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农村电商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巡视员、研究员周宏春撰文指出,农村电商,打通了城乡之间、产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流通与交易环节,不仅改变了城市居民希望买到好的农产品与农村的农副产品卖不出去两者并存的格局,还使农民的观念、社会组织形态和生活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使农民不用进城就能享受到社会生活进步的成果。当前,应按照“以民为本、分类推进、统筹兼顾、合作创新”的发展思路,发挥电商平台在政策引导、顶层设计和规划计划、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品牌创建、质量监管、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地方农产品龙头企业,拓展海外营销渠道,推动跨境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和现代化发展。

  他指出,一是加强资源整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首先完善基础设施,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道路“村村通”问题,提高物流配送能力。其次要整合物流、快递等资源。最后要解决物流服务“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搭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电商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以“工业品下行”带动“农产品上行”,破解“农产品上行难”问题。

  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夯实农村电商发展基础。农村电商既要向上下游纵向拓展产业链,也要横向与乡村旅游、“一村一品”等产业业态融合,形成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局面。首先,促进电商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随着一二三产业的逐步融合,农村文化旅游、休闲农业、农家乐等迅速发展,农村电商可从单一农产品销售向多品类、多渠道、多服务拓展,与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培育加工等融合起来发展。其次,紧盯市场需求,培育和生产适销产品,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避免农产品“卖出难”及价格波动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最后,发展涉农服务业。积极培育策划、开发设计、交易、营销、运营和物流管理等配套环节服务,促进电商上下游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实现多方共赢。

  三是加强质量监管,为农村电商提供高品质商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管理。按照农产品等特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等。从完善产业体系、物流体系、营销体系入手,强化农副产品生产标准化规则的制定和管理工作,实施市场管理和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品牌保护。加强农副产品包装规划和设计、推广与营销。加强农副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质量检验以及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质量监管;加大对网络销售劣质农副产品的监管和惩罚力度。注重品牌宣传推广,重视“口碑”效应,促进品牌产品增值。

  四是加强电商生态能力建设,完善农村电商扶持政策。人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决定性要素。首先要加强人才培训力度。整合政府、企业、院校、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用好线上线下、远程等培训工具,培养一批既懂电商、懂农产品又熟悉市场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要提升农民运用信息技能。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宽带进村入户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电商创业培训和业务培训等,提高他们运用电商能力。最后要加大电商创业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制定并实施农村电商创业创新政策,为农村电商提供优惠贷款、社保补贴、培训、场地或入园补贴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吸引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者返乡创业就业,提升农民参与度和获得感。

  据悉,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覆盖国家级贫困县737个,占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比重为88.6%;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达857亿元,同比增长60.8%,高出农村整体增速19.3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电商诸多方面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农产品难以进入上行体系,如2017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仅占全国商品网络零售额的4.4%,生鲜产品线上渗透率仅为7.9%。此外,产业不配套、以次充好、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监管体系不健全、人才缺乏等问题也制约着农村电商的健康持续发展。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