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外贸稳中提质 推动贸易便利化
代表委员建议加快外贸竞争新优势培育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中,在外贸发展方面要求“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出口稳中提质”。在具体工作任务上提出,要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改革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扶持政策;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向中西部转移,发挥好综合保税区作用;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进口;加快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在全球经济和贸易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创下了历史新纪录。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如何在加大稳外贸的基础上,加快拓展海外市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提出诸多建议。此外,如何促进外贸稳中提质、推动贸易便利化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2018年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四大特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四次提及“外贸”,两次提及“进出口”。“稳外贸”在报告中三次被提及,足见外贸工作的重要性。
3月5日,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在“部长通道”上介绍了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四个特点:
第一,进出口稳中有进,中国继续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正在由传统的优势向创新引领的方向转变。
第二,“一带一路”取得重大进展。过去一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值增长的速度高于全国进出口增速3.6个百分点。
第三,国际贸易的新业态蓬勃发展。中国的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近几年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2017年增速80%,2018年再增长了50%。
第四,跨境贸易的营商环境大幅度改善。
王济光委员:
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
“2018年4月,中央作出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并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决定,这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战略举措,也是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探索。”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口岸协会会长王济光强调,应适时加快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探索步伐,形成推进高水平开放和引领全球化的新的战略支点,加速融入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王济光认为,应在中央层面成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全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布局、开放领域、立法规制和重大政策协同,协调中央各部门有序引导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同时,在运行层面应成立国家自由贸易港建设委员会,确保中央重大战略的实施,最大程度降低系统性风险。此外,还应在业务层面成立自由贸易港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自由贸易港建设方案和制度体系框架提出意见建议,提高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运营效率和科学性。
如何提高自由贸易港管理创新水平?王济光特别强调优化口岸监管机制的重要作用。按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流动”“负面清单+非违规不干预”等原则,立足自由贸易港“境内关外”特点,创新高效监管方式,对业务申报、数据传输、资料处理、核准作业流程及回执接收等口岸业务,应基于大数据和智能化管理,实施在线监控,形成以联合办公、单一窗口、统一平台、“一站式”通关为核心的集中监管模式。
在全力支持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动如期向自由贸易港转型发展的基础上,王济光希望能够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将若干升级版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并尽快形成高度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现代化的自由贸易港运营模式和制度体系。
陈晏代表:
打造全业态跨境电商发展模式
“贵阳将以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契机,促进互联网贸易和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晏说,贵阳将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进口、直邮进口、一般出口和特殊区域集聚出口等全业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推动黔货出山、洋货入黔。
陈晏说,贵阳将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提供涵盖跨境电商全流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加快建设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下产业园区平台,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从今年起,每年将安排1亿元以上财政资金,用于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和发展,确保到2020年跨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10亿美元。
黄茂兴代表:
努力适应全球新的贸易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说,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稳外贸不仅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重要举措,也是稳定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黄茂兴认为,当前我国要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一是国内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供给质量,努力适应全球新的贸易需求;二是企业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营销策略,扩大市场占有率。
刘以勤委员:
建议中欧班列(成都)开展铁路国际运邮试点
“传统跨境电商一般采取航空运邮或水陆联运,而目前跨境电商已发展了海外仓、落地邮等新模式,要求运邮的量更大、经济性更好、时效更均衡。”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刘以勤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支持中欧班列(成都)开展铁路国际运邮试点,以带动西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开启“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新格局。
据了解,成都国际铁路港是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站,年吞吐量和累计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列全国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第一。2018年中欧班列(成都)开行1587列,连续3年领跑全国,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东西互济、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刘以勤带来了《关于支持成都国际铁路口岸建设的建议》。在她看来,蓉欧铁路运邮量大,时效性远远高于水陆联运,而运价仅为航空运邮的五分之一左右,能够成为发展跨境贸易的有力保障。
刘以勤指出,随着中欧班列(成都)的吸引力逐步扩大,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提出要在铁路口岸开展保税加工,但是目前仅有的成都铁路保税中心(B型),按照规定无法开展保税加工业务。建议批准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拓展相关业务。
近年来,内陆地区部分省份纷纷开通中欧班列,积极推动了对外开放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刘以勤建议对中欧班列进一步加强统筹管理,根据各地实际,差别化定位,突出地区特色,顺应物流发展,更好发挥中欧班列的作用。
陈爱莲代表:
有序推进企业国际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目前,许多供应链企业加大力度‘走出去’,纷纷实施跨国并购,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在‘全球买’和‘全球卖’中布局未来。”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表示,“稳外贸”是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有力保障。
“在‘走出去’过程中,中国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与当地文化价值观不同、法律法规局限性、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陈爱莲认为,必须引进和培育国际化人才,研究当地文化、法规,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企业一方面要明晰战略规划和产业定位,有序推进企业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勤练内功,着力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王侠: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 在乡村振兴中…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