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大农 科技为魂
荷兰是一个小国,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1/4低于海平面,20%面积靠人工填海,一年中300天都在下雨。荷兰还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1700多万人聚集于此。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荷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历了“饥饿的冬天”,2万多人被活活饿死。
然而,就是这个人多地少、资源贫瘠的小国,如今却创造了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大国的奇迹。
据百度百科记载,荷兰农业高度集约化,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从业人员17.3万,常年位居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农业构成中,畜牧业占52.6%,园艺业占33.4%,农田作物占14%。荷兰花卉产业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和出口国。
荷兰人利用不适于耕种的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现已达人均一头牛、一头猪,跻身世界畜牧业最发达国家行列。荷兰人在沙质地上种植马铃薯,发展薯类加工,世界种薯贸易量的一半以上从这里输出。荷兰共有1.1亿平方米的温室用于种植鲜花和蔬菜,有“欧洲花园”的称号。荷兰把美丽送到世界各个角落,花卉出口占国际花卉市场的40%~50%。
根据荷兰中央统计局数据,去年,荷兰农产品出口额达到903亿欧元,占全部商品出口总额的18%,仅次于美国。
“这些数据证明了荷兰农业对世界的贡献”。荷兰农业、自然及食品质量大臣斯考滕说起这点无不自豪。
荷兰农业的成功经验是什么?高科技。
在一个荷兰温室番茄大棚里,大棚的生产加热方式以热水管道加温为主,温室底部的热水管道同时又作为轨道车的行进轨道;温室内设有天窗、循环风机、内遮阳等设备,以保证随时调节温室通风、保温、光照、湿度等指标;温室的二氧化碳增湿系统,能够维持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在900微摩尔/每摩尔左右,可以提高产量30%以上;温室能定期自动监测病虫害,并以矿物源、植物源药剂为主,一旦病害发生或虫害超出天敌防治范围,则及时采用农药进行防治,且化学药剂用量都严格控制在20%以内……
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农业学教授夏克·巴卡尔介绍说:“在荷兰,每个温室都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通过内部星罗棋布的传感器,实时获取温湿度、光亮度、二氧化碳浓度等重要数据,通过自动调控为作物创造最佳生长环境,以达到节能减耗、提高产量的效果。”
据荷兰政府统计,荷兰农业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从7.28亿欧元增加到8.64亿欧元,几乎全部研发费用都用于技术创新。荷兰农业正大步迈向智慧农业、精准农业时代。
如今,荷兰的创新农业技术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正在加大与荷兰的合作。
荷兰瓦格宁根大学,一座中荷日光温室配备了瓦格宁根大学设计的自动调控通风窗、遮阴帘、无土栽培和电脑气候调控设备。这种日光温室是荷兰为中国农业工作者提供的创新解决办法。
“近年来,两国不断加强农业合作机制建设,在畜牧业、种植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农产品贸易等领域深入开展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表示,中方愿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继续深化两国在畜牧兽医、动物福利、植物新品种保护、马铃薯、农业科研和人才培养、企业合作、与FAO三方合作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更好地促进中荷两国农业农村发展。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中美农产品进出口增加,专家称可互补供求…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