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热点聚焦>>正文内容

红枣期货在郑商所上市交易

  4月30日,红枣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首批上市交易红枣期货合约为CJ1912、CJ2001、CJ2003和CJ2005。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上市仪式上表示,上市红枣期货是资本市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红枣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副食品产业之一,上市红枣期货,形成连续透明的期货价格,可为红枣企业和广大枣农提供定价和避险工具,促进红枣产业健康发展,还可通过合理设定交割质量标准,引导红枣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方式,提升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和附加值,充分体现红枣的价值,促进红枣产业转型升级。

  “红枣期货尽早发挥功能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脱贫攻坚,是一件使命光荣、意义重大、工作艰巨的任务。”方星海表示,市场各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红枣期货培育与推广力度。郑商所和广大期货经营机构要大力宣传与推广红枣期货,增强广大枣农标准化分级理念、提高议价能力,帮助广大红枣产业企业尽快了解、认识、掌握和使用红枣期货,提升管理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研究开展红枣“保险+期货”试点。相关机构要积极参与并动员各方力量,开展红枣“保险+期货”试点,创新试点形式,提高试点质量,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场模式,促进枣农稳收增收。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郑商所要密切关注红枣期货上市后运行情况,加强对市场风险的分析研判,有效管控红枣期货市场风险,确保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据了解,郑商所农产品期货产品的主产区,多数位于老少边穷地区。把服务“三农”与服务脱贫攻坚结合起来,通过产品创新、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市场运行质量和服务能力,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作用,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支持贫困地区稳定脱贫,是近年来郑商所市场建设的重点之一。 今后,郑商所将在红枣期货稳定有序运行、具备相关条件的基础上,推出“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保险+期货”“保险+期货+信贷”等新形式,进一步增强对红枣生产经营主体的服务能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