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要有互联网思维 也要有产业思维
2008年,我创办了《创业家》。我想知道年轻人创业有没有机会,他们是什么样子。我把公司定义为“发现并培养下一代商业领袖和明星”,致力于让年轻一代能够传承企业家精神。
2008年创刊的时候,很多企业家们给我们题词。其中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写道:创业家的前面永远是千难万险,他要做的事永远是披荆斩棘,所以创业家永远会得到社会的尊重。我认为这是对“创业精神”的定义。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在2010年参加创业黑马的年会时说:“创业就像当年的革命洪流,浩浩荡荡,有掉队的,有叛变的,有牺牲的,也有坐牢的,但谁也不能阻挡这一场革命的洪流。”的确,创业犹如革命,如果说当年的中国社会主要是革命的问题,现在则是创业的问题。
我们在新一代创业家身上可以找到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他们对产业的洞察、对资本的认知,他们敢花大钱、敢烧大钱,他们对供给侧资源的挖掘、对管理边界的突破等等。但是,我们一直认为,如果回归到本质,还是一样的。互联网创业的过度金融化,让很多创业者认为可以脱离地球引力,可以飘在天上,不跟一个具体的产业结合。
无论是出行还是住房租赁,无论你有多么高的金融化、互联网化,当你打破行业规律的时候,就会出事。所以,我们主张深耕产业,主张一个创业者既要有互联网思维,也要有产业思维;既会赚钱,也会融资。用我们的话说,就是重度垂直在先,深耕产业,天地融合。
创业不只是光荣和梦想,更多的是痛苦和焦虑。一个创业者,实际是在承担终身的无限责任,甚至是连带责任。很多企业家为什么跳楼?是因为这个责任,对股东、对员工、对用户、对社会的责任,只能用生命做代价。
我们黑马大概有1万多人。如果1个黑马雇佣100人,实际上比这个数大,大概有三四百人,那么就创造了三四百万个工作机会。如果大家缺乏责任,坚持不下去,就会带来很大的就业问题。10年来,我们请企业家来帮助创业者,请投资人来帮助创业者,我们照企业家的样子把创业者找出来、推出去、配上成长资源。最重要的,企业家们是在这里寻找代表未来的火种。如果企业家精神的传承断了,一切都成了空中楼阁。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创造未来的4种能力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