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三十年后的中国农业

  相信这个标题会很吸引农业、农资行业的人。即使30年后的稻田麦浪不是今天所有的人都能看到,但子孙还在,事业还在,畅想30年后农业、农资行业的发展水平还是很有意义的。
 
  40年前的12月18日,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启动了。记得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有首歌中唱到“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为什么那时的人们在歌曲里大张旗鼓“畅想”20年后呢?因为改革开放不仅极大解放了思想和生产力,还迸发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向往,所以畅想。
 
  就在这个月的18日,我们刚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纪念了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按照“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过30年,不正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吗?那时候的中国农业、中国农资行业会呈现怎样一种令人欣喜和鼓舞的情景呢?
 
  世界上很早就存在一门新的学问叫“未来学”。它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基础,预测未来的发展路径与成就,勾画未来新的产业与领域,引领人们的筹划和追求。“中国梦”就是未来的美好生活在今天中国人心中的投影,她激发奋斗,带来动力。同样,我们农业、农资人也需要有一个中国农业、中国农资行业未来的愿景,这个愿景既引导我们发展,也带给我们路径。无疑,乡村振兴战略制定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就是未来农业的大舞台、总导演,也是未来农资行业服务的总体环境。因此,畅想农业、农资的未来,至少要牢牢抓住两点。一是千方百计提升农业效益。改革的深水区攻坚区,对应到农业就是如何提升农业的效益。发展是硬道理落实到农业,就是未来中国农业不仅要保障粮食安全、极大丰富农业产出,更需要在三产融合中寻找新的定位、发展新的领域。否则,农业就无法在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二是切切实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资服务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既是绿色理念、生态文明的刚需要求,也是贯穿农业、农资行业未来几十年的红线、底线。否则,生态宜居的目标就无法全面实现。
 
  过去40年,我们取得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取得的工业化成就。落实到农业,“蹄疾步稳”是最准确的发展描述了。我们不能渴望把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复制到农业。我们曾经急于在农业的组织制度、管理机制、生产规模上实现大跨越,但事实证明欲速则不达。操之过急的合作化运动、揠苗助长的合作社升级,都证明超越了当时的历史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地从农业的发展实际出发,寻找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中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这样一个深刻把握中国历史与现实、推动中国农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国方案”。
 
  一看农业30年,长吗?对建功立业的仁人志士来说太长了,我们曾经恨不得“只争朝夕”!但放到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放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里,30年不长。对农业体制机制和农业规模的发展改革,我们需要足够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