产业发展建议

  1.区划引领产业发展,推进供给侧改革

  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禀赋、生态环境适宜性原则,结合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按照优生区、适生区、次生区三层级,优化《中国苹果产业发展区划》。因地制宜发展区域适宜的主栽品种,优化品种特性及配置,注重提高苹果品质和效率,优化苹果栽培模式。硬化《区划》规制苹果产业的发展效应,抑制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违背自然生态规律、盲目突破苹果产业区划、过度干预果农权益等行为。以《区划》为基础,注重整合和优化配置支持苹果产业发展的科技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保险政策、市场规制政策,引导技术、资本、人才等先进要素向优势区聚集,提高产业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控制非优势区的苹果产能。

  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以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为主线,着眼破解果农小规模、细碎化经营环境问题,加快苹果优势区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和优化农地流转市场,为果农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明确产业政策目标,重点支撑经营规模在45亩以上的果农,促进优势区果农优先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着力破解产业技术推广、要素聚集过程普遍存在的严重的规模不经济问题,破解省力化技术创新难度大、组合集成创新难度大、推广普及难度更大困境,为有效推广先进技术和聚集优质要素,营造良好的微观环境。注重培养涉果合作社,加快规范和培育涉果行业组织,提升其自律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3.以信息共享平台为纽带促进产销衔接

  以信息化为纽带,促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管理工程技术与果业资源、果业生态、果业环境治理一体化,促进产业资源整合和市场资源整合,强化产业发展信息服务功能,注重披露产业发展、市场价格、库存及产能等信息,强化苹果产业监测与苹果市场风险管理功能,有效克服果农与市场间的矛盾。重视支持苹果优势产区和果品集散地的批发市场、新型市场业态培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创建苹果基地以及果农紧密联结型的经营模式,提高苹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4.主推三大核心技术,促进技术升级及产业转型

  针对我国苹果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经营集约型及装备现代化转型特征,注重集成创新,着力推广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模式、肥水一体化管理模式、低效果园技术改造模式,促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管理工程技术与苹果生产、加工、储藏、交易、物流等技术规程及关键控制环节的标准一体化,创建具有典型性、竞争性的现代苹果产业技术规程及标准化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形成现代果园综合管理体系,推动苹果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向现代产业转型。按照“市场经营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模式,创建现代苹果产业体系,有效克服现阶段产业发展面临的要素配置效率低、综合成本上升快、以及总体效益及综合竞争力不高等问题。

  5.注重人才培养,着力培育新型苹果产业经营主体

  培育苹果产业的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种植大户、合作社和果品企业等)可通过技术、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苹果种植主体的人力资本,提高苹果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增强其与市场的谈判能力,促进苹果产业持续发展。针对现阶段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功能提升、果农技术需求、果业人才短缺及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关键问题,着眼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结构统筹,破解基层果业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用不上”问题,形成汇聚专业人才和优化人才结构的环境,不断增强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激活果业发展新活力。

  6.加大果品产后加工,积极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

  (1)应加大果品产后加工,大力发展其他加工产品诸如苹果干、苹果酒、苹果醋、苹果酱等,使中国苹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更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同时,优化品种结构,适度减少富士系列生鲜苹果种植面积,提高其它新优品种或特色品种的种植比例,发展加工专用性品种。

  (2)开拓多元化的苹果国际市场,促进苹果出口贸易。今后,要积极开拓美洲、欧洲、非洲等市场,使出口市场多元化,避免对单一市场的高度依赖,同时也能有效扩大外贸出口,使中国从苹果生产大国转变为苹果贸易大国乃至强国。

  (3)积极培养多层次苹果消费市场,提高中国苹果的消费需求。大力推广适销对路的优良品质,提高苹果的质量,同时优化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形成早、中、晚熟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协调的鲜苹果消费市场;积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刺激消费需求,提高中国居民人均苹果消费水平。

  7.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苹果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应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延伸产业链条为抓手,以产业升级、农民增收为根本,以融人、融资、融产为设计理念,创新与创建农业经营新业态融合模式,完善支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机制与功能机构,优化苹果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苹果产业的全环节升级、全产业链升值。 

  (摘编自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第3期技术简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