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优势产业 探寻改革路径
山东青岛即墨区社发力深加工破解销售难
正在加工的“即供”咸鸭蛋,进入腌制阶段。 即墨区社供图
当前,一方面消费者对高品质、多样化消费需求加大;另一方面农产品标准化低、上行销售难。为此,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供销合作社找准突破口,精准发力,加大农副产品深加工建设力度,建成即墨区农副产品运营中心,投产即供咸鸭蛋生产线,推动该区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
带着农民养鸭子
家住即墨区移风店镇毛公泊的马成梅,是远近闻名的鸭子养殖大户,从2008年开始养殖蛋鸭,规模总是在2000只左右。而今年她的即墨谷囿家庭农场的鸭子数量猛增到6000只。“以前养殖规模小,是没有好的销路。现在扩大规模是因为有了即墨区供销社的支持,鸭蛋不愁销路,生产多少,供销社就收购多少,价格稳定,利润也增加了。”
马成梅家的变化,源于青岛市即墨区农副产品运营中心即供咸鸭蛋生产线的投产运行。今年5月2日,青岛市即墨区供销合作社投资500万元建成的即供咸鸭蛋生产线正式运行。生产设备从深圳等地引进,在国内属于一流,从生蛋清洗、腌制、二次清洗、烘干、检验、分级、包装到杀菌等生产工序,全部实行标准化。每小时加工能力5000余枚,一天按8小时计算,可加工咸鸭蛋4万余枚。该运营中心已获得包括鸭蛋在内的再制蛋类、大米、谷物、烘炒类、干制食用菌、干制水产品等六大品类农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出品的“即供”咸鸭蛋获得权威部门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即供”咸鸭蛋生产线投产后,马成梅家的鸭蛋供不应求,2000只鸭子,一天产蛋量也不过2000只,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需要。赚钱的机会就在眼前,哪能放过。马成梅与丈夫一商量,赶紧扩大养殖规模,迅速补充鸭苗4000只。现在既使有6000只的规模,离“即供”咸鸭蛋生产线每天4万余枚的需求还差了一大截。即墨区社与马成梅签订了购销合同,收购她家的鸭蛋。马成梅家的鸭蛋不愁卖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其他养殖户的耳中。他们找到马成梅,自愿把自家的鸭蛋卖给即墨区社,搭上顺风车,卖个好价钱。现在的马成梅成了大忙人,她不仅要担负起照料自家鸭子的养殖工作,还要照料收购周边养殖户鸭蛋的“生意”。“忙归忙,心里踏实,有钱赚。”马成梅高兴地说。不但马成梅高兴,鸭子养殖户们更是高兴,有了即墨谷囿农场的统一收购,他们再也不愁销路了。养殖户王化金说,“有了即墨区供销社托底,利润有保障,我们不再担心价格和销路,一门心思把鸭子养好就行了。”
深思熟虑定方子
即墨区社选择咸鸭蛋试水农副产品深加工,这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几经调研后作出的科学决策。2015年,青岛市即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作为即墨区政府落地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之一,即供电商主要职责就是销售全区农副产品。在搭建电商销售平台的同时,即墨区社组织产销对接活动,区社领导带队,业务科室参与,深入基层全面展开。他们走访考察了3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企业、家庭农场、养殖户、种植户,召开了10多次产品营销对接会。考察发现,即墨区的优质农产品十分丰富,品种门类齐全,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但却普遍存在着没有生产许可证的问题。在我国,食品生产实行严格的生产许可制度,没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再好,也进不了商场;品质再优秀,也上不了电商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户、种植户,由于受资金、技术、土地等因素影响,无法实现农副产品标准化深加工,产品停留在小作坊生产阶段,很难获得生产许可证,标准化生产和生产许可成了即墨农产品走向大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面对现实困境,在反复研究、多次论证下,“夯实线下生产建设,破解农民销售难”在即墨区社领导班子达成共识。2018年下半年,即墨区社投资改建即墨区农副产品运营中心,2019年3月建成运营,当年5月首条标准化生产线——即供咸鸭蛋生产线正式投产,掀开了即墨区社为农服务的新篇章。
为什么选择咸鸭蛋,即墨区社也是有考虑的。一是腌制技术成熟,品质有保障。“即供”咸鸭蛋的腌制技术源于即墨区移风店镇毛公泊村张氏家族。张氏家族自唐代开始,在大沽河南岸养殖河鸭,吃不了的鲜鸭蛋放到陶缸里,加上盐水腌制。“张家始终坚守传统工艺,世代传承,至今已传至第46代。其腌制过程必须经过45天,与现代化学催熟方法相比,整整多了30天。”青岛市即墨区农副产品运营中心负责人张克峰说,40多天的腌制时间,保证了“即供”咸鸭蛋的口感和质量,腌制的咸鸭蛋,咸香可口,起沙冒油,松嫩鲜爽,清香四溢,远近闻名。二是标准化规模养殖,鲜蛋品质好。大沽河畔的移风店镇、段泊岚一带,自古以来就有养殖鸭子的习俗,过去家家户户养鸭子,现在规模养殖,标准化程度高,便于集中收购运输降低成本。养鸭场选在有河流沟渠的地方,绿树成荫,土肥水美,自然环境十分优越。鸭场水域水质优良,天然鱼、虾、螺、贝类饵料丰富,鸭子基本属于散养,吃的是河沟里的“活食”,体格健壮,鸭蛋的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营养丰富。实践证明,选择咸鸭蛋进行深加工,正好踩对了市场的频率,“即供”咸鸭蛋“迎风起飞”。
拓展销售有路子
传统工艺结合标准化生产,夯实了“即供”咸鸭蛋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即供”咸鸭蛋产品一经投放市场就受到客户青睐,销售形势一路走高。目前,“即供”咸鸭蛋已经销往省内的潍坊、烟台等地,还远销内蒙古、山西等地。青岛福寿喜禽蛋销售有限公司经理衣斌是“即供”咸鸭蛋代理商之一。他说:“我在线上线下同时销售,线上依托微信小程序‘开团’销售,线下以青岛利群集团和46个门面店铺为依托,一周销售量1.2万余枚。”
“代理商制度是‘即供’咸鸭蛋销售形式之一。”即墨区供销合作社党委委员王春敏说,“我们广开销售渠道,除了代理商外,还有‘农超对接’、终端市场、直供体验中心、电商平台等,多元化销售形式拓展了农产品走向市场的广阔天地,增加了利润,提升了附加值。”王春敏举例说,养殖户自产自销咸鸭蛋,单个市场价在2元左右,进入供销合作社流通渠道,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单个咸鸭蛋销售价在2.3—2.5元,增值30%以上。
“即供”咸鸭蛋在线下即墨农副产品直供体验中心青岛店,线上“拼多多”“即供官方商城”销售以来,表现不俗,迅速打开销路,聚集起人气。随着“即供”咸鸭蛋的声名远播,最近,一名内蒙古自治区的代理商找上门来,首批订购了1万枚咸鸭蛋。
“即墨区农副产品运营中心是政府搭建的为农服务平台,面向全区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开放,符合条件的特色农副产品核检后均可享受服务。”即墨区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梅良本表示,供销合作社要扛起推动农产品上行、满足城市居民品质消费的责任。下一步,要依托青岛市即墨区农副产品运营中心,积极推进蛋类、大米、谷物、烘炒类、干制食用菌、干制水产品等六大品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线建设,拓展农产品产销服务领域,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支撑。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陕西省永寿县 柿子产业助农致富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