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热点聚焦>>正文内容

首批“农超对接示范项目”揭晓

  6月22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重庆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零售业生鲜经营高峰论坛上发布了首批“农超对接示范项目”。 

  首批推选出的43个示范项目,实际上包含了43对合作主体,即一个零售商加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公司)构成一个示范项目。首批项目所涵盖的企业范围较广,既有沃尔玛、家乐福、欧尚、洋华堂等外资零售商,也包括了华润万家、物美、苏果等国内零售巨头,家家悦、永辉等农超对接的典型企业更是提供了优秀的农超对接项目案例。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表示,虽然目前农超对接模式在我国流通体系中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对接额比例普遍较低,对接面不够广泛。要推动农超对接,需要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示范项目填报的数据显示,农超对接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普遍偏低,43家零售企业的该项指标不足15%。超市还远远不是农产品销售主渠道。与北京某大型批发市场的蔬菜日上市量超过10000吨相比,43家示范项目平均每家零售企业的蔬菜、水果日销售量非常小,仅为70吨和41吨,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消费者的日常需求。

  裴亮介绍,首批示范项目推出的依据比较严谨,是从填报的81个项目中筛选出来的,甄选的标准包括了农超对接占生鲜销售的比例;农超对接的采购总量;农超对接所涵盖的门店数量;合作社农民的数量;合作社产品的商标情况;农民增收情况;合作期限;合同签署情况;结算方式;验收的标注;食品安全检测等农超对接的各个操作环节和效益体现环节。

  与此同时,目前农超对接覆盖面不够广泛。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36万家左右,其中4万多家合作社实施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即具备了与超市对接的条件,而目前已经与超市实施对接的仅为1万多家,不足1/3。示范项目的43家零售企业共对接合作社2500多家。

  针对我国农超对接水平较低的现状,裴亮表示,超市的核心是连锁配送,小规模超市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分摊成本,大多数连锁零售企业至今没有自己的生鲜配送加工中心,阻碍了农超对接步伐。希望相关政府部门加大对征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同时简化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手续,乃至免征农产品增值税,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加快扩大农超对接规模和提升农超对接水平。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