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加快推进农业“走出去”

  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题为《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文件对提高农业对外合作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加快推进并支持农业“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国农业企业集团。

  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方面的长远合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重大支撑,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中国农业必经的国际化之路。

  多领域发力加快农业“走出去”

  在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主席、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看来,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过程中,要多领域发力,加快推进农业“走出去”。

  “通过加强技术农民培训,提升国外农业生产,这是农业‘走出去’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马增俊告诉记者,目前,不少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销商已经在东南亚国家建立了生产基地,包括水产养殖、果蔬种植等。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需要中国加强技术农民的培训和输出,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同时建立中国技术农民的生产队伍,成立大公司,用公司化模式来发展规模农业、技术农业、安全农业。加强农业设备推广也是当前加强国际合作的领域之一。例如,泰国正大力推广智能农业、农业科技设备,迫切希望吸引中国生产技术设备商参加当地农业机械展,也希望外国投资者能到泰国投资,以泰国作为在东南亚地区拓展业务及测试新产品或服务的基地。

  此外,还可以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比较优势,充分利用相关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机制与渠道,加强农业资金融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加工、储运、流通等全产业链环节投资。“可以通过资金输出,共建以农产品种植开发、精深加工、收购、仓储物流为主的农业产业合作区,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销售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构建庞大的交通运输能力和完善的物流网络,推动沿线国家之间开展农业双向投资。”马增俊如是说。

  在他看来,在农业“走出去”过程中,需特别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国家安全问题,关注合作的国家是否安全,中国和东道国的关系,以及如何从政府的角度保障中国“走出去”涉农企业和人员的安全;另一个则是农业生产在当地受保护的问题。

  推动农批市场国际化进程

  一号文件强调,要培育一批跨国农业企业集团。马增俊认为,不管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都需要农业企业进行集团化发展。如何看待国际农产品企业的问题,并非简单的在国外就是国际企业,而是要在理念上、在运作模式上都具有国际化思维,以国际化理念来处理问题,在农产品国际生产领域、市场领域、流通领域,都能让中国涉农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就农产品批发市场领域而言,践行‘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继续把批发市场发展成为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平台,加强国际对接。”马增俊说,培育跨国集团需要改变一系列思维模式。

  首先,要培育国际化思维模式。这种国际化思维包括质量、诚信、环保、友好等,要将此类思维渗透到企业领导者的思想深处,从而指导行为,做好国内市场,真正把国内市场作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

  其次,要培育国际开拓能力。开放思想,多“走出去”,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实现批发市场的国际化。升级市场功能,改变批发市场和批发商的管理模式和关系,提升经销商的国际经营模式,适应国际化的功能升级,以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批发商为国际贸易主渠道,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再次,要整合资源,布局国际。熟悉和掌握国际市场规则,提高自身国际资源整合能力,把国内批发市场和国际批发市场相结合,推动国际化建设,在共同投资、经营管理、技术输出方面进行合作,加快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国际化步伐,做到“合作共赢,共享未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