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服务:细化升级,赋能现代农业

  质量兴农,服务先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力量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尤其是以农资企业为代表的农业服务有生力量,在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水平显著提升,在服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空前拓展,对农业高质量稳定发展的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保障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以农化服务为先导

  农化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最早的农化服务探索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

  1980年,原冀县化肥厂生产的2.3万吨碳铵出现滞销,企业亏损严重,濒临倒闭。时任该厂厂长的顾二熊调查后发现,碳铵滞销并不是产品质量和供过于求的问题,而是因为农民对碳铵不熟悉,施肥不科学,导致肥料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因而不愿用碳铵。为此,顾二熊借鉴国外经验,主导创建了全国第一家农化服务中心——冀县农业化学服务中心。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化肥流通体制虽然经历了计划管理、双轨制、专营制、放松管制等几个阶段,但总体上来说,对化肥产品一直实行的都是统购统销的政策。那时,化肥的生产、销售、推广由工业、供销、农业等不同部门负责,再加上产品较为单一,使用方法简单,磷复肥企业在农化服务方面的模式与思维尚未成熟。

  在化肥流通体制改革之后,由于原有的流通渠道受到巨大冲击,磷复肥企业在从事生产的同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肥料的销售上来,以生产企业为先导的农化服务模式到这时才开始逐渐成熟。

  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建立专业农化服务体系的磷复肥企业,也是最早倡导平衡施肥,并建立基层实验室为农民免费测土推荐配方施肥的企业。自1999年以来,中阿公司针对我国复合肥企业长期存在的研发、生产、推广应用撕裂脱节问题,积极与中国农科院土肥所、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对复合肥配方制定、工业化生产、推广应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有效解决了配方制定程序不清、方法过于繁琐、农业配方难以工业化生产、工业化配方难以适应农业需求、农化服务主导思想和组织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此后,国内主要磷复肥生产企业先后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农化服务体系,并且在服务理念上不断升级进化。例如:深圳芭田公司通过预制母粒,把小型复混肥装置直接搬到田间地头,同时通过健全的基层农化服务网络,将灌溉施肥“三位一体”应用技术推向全国;湖北新洋丰公司率先提出“二分之一”理念,即把肥料售出只完成了一半任务,另一半就是做好服务。

  这一时期,农化服务逐步成为磷复肥企业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品牌认知度的重要手段,通过与农业主管单位、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客观上也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农化服务人才,对推动我国农业技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农业社会化服务迅速崛起

  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农业现代化必须建立在适度规模化的基础之上。而我国农业长期面临人多地少、大国小农的现实,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5年内完成承包经营权确权。此后,国内掀起一场土地流转的热潮,对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变化,对农资企业从生产商、流通商向服务商转变提出了迫切要求。2014年以后,由农资流通企业转型而来的农资服务商,逐渐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形成一大批具备全国性资源整合能力的大服务商、以作物为导向的具备技术服务能力的区域服务商、在产业链角度纵向或横向发展的新型服务商。截至2018年底,从事农业服务的农资企业、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等多元化服务主体达37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3.84亿亩次。

  2015年,农资行业掀起一波向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进军的高潮。这一年,中化成立了独立的农服公司,重点打造农业服务板块;史丹利也先后投资5亿多元,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开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诺普信以田田圈为支点,正式进军农业金融服务……这一年,也被称为“农服元年”“农资电商元年”。经过时间的检验,这些实践虽然大多无疾而终,但也为农资企业后续的农服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17年,中化重点打造的MAP模式,通过与新型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战略合作,建设MAP农场,为规模种植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农技、农机、气象、金融、农业数据、农产品销售等全程服务,并导入信息化技术,线上线下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化集约化。金正大集团主推的金丰公社,通过打造千家县级农服机构,汇聚全球种植业产业链上优质资源,为农户提供土壤修复、全程作物营养解决方案、农作物品质提升、农机具销售租赁、农技培训指导、产销对接、农业金融等全方位服务。

  这一年前后,史丹利、新洋丰、云图控股、红四方、六国化工、中农集团、倍丰集团等企业也纷纷建立了独立的农业服务部门或公司,从不同链条出发,向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深入挺进。以农资企业为代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力量迅速壮大,并在服务模式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格局,农业服务的本质也彻底摆脱了产品和技术思维,向更高的格局与维度进化。

  智慧服务引领未来

  从以生产企业为主导的农化服务到厂商融合发展共建平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发展,农资企业完成了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再到智慧服务的蜕变。

  近年来,在农资企业探索农业服务领域的过程中,大量智能农机装备、飞防无人机以及新型农资产品广泛投入使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也不断应用到农业、农资领域,智慧农服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发展仍面临着田间管理技术落后、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套的生产经营服务供给不足、农产品质和量供需失衡等一系列现实难题,智慧农业的蓬勃发展,更是对农资产品和技术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5G和AI(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新型智慧农业服务已不再遥不可及。2018年11月,大丰收平台正式上线一款病虫害识别小程序,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场景病虫害诊断技术,实现了AI识别和诊断的全面升级。2019年3月,山东丰信农业公司推出一套智能系统,能够在1秒内对58种作物出具全程营养解决方案,并通过AI自主学习,不断丰富数据储备,实现自我迭代。同年,深圳芭田公司也依托大数据平台,引入AI技术,构建了具备精准识别产品信息、科学施肥方法、当地农产品行情实时播报、专家24小时在线解答、种植状元争霸等五大功能的智能扫码服务系统。

  农业服务的本质在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农业发展各个环节的问题,农业服务的智慧化正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一批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农业服务企业,已经率先展开智慧农服的探索。而由传统农资企业转型而来的农业服务主体,也在积极通过自主创新、与科研院所等深度合作,探索建设更加智慧、高效、生态的农业服务体系。不难预见,未来,智慧农服将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