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传媒 中国农资 商学院>>正文内容

如何避免引发人们对营销的成见?

  上期讨论了人商业营销成见产生的原因,也明晰了这种成见广泛存在。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在农资营销过程中尽量避免引发这些成见,否则会为企业发展和营销工作带来很多掣肘和羁绊。
 
  所谓引发成见,就是消费者将自己对企业产品、销售人员的信任判断调至“怀疑”频道,处处挑剔你的产品和服务,时时怀疑你的话术说辞。这时,你的所有努力不仅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极有可能落得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尴尬结局。如果我说如何如何就能避免引发人们的成见,你可能不信。也对,因为如果能够彻底避免,不就没有那些成见了吗?所以我们来看看什么情况下会引发人们的成见。
 
  首先是企业的过度广告。农资行业面对黄土、红土,面对百果五谷,企业品牌形象广告和产品推销广告不需塑造成奢侈品。所以,任何在央视弄出“标王范儿”的广告,都会引起农民消费者的不适,进而觉得这广告费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我还见过化肥企业把品牌广告打在豪华邮轮上的奇葩创意。这样没有深入研究消费者的营销行为怎么可以引发好感?怎么不引发成见甚至反感?企业营销广告应面对终端消费者,聚焦一个群体,突出一个理念,传播一个优势,能做好这三点就已相当不易。为何还要把吸引经销商的广告铺天盖地?经销商和终端消费者诉求不同,合理的逻辑是消费市场叫响,会反推吸引渠道做大企业,而非吸引渠道蜂拥而至去忽悠农民、扩大销售。
 
  其次是营销的不靠谱行为。有些农资企业喜欢玩弄新概念、炫高科技,有些营销人员爱吹大话、夸大农资产品效果。农资产品的“终极消费者”是农作物,它们无言,但秋收时一切都会大白于天下。所以,要么你的营销成为过后拜拜的一锤子买卖;要么是准备拍板采用你的产品前,农民就已启动怀疑程序。一旦进入这个频道,你很难摆脱被拒绝的命运。
 
  第三,与消费者沟通时缺乏科学技巧。如对知识与信息不同层级的对象,应采用不同方式。对文化知识和信息缺乏的,要努力将其所需内容通俗易懂地传达出来。那些故弄玄虚的人并不能得到信任,反而会引发成见与反感。对于文化层次高的消费者,给出全面的介绍和开放的结论,让他“自由”选择,这样不易引发成见与反感。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先做好“听”再做好“说”。因为好的“倾听”能帮助我们真实准确了解消费需求和动机,促进双方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和情感,最后在和谐中化解人人都有的对营销的成见。
 
  总结一句话:成见是一种出于自我保护的防御本能,避免让成见苏醒的最好办法就是:启动人人都有的愉悦、信任、接纳的本能。而这种启动始于你设身处地的共情、细致入微的服务。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