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传媒 中国农资 业界时评>>正文内容

在“新背景”下审视“老问题”

  作为消费者,笔者今年夏天消费的水果可真是不少,特别是西瓜,绝对是首选。北京的、东北的、宁夏的都有。京欣、麒麟、硒砂瓜,有多种选择。除了麒麟瓜,多数品种在各种商超的价格不超过1元/斤。笔者一边欢欣鼓舞地吃瓜,一边心有不安地揣测:瓜农种瓜能赚钱吗?
 
  果然,网络报道,近日宁夏中卫市在戈壁滩上种植的硒砂瓜到了大量上市的时候,批发价0.5元/斤也难有买主。在中卫这样成熟的产地出现这样的情况,确实让“吃瓜群众”吃惊不已。
 
  农产品滞销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就这批瓜来说,首先应该是选择晚熟品种的问题,这个品种对于以东部大城市为主销区的中卫不是很有利。其次是产销衔接的问题,中卫西瓜有完善的产销体系,不应该存在销售问题。每年北京市场会消化巨量的宁夏西瓜,这个渠道理应很通畅。
 
  网友关心的是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大家则首先想到的是电商。但是西瓜这种易碎、易腐、质量大、价值低的农产品,一般情况下电商是玩不了的。
 
  大家又进一步想到的是,都电商时代了,怎么还会出现这种大面积的滞销?这个问题倒是可以探讨一下。电商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是物流发达的时代,但是,电商时代更是“计划产销”时代。电商都是“做期货的”,都是先有了买家再发货,精准产销衔接。电商时代就是精准产销衔接的时代。
 
  我们进入电商时代了吗?今年的农产品市场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但是价格却越来越“稳”。更有甚者,几十年一直在呼吁的优质麦今年产量占了全国总产的33%,但市场需求在一开始直接就萎靡了,导致不少产区启动最低保护价收购。
 
  能说优质麦过剩了?绝对不是。与迅猛发展起来的供给力相对应的是加工企业没形成接受习惯,他们需要各种转换,各种对接,目前产销不能做到精准对接,价格就无法形成优势,客观上导致优质麦的不畅销。
 
  那么对“中卫西瓜”事件我们应该怎么看?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都在不断完善,在电商时代,又有了产销精准对接这样的机会和渠道。眼前损失可以用政府手段组织批发商收购进行一定的止损,长期看,乡村振兴中如何确保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套新机制。
 
  当务之急是配套滞销预防机制,实行精准营销管理下沉。可以考虑加强乡村在特定产业、大宗商品等相关方面的服务配套,加强对种植品种、农资采购以及农产品购销情况等大数据的掌握。充分发挥各种产销合作社的作用,加强市场动态信息分享。
 
  在电商时代,对于那些发展规模大又没有稳定销路的鲜活农产品来说,利用好产销大数据更有利于实现精准对接。在相关农业农村部门指导下,事前做出各种风险预防预案,也不失为一种“止损前置”的妙招。
 
  跟上电商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下沉精准营销管理。给稍显零散的传统农产品销售构建精准大数据这个支撑,更好地把滞销这个“老问题”摆在“新背景”下去解决,需要不断开拓新思路,拿出契合时代特点的实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