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晴翠渐满目 春意正盎然

2015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这个开启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大幕的历史时刻已经过去了两年,岁月滔滔,两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在供销合作社发展史上却是如诗如歌的两年。

  岁月如梭,逝去的时光难觅痕迹,无法追寻,只能追忆;

  岁月亦如歌,动人的音符串起飞逝的年华,曾经的岁月沉淀在那一张张成绩单上。

  2015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这个开启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大幕的历史时刻已经过去了两年,岁月滔滔,两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在供销合作社发展史上却是如诗如歌的两年。

  在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多少人夜以继日,谱写这如诗岁月动人的篇章;多少人砥砺前行,奏响这如歌岁月优美的乐曲。

  那一辆辆在广袤大地驰骋耕耘的农机,那一架架在沃野上空纵横翱翔的无人机,是供销合作社开拓创新最好的呈现。在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上,供销合作社人贡献了土地托管的智慧,创造着中国农业规模化的又一种实现形式。这创造与现实需求如此贴合,迅速席卷成潮。大田托管、代种代耕、股份合作……它被推广又被改进着,以农民最需要的姿态出现,涉及全国20多个省份、1亿亩土地。供销人以这样的方式践行着“为农、务农、姓农”的宗旨。

  那一抹抹在城镇腹地、在边陲小城、在高原深山和合而生的绿色,那一个个伫立在城市乡村,为农民所重新熟知、认可、追捧的带有供销合作社标识的建筑,是供销合作社人励精图治无言的表述。曾经服务农民的前沿阵地,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被淹没、被疏离,甚至被抛弃。振兴基层就是强筋壮骨,这渴望是如此迫切,一经落地便势如破竹。两年里,基层供销社数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质量明显提高,县及县以下的销售占全系统的比重提升到72.2%,基层长期薄弱的局面得以扭转,供销合作社再一次回归农民的怀抱。供销人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锐意改革的壮志。

  那一份份承载着改革落地重任的文件,那一个个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是供销合作社人努力奋进最美的勋章。改革不能一刀切,改革不能齐步走,区域千差万别,基础各有不同,试点省成为改革破题的试验田。河北、山东、浙江、广东四个试点省冲在改革的前沿,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构建新型基层组织体系、推进上下级联合与合作、探索双线运行机制。当实践被中央、被专家、被农民认可时,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全面推进改革,成为供销合作社人共同而坚定的选择。供销人用这样的方式诉说着自己脱胎换骨的决心。

  两年匆匆而过,两年只是开始。又一年春天的故事已经拉开序幕,满目的晴翠激励着我们:改革才会生机勃发;盎然的春意召唤着我们:发展才会桃李芬芳。


供销人,加油!

奋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巡礼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掀开了各地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的序幕。两年来,全系统坚持为农、务农、姓农,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河北、浙江、山东、广东4个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省,在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新体系、健全体制机制打造为农服务生力军、推进上下贯通加快打造新型农业服务骨干力量等方面成效明显,亮点频出。在试点地区示范带动下,全系统积极主动深化改革,改革红利逐步释放,为农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综合实力较快提升,社会形象得到改善。从本期起,本报启动《奋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巡礼》大型采访报道活动,深入基层,将目光聚焦于供销合作社在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夯实基层基础,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发展电子商务,推进联合社治理机制创新等综合改革工作的多个方面,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展示改革成果,并结合专家点评和权威访谈,推广试点经验,为全系统深化综合改革提供典型借鉴,敬请关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