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一年半 缘何我国玉米进出口贸易逆差仍在持续扩大

  自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农产品的进出口总额多年持续增长,而到2009年,农产品贸易总额首次出现下降。

  截止2018年,当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2168.1亿美元,同比增7.7%。其中,出口797.1亿美元,增5.5%;进口1371.0亿美元,增8.9%;贸易逆差573.8亿美元,增14.0%。

  此前,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结构性过剩和短缺并存的阶段。也就是说,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供求不足,而是供给的质量不高。

  这是我们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

  以玉米为例,尽管自2016年以来我国实施了去库存政策,但截止2018年,我国玉米进口仍在增长,当年贸易逆差达到51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的玉米总进口金额都高。

  我们以2018年玉米进口成本计算,其税前成本约在1460元/吨,而我国玉米出口成本基本维持在1700元/吨以上。

  国内外玉米之间的巨大差额正是导致进口数量不断提升的根本原因。

  与之对应的是,早在2007年之前,我国是全球主要的玉米出口国之一,每年进口玉米平均只有5000吨-1万吨左右,出口平均在600万吨-800万吨。

  尽管近年来由于供给侧改革的实施,玉米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同期对比国内其他商品价格处于低位,但与玉米自身价格走势对比,还是有较大幅度色上涨。

  翻开资料我们发现,早在2006年曾有一篇行业文章《工业需求带动玉米价格狂飙走势》,清晰指出了工业需求的快速增长无疑助推玉米走出上涨行情。

  但在当时,尽管玉米价格已经出现快速上涨,东北地区每市斤价格也仅在0.6元左右。

  而很多事情,都是走过之后才发现,其实一些征兆已经提前发生。

  数据显示,2007年玉米播种面积首次全面超过稻谷、小麦,成为农作物中播种面积最大的品种……

  2009年我国玉米进口量首次超过出口量,成为玉米净进口国……

  2011年我国玉米收购价格进入新世纪以来首次突破1元价位……

  或许,玉米进口市场的放开也将日渐临近。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