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人物绽放>>正文内容

岳晚增:50年坚守深山老店

  

岳晚增老人和他的小店。资料图


  岳晚增(右)向顾客介绍产品。资料图


  人物档案

  岳晚增,山西省平顺县石城供销合作社岳家寨“双代店”营业员。在计划经济时期,他靠着一根扁担,为远离城镇的小山村带来了生产生活急需物资,靠着诚信把供销合作社的小店办成了农民的“贴心店”;市场经济时期,他靠着一双手,把小店“改造”成了农副土特产品直销店,成为了游客们打卡之地,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为当地农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口密集一点的村庄都设有分销店,小一点的村子则设有代购代销店,简称“双代店”。过去,“双代店”为繁荣农村经济、方便群众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小村庄的农民逐步外迁,“双代店”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大都被撤销。但是,在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平顺县石城镇岳家寨村,仍然有一个供销合作社的老店在坚守着,且生意红火,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坚守这块阵地的人叫岳晚增,今年已经75岁了。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店直到现在,他整整坚守了50多个春秋。他的这份坚守,打动了很多人的心。

  一根扁担挑起农民的期盼

  岳家寨地处晋豫交界处,是平顺县东部石城镇的一个小村子,距离县城50公里,离镇政府17公里。山村四周群山环抱,悬崖峭壁环绕如带。因为山村道路艰险,所以长期与外界隔绝,像一个远离纷扰的世外桃源。

  村庄东侧的悬崖下有一条一眼望不到底的大河沟,这条河沟是通往镇上和县城的唯一通道。也正因如此,生活在这里的20多户村民要购买日用品和卖出农产品,都需要翻山越岭徒步4个小时才能到达镇上。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为解决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平顺县供销合作社决定在村里设立代购代销店。经村民推荐、大队审核、供销合作社批准,岳晚增作为村里唯一一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高材生,担任了供销合作社的双代员。

  在那个年代,双代员是不拿工资的,和农民一样挣着工分。双代员的工作就是挑着货郎担走家串户收购农副土特产品,然后交到供销合作社;从供销合作社买到群众需要的生活日用品,挑回村里。岳晚增品行好、人正派,是大家公认的好青年。他上岗后,果然不负众望,非常认真,一丝不苟。虽然工作辛苦,但他上门收购农副产品一直按照国家定价付给农民钱款, 从不缺斤短两;日用品也是按照社里规定售出,从不多加一分钱,把小店办成了人民群众信任的“贴心店”。

  他每隔3天要到镇上走一回,去时挑上农副产品,回来时再挑上日用品。每次肩上的货物有三四十公斤重,为了防止鸡蛋等易碎品破损,在翻山越岭攀爬悬崖时他格外小心。每一次到镇上他都是这样挑着担子小心谨慎地前行,双脚与大山摩擦30多公里,需要八九个小时才能打个来回。回到岳家寨,每次放下担子,歇上几分钟,还没解了疲惫,就赶忙再挑起满是“宝贝”的担子送到店里,因为农民需要的油盐酱醋茶、针头线脑、锅碗瓢盆,全都装在这看似普通无奇的箩筐里。

  刚开始由于“双代店”没有场所,他就在自己的家里隔了一块地方,一边摆上日用品,一边堆放农产品。由于工作出色,服务群众热情周到,深受农民欢迎。1975年,大队在村边专门为供销合作社盖起了3间石板房作为门面房。从此,“双代店”才有了专门的营业场所。

  新的商店开业后,岳晚增的干劲更大了。无论绿林葱葱还是银装素裹,山里始终穿梭着一个孤独的身影。酷暑,挥汗如雨;寒冬,踏雪爬行。肩膀勒出的印痕最终变成顽固的老茧,那些攀爬过的路也成为历史的见证。

  一双手托起致富的希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50多年过去了,青年时代走进供销合作社“双代店”的岳晚增变成了老年人。

  2005年,年届六旬的岳晚增到了退休年龄。由于岳家寨年轻一代都搬出大山到县城安家,剩余的只有六七户老人居住在这里。供销合作社领导也考虑过岳晚增退休后就撤销村里的小店,但岳晚增听说后不干了。他想,撤销了这个店,这几户村民的生活日用品谁来供应?这几年不断有人来这里旅游,没有店,游客想喝瓶水、吃个方便面怎么办?游客想买土特产又找谁去?想到这里,岳晚增找到平顺县社相关领导,诚挚地说:“如果有人接替我的工作,我就交担子;若没人接替我,我就接着干。虽然我到了退休年龄,但身体很好,还能继续干。”就这样,岳晚增退休不退岗,一直干到了现在。

  到了2009年,随着平顺县村村通公路政策的兑现,这个曾经闭塞的小山村通了公路,年逾6旬的老岳再也不用靠肩膀挑运货物了。

  “沟口一线天,沟顶山坡缓,三季草木盛,坡顶绕石岩。”随着公路的修通,岳家寨向人们展现出了其美丽迷人的身姿。独特的地形地貌,使游客惊叹不已。

  老岳除了销售日用品和食品外,还增加了小米、豆面、花椒、核桃、木耳、中药材等农副土特产品。虽然产品数量不多,但他用双手托起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

  随着岳家寨的名气越来越大,岳晚增也成了名人。中央电视台来拍摄岳家寨的时候,把老岳作为重点采访对象。随后,省、市、县电视台及报纸等媒体的记者也蜂拥而至,争相采访报道。如今的岳晚增成为了供销合作社的一张名片,凡到岳家寨来的游客,都要进店里看看,再买些土特产带回去。来自河南的游客告诉笔者:“看到供销合作社三个字好亲切,一定要带上这里的土特产回去。”

  时代变了,老岳“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变。为农民代销农副产品,自己不加一分钱;销售的日用品,社里规定多少钱,他仍然还是卖多少钱。村民岳书勤说,老岳这里买一块电池两块钱、一瓶水一块钱,价格和镇上一样,有的商品甚至比镇上还要便宜。如果他们要去镇里买东西,光路费就要花60多元钱。“我每月有2000元的退休工资,这个小店主要是为大家提供方便,不需要从这里挣钱。”老岳如是说。

  石城镇供销合作社主任郭晓龙感慨地说:“老岳在这里的意义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卖货人,他代表着我们供销合作社的形象。他的这种坚守、诚信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供销合作社人学习。”

  至今,“双代店”里的货架上还存放着70年代没有卖出去的暖壶、茶缸、水壶和香烟,墙上还张贴着1975年的报纸和十几张奖状,这些老古董已经成了文物。为了保护好这些文物,山西省文物局每天给老岳发10元,让他叮嘱游客到商店里照相不允许使用闪光灯,防止强光破坏墙上的报纸和奖状。

  如今,75岁高龄的岳晚增仍然在小店里坚守着。现在,他不仅卖商品、为游客提供服务,还有一个重任就是保护供销合作社流传下来的文物。

  (作者单位:山西省供销合作社)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