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小麦灌浆期,咱能定的只有这件事啦!
作者: 来源:河北农民报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4日
5月上旬,很多地方的小麦已经陆续开始进入灌浆期。这个时期,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基本已成定局,决定产量的灌浆就是粒重。
所以,这个时期,咱能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增粒重!
要完成好这项任务,需要保护好叶片的功能,增强功能叶的光合作用,促进茎叶中的营养物质向籽粒中转移,能够提高籽粒灌浆强度,提高饱满度,增加粒重。
一、三大主攻方向
一是保护叶片功能。小麦抽穗以后,主要是旗叶、倒二叶和穗下节间进行光合作用,生产碳水化合物供给籽粒灌浆。因此,保护好旗叶和倒二叶,延长它们的绿色功能期,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对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
二是延缓根系衰老。小麦在花后,根系的活力就开始衰退,对肥水的吸收能力下降。通过叶面追肥可有效的延缓根系衰老,促进其对水分和养分吸收。
三是防治病虫害。小麦生长后期的病害主要有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是吸浆虫、麦蜘蛛、蚜虫等,若未及时防治,对产量影响极大。
二、如何增加千粒重
1.早浇灌浆水,抗倒、抗干热风。小麦灌浆期,充足的水分,有利于茎叶中的营养物质向籽粒转移。同时还能减少干热风危害,提高籽粒灌浆强度,提高饱满度,增加粒重。
小麦扬花后一周左右应及时浇灌浆水,成熟前15天要停止浇水,不宜浇麦黄水。做到无风快浇,有风停浇,不在温度过高或风雨天气来临前浇水,以防倒伏。
2.灌浆期及时补喷叶面肥。叶面追肥可以弥补根系吸收作用的不足,增强叶片功能,延缓衰老,防倒伏,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
3.综合防治病虫害。小麦中后期容易招致多种病虫害,尤其是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蚜虫、麦蜘蛛等并发、叠发,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因此,建议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2.5%高效氯氟氢菊酯水乳剂80毫升+45%戊唑醇·咪鲜胺25克+0.01%芸苔素内酯10毫升,对水15公斤,喷施!可同时防治蚜虫、赤霉病、白粉病,兼治吸浆虫、锈病、叶枯病。增强小麦的抗逆性,对抗干热风。
注意事项
● 注意严格用量,现喷现配,并采用二次稀释法配置。乳油和助剂最后添加。
● 喷洒时间最好在晴天无风上午9~11时,下午4时以后喷洒。
● 在喷施前应留意气象预报,避免在喷施后24小时内下雨,导致小麦“一喷三防”效果降低。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中农控股成功打响春耕战役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